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元亮

作品数:18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8篇微生物
  • 4篇空间环境
  • 3篇生物学
  • 3篇太空
  • 3篇太空飞行
  • 3篇模拟失重
  • 2篇生物特性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头低位
  • 2篇念珠
  • 2篇念珠菌
  • 2篇微生物群落
  • 2篇回转器
  • 2篇航天
  • 2篇白色念珠菌
  • 2篇ILLUMI...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毒剂
  • 1篇血液

机构

  • 11篇中国航天员科...
  • 7篇航天医学工程...
  • 2篇河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8篇吴元亮
  • 9篇谢琼
  • 9篇辛冰牧
  • 7篇李勇枝
  • 7篇王静
  • 5篇张红
  • 4篇谢琼
  • 4篇宿双宁
  • 3篇石宏志
  • 3篇巴福森
  • 3篇王佳平
  • 3篇张红
  • 2篇黄伟芬
  • 2篇吕志堂
  • 2篇钱锦康
  • 1篇吴斌
  • 1篇仲崇发
  • 1篇陈章煌
  • 1篇马玉飞
  • 1篇刘军莲

传媒

  • 8篇航天医学与医...
  • 3篇载人航天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国宇航学会...
  • 1篇人—机—环境...
  • 1篇2011年空...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条件致病菌及生物降解真菌的空间生物学效应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研究空间条件下几株条件致病菌及生物降解真菌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可能影响航天员身体健康及降解空间材料的几株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经搭载7d后,应用常规微生物检验技术对它们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空间条件下菌株的存活率有明显提高,普遍生长较快,多数菌株产生色素;形态特征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某些菌株对个别药物的抗性有所减弱,对多数药物的抗性不变。结论微生物在空间条件下繁殖能力增强,搭载后生长加快,形态分化提前,对药物的抗性基本稳定。
谢琼李勇枝石宏志吴元亮宿双宁
关键词:空间环境生物学效应条件致病菌
飞船搭载微生物对航天器材的霉腐实验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空间环境对微生物功能性状的可能影响。方法采用空间搭载和地面对照实验的3种真菌作为霉腐实验标准菌,对9种航天器材的板材进行7个月的霉腐测试实验。结果空间搭载菌株与地面对照相比,搭载的烟曲霉菌株气生菌丝生长良好,分生孢子生长丰茂,霉腐板材重量损失较少。结论微生物在空间条件下繁殖能力增强,搭载后生长加快,形态分化提前,对材料的霉腐能力有所下降。
谢琼石宏志李勇枝吴元亮马一兵宿双宁
关键词:空间环境降解真菌航天材料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180天试验人体表菌群结构研究
2018年
目的了解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下长期生存对乘员体表微生物种群状况的影响。方法利用地面密闭舱4人180天实验,分别于实验前、进舱后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及撤离前,对4名乘员的体表(包括额头、耳后、肘窝、腋窝,腹股沟)进行采样,采用16S r DNA V3-V4区的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群落结构、多样性、主坐标及物种丰度分析。结果肘窝和前额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体表位置。体表菌属主要分属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等。在属水平,5个部位优势菌属为棒状杆菌和葡萄球菌,此外丙酸杆菌属在额头和耳后两位置也占优势比例。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在属水平,肘窝在构成上有独立性,腋下和腹股沟菌群结构相似,额头和耳后菌群结构相似。与进舱前比较,乘员在进舱后第1个月菌群变化明显,之后逐渐恢复稳态。结论人体在不同体表位置菌群多样性不同;菌群结构在门水平差异小,但在属水平不同部位菌群结果有所差异。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密闭环境作为应激因素可影响体表菌群结构。
辛冰牧王珩吴元亮仲崇发刘军莲陈章煌顿桓桓谢琼
关键词:ILLUMINA微生物群落航天飞行
基于滤膜法的空气微生物样品采集和元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在对微孔滤膜采集空气微生物的条件进行优化,以及对多种D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和改进的基础上,确定了一种不使用有机试剂,快速、简便的适于飞船座舱气体微生物样品采集和元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该研究中,通过对DNA快速提取液和多种DNA提取试剂盒的比较和改进,使所提取的DNA能满足PCR扩增要求;同时,针对微孔滤膜孔径、采样时间两个因素优化了空气微生物的采集条件。本研究为免培养法研究密闭狭小空间空气微生物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谢琼辛冰牧王景吕志堂王静吴元亮
关键词:PCR太空飞行
太空飞行对抗生素效力和细菌致病力的影响
2012年
微生物感染对长期太空飞行中的航天员健康和安全带来极大威胁。总结了国外近年来太空飞行影响抗生素效力和细菌致病力研究进展,指出太空飞行可引起抗生素效力降低和细菌致病力增强,同时提出了应对措施的发展方向。
张红谢琼吴元亮辛冰牧王静
关键词:太空飞行
模拟失重条件下微生物的变化
本实验目的在于分析模拟失重条件下(-6头低位卧床),受试者在口腔、皮肤及肠道中各种微生物的变化情况,以及在药物作用下机体的反应能力和微生物的变化规律.以使航天员在特殊环境中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等提供科学依据.
巴福森武惠斌吴元亮张红
关键词:模拟失重微生物免疫能力
多媒体显微诊断仪对人体健康状态的评估——头低位卧床反应观察
一、引言头低位低动态卧床试验,可出现类似失重的生理效应。它已为航天医学的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往实验中,先定了观察指标,再研究卧床中这些指标的变化倾向。这类定性或定量生理、生化指标能较具体而深入观察效应变化,但单一指标反...
蒋美姣钱锦康辛冰牧巴福森吴元亮
关键词:头低位卧床供血不足
国际空间站环境微生物控制要求及我国空间站微生物标准分析
2019年
在载人航天任务中,航天员的安全和健康最重要。为了保证他们能在严酷的空间环境下工作和生活,航天器提供一个将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参数维持在安全水平的内部环境。以往的飞行经历已经证实,正如微生物在地球上无处不在一样,微生物在也会出现在所有的载人航天器上。近地轨道空间站作为较长期有人驻留平台,其封闭、空间相对拥挤、温湿度、气体组成、辐射和失重等特定环境因素所形成的独特微生态环境,为微生物生长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生境,但使乘员健康和安全面临潜在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空间站环境实施卫生学控制,使其生物学污染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确保长期载人航天飞行。
张红魏利召吴元亮石宏志王珩谢琼
关键词:国际空间站微生物控制要求
一种适合小型猪保持头低位体位的模拟失重限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合小型猪保持头低位体位的模拟失重限制装置,该模拟失重限制装置包括底板、设于底板上的限位笼、位于限位笼的底部且一端与所述底板铰接的踏板、连接在踏板的自由端与底板之间用于调整二者之间角度的调节装置以及用于...
吴斌王言吉阚广捍王成飞徐冲王菲吴元亮韩璇
未来长期飞行座舱表面微生物控制方法的探索研究
2013年
目的筛选安全、高效的仪器表面微生物消毒剂,为未来长期飞行座舱仪器表面的微生物控制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定量杀菌试验、引用GB10124-88方法的腐蚀性试验和模拟现场擦拭试验对6种消毒剂进行杀菌效果及对材料腐蚀性评价。结果六种消毒剂杀菌效果均良好;腐蚀性试验表明,1、3、4号消毒液的腐蚀性最小;模拟现场试验显示,1、2、3、4、6号消毒液基本无腐蚀作用。结论综合各种因素,1号、2号、4号、6号消毒剂符合长期飞行座舱表面微生物消毒剂的基本要求。
张红谢琼吴元亮辛冰牧王静吴东梓马玉飞
关键词:座舱微生物消毒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