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小平

作品数:56 被引量:349H指数:12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4篇地震
  • 11篇潮汐
  • 9篇断层
  • 7篇潮汐应力
  • 6篇地磁
  • 5篇发震
  • 5篇发震断层
  • 4篇地磁场
  • 4篇地震活动
  • 4篇云南地震
  • 4篇M
  • 3篇地磁场模型
  • 3篇地球主磁场
  • 3篇地震断层
  • 3篇地震勘探
  • 3篇地震序列
  • 3篇应力
  • 3篇余震
  • 3篇震源
  • 3篇勘探

机构

  • 54篇云南大学
  • 30篇云南省地震局
  • 6篇中国科学院云...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日本产业技术...

作者

  • 56篇吴小平
  • 18篇胡家富
  • 17篇黄雍
  • 12篇康国发
  • 11篇解朝娣
  • 10篇虎雄林
  • 9篇胡毅力
  • 7篇冒蔚
  • 6篇付虹
  • 5篇杨润海
  • 5篇许亚吉
  • 4篇文丽敏
  • 3篇傅竹武
  • 3篇温一波
  • 3篇蒋骏
  • 3篇阎春恒
  • 3篇段永康
  • 3篇王莹
  • 2篇续外芬
  • 2篇李丹宁

传媒

  • 14篇地震研究
  • 10篇云南大学学报...
  • 8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球物理学进...
  • 4篇地震学报
  • 3篇云南省地球物...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天文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G...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1992年中...
  • 1篇1995年中...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0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7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2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地震的潮汐应力触发机制及相关天体位置图像被引量:29
2005年
通过计算云南163个地震震源处沿地震主应力方向的潮汐应力分量,分析了地震的潮汐应力触发力学机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地震中有62%受到了潮汐应力的触发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受到潮汐应力触发的地震发震时的天体位置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具有潮汐应力触发物理基础的地震时的月日黄经差、月日赤纬和月日天顶距的分布图像.图像显示,云南地区的地震在新月期间和上下弦附近较易受到潮汐应力的触发;受到潮汐应力触发作用的地震发震时刻的月日赤纬有明显的密集分布条带特征,地震频次在月、日天顶距分别为30°~140°和20°~140°范围内为平均优势分布区间.
吴小平黄雍冒蔚胡家富蒋骏康国发胡毅力
关键词:地震
地震破裂产生的动态应变场的模拟计算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设地震破裂为一个以有限速度扩展的双侧破裂走滑断层,在1°×1°的研究范围内,通过离散波数法合成理论位移地震图,计算研究区域中144个场点的位移时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应变时程和动态应变场,并讨论了应变时程的动态特征和动态应变场的分布特征。地震破裂动态应变场的计算为将来实现地震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场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解朝娣吴小平虎雄林
关键词:地震破裂
地磁长周期变化与日长10年尺度波动的相关分析被引量:4
2002年
分析1900~2000年期间地磁长期变化和日长变化10年尺度波动的相关性,估算了核幔电磁耦合力矩,并与国外一些研究者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地磁偶极矩的变化率M&与日长10年尺度波动存在时滞相关,地磁偶极矩变化比日长变化滞后大约10 a;在地幔电导为108~5108 S时,核幔电磁耦合力矩具有与日长10年尺度变化所需力矩的量级。
康国发吴小平胡家富
关键词:地球自转日长变化地磁长期变化
利用Rayleigh波反演浅土层的剪切波速度结构被引量:55
1999年
根据均匀半空间Rayleigh波相速度与介质剪切波速度之间的关系,对某一频率面波的影响深度内各层介质进行"均匀"化,使其等效于均匀半空间.并利用模型进行正演,以确定在这种均匀化的前提下,面波勘探深度与波长的关系.应用相匹配滤波技术从实测面波信号中分离出基阶Rayleigh波信号,对它进行多重滤波和叠加处理,精确地计算出5.0-30.0Hz之间的基阶面波相、群速度频散.使用"均匀"化的方法,从相速度频散曲线中获得反演的初始模型,利用群速度频散反演得到35m以上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
胡家富段永康胡毅力傅竹武温一波吴小平杨润海许昭永
关键词:RAYLEIGH波剪切波速度结构
M_s8.7印尼地震面波在云南产生的远场动态即刻触发特征被引量:10
2007年
通过云南区域数字测震台网对2004年12月26日Ms8.7印尼大震的波形记录,着重考查了大地震面波在到达云南26个台站后的1小时传播过程中对云南及周边地区产生的远场动态触发效应,发现在面波作用的短短1小时内,云南的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地震即刻触发现象,并对这些现象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讨论.
解朝娣吴小平何家斌付虹杨周胜
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模拟计算及断层类型影响研究
2008年
对走滑断层、逆断层破裂产生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空间分布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断层破裂所产生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其分布图像有很大区别。
虎雄林吴小平崔建文卢吉高李正光
关键词:地震断层
用相空间重建法研究武定地震序列被引量:4
2004年
选取了两种方案得到武定地震序列 ,并利用相空间重建法重构武定地震序列 ,探讨其吸引子的存在性。结果表明第二种方案得到的武定地震序列不存在吸引子 ,而第一种方案得到的武定地震序列确实存在吸引子 ,它具有自相似分形几何结构 ,其分维数d =2 85 6 ,所以为奇异吸引子。根据奇异吸引子的性质 ,探讨了武定地震发生的整个过程。并且论证了用此法研究武定余震分维数时 ,所必须取的维数n的范围。
虎雄林吴小平王彬胡家富
关键词:地震序列吸引子分数维混沌武定地震
运用实验结果及断裂理论分析研究1996年丽江7级地震孕震过程被引量:2
2005年
通过追踪1996年丽江7级地震的孕震过程,发现其震前30余年前兆性中强地震的发生顺序和迁移特征与前人实验结果相吻合。从断裂理论分析,中强震前兆性地震序列及主震发生的先后顺序由孕震区内断裂构造及断裂端部应力核区内介质的E·γ综合决定。这种运用实验结果和相关理论来分析和研究某些天然地震孕震过程的方式,有可能为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报尝试一条新途径。
胡毅力文丽敏吴小平王万里杨润海
关键词:地震孕育地震活动丽江地震
1690-2000年地磁场能量的三维分布及其长期变化被引量:6
2007年
利用Bloxham&Jackson地磁场模型扣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研究了1690~2000年地磁总能量及其北向、东向扣垂直向分量的能量以及非偶极子磁场的能量在地球内部的分布及长期变化.结果表明,地表扣地核以外地磁场总能量及其北向扣垂直向的能量是持续衰减的,垂直向的磁场能量占总能量的64%以上,对总能量的贡献起主要作用;东向分量的能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增加为主.地磁场的能量变化率存在56年的周期,主要是由偶极子磁场产生的.地表以外的非偶极子磁能从减小到增大转折出现在1770年,比地核以外滞后40年.地球内部磁能随时间的变化显示,偶极子磁能逐渐减小,非偶极子磁能增加,越靠近核幔边界增加越快;偶极子扣非儡极子磁能的变化量相等的分界面在距地心3780km处.从核幔边界到地表,磁能变化的衰减非偶极子比偶极子快,表明偶极子磁场比非偶极子磁场有更深的场源.
康国发白春华李伟吴小平胡家富
关键词:地磁场磁场能量非偶极子磁场地球内部
水库蓄水后渗漏裂缝形成机理的理论计算与探讨被引量:1
1998年
从岩土力学的角度对水库蓄水后坝基和坝体形成渗漏裂缝的机理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对比,结果表明,大高度蓄水静水压产生的附加应力并不是形成渗漏裂缝的主要因素,而一定高度蓄水引起岩土体内孔隙压升高到极限值才是产生破坏性裂缝、形成渗漏的主要原因.
吴小平段永康
关键词:孔隙压有效应力水库蓄水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