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凤琼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委资助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缺血
  • 5篇脑缺血
  • 3篇鼠脑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梗死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3篇大鼠脑
  • 3篇大鼠脑缺血
  • 2篇短暂性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血管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中动脉

机构

  • 7篇遂宁市中心医...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遂宁市第一人...
  • 2篇天津市环湖医...
  • 2篇天津市脑系科...

作者

  • 11篇吕凤琼
  • 4篇王雅静
  • 3篇王新平
  • 3篇魏厚禄
  • 2篇林爱国
  • 2篇于长申
  • 2篇王世民
  • 2篇刘首峰
  • 2篇管雅琳
  • 2篇陈荣杰
  • 2篇汪皖君
  • 2篇周忠惠
  • 2篇周瑶
  • 2篇唐春梅
  • 2篇梅丽华
  • 1篇王东
  • 1篇付彩雯
  • 1篇刘小波
  • 1篇胡然
  • 1篇刘莉

传媒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山东医药
  • 2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86例恶性肿瘤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年龄、性别以1:1比例匹配单纯脑梗死患者和单纯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恶性肿瘤合并脑梗死组中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病因分型(占37.2%),单纯脑梗死组则主要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占48.8%)。43.0%的患者在确诊恶性肿瘤3月内发生脑梗死,23.3%的患者在3月~6月内发生脑梗死。与单纯脑梗死患者相比,恶性肿瘤合并脑梗死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提高(486.3±201.4 vs.325.8±213.5,P<0.001),且MRI表现中病灶数>2个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χ~2=43.914,P<0.001)。与单纯恶性肿瘤患者相比,恶性肿瘤合并脑梗死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提高(486.3±201.4 vs.278.4±198.7,P<0.001),且发生远处转移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纯恶性肿瘤患者(χ~2=9.313,P=0.002)。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半年内是发生脑梗死的高危时期,凝血-纤溶功能改变及发生远处转移可能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脑梗死有关。
刘莉陈秋吕凤琼胡然青绍华
关键词:恶性肿瘤脑梗死
108例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患者的存活、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2006~2014年手术治疗的108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前的KPS评分、病理分级、是否完全切除肿瘤、术后放射治疗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部患者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92%、84%、67%,中位生存时间49个月。全部患者的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病理类型、KPS评分、放射治疗以及Ki-67及EGFR表达情况是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病理高级别患者中,KPS评分、同步化疗为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中等年龄、低病理类型、高KPS评分、进行放疗以及Ki-67及EGFR低表达的胶质瘤患者生存情况较好,而高病理级别患者中,高KPS评分以及进行同步化疗的患者生存情况较好。
吕凤琼黄伟林爱国周忠惠梅丽华魏厚禄
关键词:脑胶质瘤预后因素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夜间高血压的疗效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了解苯磺酸氨氯地平、缬沙坦联合给药对夜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2017年8月,将遂宁市中心医院老年科确诊为夜间高血压的患者2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缬沙坦组、联合用药组,每组98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服药6周)血压指标、内皮素-1的含量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24 h MSBP、24 h MDBP、nSBPRR、nDBPRR、AAS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T-1含量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干咳、头晕/头痛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夜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明显,但临床使用要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
吕凤琼唐春梅周忠惠魏厚禄
关键词:苯磺酸氨氯地平夜间高血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经体外培养并纯化BMSCs,移植前以10 mg/L的Brd U进行标记。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移植A组、B组及对照C组。在模型建立后7 d,通过尾静脉分别将3×10^6个BMSCs、1×10^6个BMSCs移植入A、B组大鼠体内,C组不作处理。于移植前、后分别进行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 NSS)及Morris水迷宫测试,并取大鼠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移植A组与移植B组、C组比较,行为学恢复更为明显,(P〈0.01);B、C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A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较C组明显改善(P〈0.05)。A、B组大鼠在脑损伤中心及周围区,可见Brdu单染阳性细胞及Brdu+MAP-2、Brdu+GFAP、Brdu+v WF、Brdu+VEGF双染阳性细胞。结论 BMSCs经尾静脉移植至MCAO大鼠体内后,可在大鼠体内存活、分化,并促进大鼠伸进功能恢复。疗效与移植细胞数量相关。
汪皖君管雅琳王雅静于长申刘首峰吕凤琼王世民王新平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细胞移植
纤溶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溶栓疗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流量和血清Hcy、S-100β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纤溶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溶栓疗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疗效及对脑血流量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ICVD患者均分为观察组(n=51)及对照组(n=51),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降压、降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纤溶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于治疗2周时,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脑血流灌注指标[平均流速(Vm)、峰流速(Vp)、脑血管阻力(CVR)、脉动指数(PI)]、检测血清中脑损伤指标[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丙二醛(MDA)、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结果治疗2周时,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2组患者的Vm、Vp、CVR均高于治疗前,PI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2组患者血清S-100β、Hcy、MDA、NSE均低于治疗前,BDNF高于治疗前,观察组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时,2组患者血液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清CRP、IL-6、TNF-α及MCP-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ICVD患者脑血流灌注,其机制可能与改变血液黏度、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吕凤琼唐春梅周瑶付彩雯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纤溶酶脑血流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与全骨髓贴壁法相结合体外分离BMSCs,移植前以10mg/L的BrdU标记。将S...
吕凤琼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再灌注MORRIS水迷宫免疫排斥
急性脑后循环缺血性事件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分析后循环缺血(PCI)的危险因素及受累血管情况,为防治PCI提供依据。方法对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各80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PCI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PCI血管病变中高达90.4%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狭窄或闭塞;后循环TIA组前循环血管病变比例为28.21%,脑梗死组前循环血管病变比例为25%。结论 PCI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以前后循环血管同时受累为主。
王雅静王新平陈荣杰王东吕凤琼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后循环系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MCAO大鼠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改良线拴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6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A组)、磷酸盐缓冲液溶液组(B组)与假手术组(C组)。在模型建立后7 d,通过立体定向方式将1×106个BMSCs移植入A组大鼠损伤侧纹状体,B组大鼠以同样方式在同样部位移植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C组完成立体定向过程,但无液体注入。应用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评分)、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取大鼠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A组m NSS评分优于B组、C组(P<0.05);A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A组大鼠在脑损伤中心及周围区,可见Brdu单染阳性细胞及Brdu+BDNF、Brdu+GFAP、Brdu+v WF、Brdu+VEGF双染阳性细胞。结论立体定向移植BMSCs可以显著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汪皖君于长申王雅静管雅琳吕凤琼刘首峰王博王新平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缺血损伤
ABCD2评分对TIA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风险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采用ABCD2评分法结合颅内外血管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进行评估,为早期防治TIA、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148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ABCD2评分,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血管超声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65例(44.0%)行主动脉弓—颅内CT血管成像(CTA)检查。发病7 d内行头颅MRI检查,结合临床体征诊断脑梗死。计算7 d内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对ABCD2评分≥4分的不同程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TIA 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148例TIA患者中,低、中、高危者分别为53、68、27例,20.3%的患者7 d内进展为脑梗死,低、中、高危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9%(1/53)、27.9%(19/68)、37.0%(10/27),三者相比,P均<0.01。脑梗死发生率与TIA的ABCD2评分呈正相关(r=0.712,P<0.05);ABCD2评分≥4分者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者TIA 7 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46.9%(15/32),明显高于正常及轻度者的16.7%(4/24),P<0.05。结论 ABCD2评分在TIA 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结合颅内血管检查,可提高对TIA短期内脑梗死发生风险预测的准确性。
吕凤琼王世民陈荣杰王东王雅静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ABCD2评分颅内外血管狭窄
前列地尔治疗颅脑损伤后眩晕和头晕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轻中度颅脑损伤后眩晕和头晕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颅脑损伤后眩晕和头晕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60例。试验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脑循环电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循环电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50%,脑血管痉挛缓解率76.92%;对照组有效率50.00%,脑血管痉挛缓解率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前列地尔治疗颅脑损伤后眩晕和头晕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魏厚禄林爱国刘小波吕凤琼
关键词:前列地尔颅脑损伤脑血管痉挛眩晕头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