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亚兵

作品数:9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髓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骨髓瘤
  • 2篇蛋白
  • 2篇乳酸脱氢酶
  • 2篇化疗
  • 2篇化疗方案
  • 2篇骨折
  • 1篇毒副反应
  • 1篇形态学
  • 1篇血清
  • 1篇血清LDH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亚群

机构

  • 6篇核工业四一六...
  • 3篇黄梅县停前中...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黄梅县卫生局

作者

  • 9篇吴亚兵
  • 5篇张家友
  • 5篇韩少玲
  • 3篇陈丽娟
  • 1篇朱军
  • 1篇王嘉川
  • 1篇何伶俐
  • 1篇陈丽娟
  • 1篇袁军

传媒

  • 3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泰州职业技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乌苯美司联合T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乌苯美司联合T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M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给予沙利度胺+马法兰+强的松(TMP)方案化疗,B组在TMP方案的基础上加乌苯美司30 mg·d-1,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B组Ig G、Ig A及骨髓瘤细胞均显著低于A组(P<0.05)。A组ORR为63.33%,B组为86.67%;A组PFS为(14.35±0.47)月,B组为(16.45±0.71)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其余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3~4级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TMP化疗的基础上加用乌苯美司,可提高患者缓解程度,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减少骨髓抑制发生率,并减轻毒副反应程度。
张家友吴亚兵刘军慧袁军陈丽娟韩少玲周辉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乌苯美司
手法复位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56例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移位型双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6例儿童尺桡骨远端移位型双骨折临床资料。结果运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方法,全部病例获得临床治愈。结论分析认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的方法,可以减少切开复位风险,减少费用,缩短病程。
吴亚兵许自珍
关键词:尺桡骨骨折手法复位
血清SF、LDH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1
2018年
目的探究血清铁蛋白(SF)、乳酸脱氢酶(LDH)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A)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MDS患者40例(MDS组)与MA患者40例(MA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外周血涂片检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 ;分别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速率法检测血清SF、LDH水平,且以同期健康体检40例正常人员(对照组)血清SF、LDH水平为对照。结果 MA组出血症状发生率15.00%,显著低于MDS组的47.50%(P <0.05),贫血、感染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MA组外周血涂片可见细胞总数、单核细胞正常形态、单核细胞异常形态比例均显著大于MDS组,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小于MDS组(P<0.05);MA组粒系、红系、巨核系病态造血与MDS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MA组原始细胞、核型异常所占比例均显著小于MDS组(P <0.05);MA组、MDS组血清SF、LD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MA组血清SF水平显著低于MDS组、LDH水平显著高于MDS组(P <0. 05)。结论 MA患者相比MDS患者血清SF显著降低,而LDH水平显著升高,两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征象,血清SF、LDH水平及骨髓细胞形态学对MA、MDS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陈丽娟吴亚兵韩少玲
关键词:铁蛋白乳酸脱氢酶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细胞性贫血
含沙利度胺化疗方案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含沙利度胺化疗方案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PN)对相关细胞的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80例接受化疗的MM患者病例资料,记录沙利度胺治疗相关PN(Ti PN)的发生率,比较Ti PN与非Ti PN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并分析炎性因子与Ti PN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80例患者中,38例出现Ti PN,占47.5%,其中57.89%为Ti PN 1级,28.95%为Ti PN 2级,13.16%为Ti PN 3级;Ti PN与非Ti PN、Ti PN 1级与Ti PN 2~3级患者IL-4、IL-10、TNF-γ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i PN组TNF-α、IL-6水平高于非Ti PN组(P<0.05),Ti PN 1级患者TNF-α、IL-6水平低于Ti PN 2~3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NF-α、IL-6与Ti PN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TNF-α、IL-6水平升高可能与Ti PN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关。
张家友吴亚兵韩少玲陈丽娟刘军慧高秋英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化疗炎性因子
两种激素方案治疗HIV相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激素方案治疗HIV相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HIV-ITP)的疗效,以探寻出更适合HIV-ITP患者的方案。方法选择18岁≤年龄<60岁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分别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或常规剂量泼尼松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方案的有效率、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时(地塞米松组4天、泼尼松组4周)两组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4.62%和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完全反应率分别为38.46%和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继续随访6个月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0%和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HIV-ITP患者的有效率与常规剂量泼尼松相似,但地塞米松治疗时间短,避免了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服药依从性更好,临床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优先选择。
王嘉川朱军何伶俐门娅玲吴亚兵张家友
关键词:HIV/AIDS血小板减少泼尼松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外周T淋巴细胞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初诊PTCL患者40例,根据用药方案分为2组,CHOP(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样方案作为CC组24例,Hyper CVAD(大剂量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地塞米松)/MA(大剂量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方案作为HM组16例,记录近期疗效、生存情况、化疗毒副反应,比较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T细胞中CD45RA^+、CD45RO^+T细胞分布情况。结果 HM组缓解率为87.5%高于CC组的54.17%(P<0.05),两组Ⅰ~Ⅱ期化疗缓解率高于Ⅲ~Ⅳ期。两组化疗后CD4^+、CD4^+/CD8^+、CD4^+CD45RO^+均较治疗前升高,且HM组升高幅度较CC组明显(P<0.05);化疗后CD8^+、CD4^+CD45RA^+、CD8^+CD45RA^+、CD8^+CD45RO^+较治疗前下降(P<0.05),其中HM组CD8^+、CD4^+CD45RA^+、CD4^+CD45RO^+下降幅度较CC组明显。HM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5个月长于CC组的12个月(P<0.05),1年无进展生存期几率为81.25%高于CC组的45.83%(P<0.05);两组2年、3年无进展生存期及1年、2年、3年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8.75%、62.5%高于CC组的20.83%、16.67%(P<0.05)。结论 Hyper CVAD/MA治疗初诊PTCL近期疗效好,可延长中位PFS,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但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高,应给予高度重视。
韩少玲吴亚兵张家友
关键词:HYPER毒副反应T淋巴细胞亚群
血清LDH和β2-MG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7例初诊MM患者及10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纳入MM组及对照组。测定受试者血清LDH、β2-MG水平,收集MM患者临床资料。结果①MM组血清β2-MG、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有重度贫血、骨髓浆细胞比例>30%、体力状态(ECOG)评分>3分、DS分期为Ⅲ期患者血清LDH和β2-MG水平显著高于无重度贫血、骨髓浆细胞≤30%、ECOG评分≤3分、DS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P<0.05)。③入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示,LDH高值组(LDH>245 U/l)患者总体生存率低于LDH低值组(LDH≤245 U/l)(P<0.05);β2-MG高值组(β2-MG>5.5 mg/l)患者总体生存率低于β2-MG低值组(β2-MG≤5.5 mg/l)(P<0.05)。④COX多因素分析示,合并重度贫血、DS分期为Ⅲ期、LDH>245 U/l、β2-MG>5.5 mg/l是M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M患者可伴有血清LDH及β2-MG水平的显著升高,且其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临床上可将其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韩少玲吴亚兵张家友陈丽娟
关键词: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多发性骨髓瘤预后
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小头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2013年
目的研究并探讨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本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0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对患者进行微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以及感染情况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收治的50例患者中,优32例,良10例,中8例,无一例患者出现骨折无法愈合或坏死情况。结论对桡骨小头骨折患者进行微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一方面手术操作简单且创伤性较小,另一方面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感染情况,疗效显著,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吴亚兵
关键词:微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桡骨小头骨折疗效
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优势,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中医药是我国特有的卫生资源,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为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融入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现状及不足,提出建议和探讨。
余仕荣吴亚兵
关键词:中医药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