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春阳

作品数:46 被引量:189H指数:6
供职机构: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盐城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冠状
  • 16篇动脉
  • 16篇冠状动脉
  • 12篇心肌
  • 7篇型心
  • 7篇血管
  • 7篇介入
  • 6篇心病
  • 6篇心率
  • 6篇经皮冠状动脉...
  • 6篇冠心病
  • 6篇冠状动脉介入
  • 5篇动脉介入治疗
  • 5篇心肌病
  • 5篇心肌梗死
  • 5篇心脏
  • 5篇综合征
  • 5篇冠脉
  • 4篇动脉造影
  • 4篇心率震荡

机构

  • 44篇盐城市第三人...
  • 2篇东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附属...

作者

  • 46篇吴春阳
  • 28篇施亚明
  • 24篇王斌
  • 16篇施国富
  • 11篇宗永忠
  • 8篇夏敏
  • 7篇孙剑萍
  • 6篇杨顺清
  • 6篇曹秀华
  • 6篇陈荣敏
  • 5篇纪敏
  • 5篇周召锋
  • 5篇陈立娟
  • 4篇周召峰
  • 3篇董璟
  • 3篇朱士洲
  • 3篇唐娟
  • 3篇孙万峰
  • 3篇江冬梅
  • 2篇周兢

传媒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苏州医学院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心电学杂志
  • 2篇临床医学
  • 2篇实用心电学杂...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8
  • 2篇1997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态血压参数与高血压分期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分析118例高血压患者Ⅰ—Ⅱ期的动态收缩压参数,结果说明,高血压的血压高度、夜间血压水平、血压昼夜规律状态有明显的相关,由此推论其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明显相关性.
曹秀华孙万峰吴春阳
关键词:高血压病动态血压参数
血栓抽吸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和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和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119例AMI患者被分为血栓抽吸组(41例)、直接支架组(44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4例)。对比分析各组治疗前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主峰速度(Em)、晚期主峰速度(Am)及其比值Em/Am。同时对比分析各组治疗前后窦性心率震荡的主要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与常规治疗对照组相比,术后24h内血栓抽吸组和支架组的TS[(1.52±0.49)ms/RR比(13.57±6.40)ms/RR、(8.78±2.56)ms/RR]及Em[(7.84±1.82)cm/s比(9.97±1.65)cm/s、(8.93±1.94)cm/s]和Em/Am[(0.82±0.23)%比(1.05±0.32)%、(0.93±0.23)%]明显改善(P<0.05~0.01),并在随后的6个月中继续保持这种趋势。与支架组相比,血栓抽吸组TS和Em/Am进一步获得更明显改善(P<0.05)。结论:血栓抽吸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和窦性心率震荡。
施亚明孙剑萍董璟吴春阳朱士洲宗永忠王斌施国富
关键词:心肌梗塞血栓形成抽吸
经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或拔除心内膜电极的对比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经皮腋静脉穿刺植入与拔除心内膜电极导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538例具有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植入指征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经腋静脉途径和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对比分析两种途径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对同期入院因起搏器囊袋感染拔除心内膜电极导线的47例患者和81例起搏器升级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对比不同植入途径心内膜电极导线拔除成功率和增加心内膜电极导线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5%(268/272)vs.98.9%(263/266),P>0.05;13.2%(36/272)vs.13.9%(37/266),P>0.05]。其中,对照组发生锁骨下静脉挤压综合征1例,气胸5例,实验组无一例发生气胸和锁骨下静脉挤压综合征。经腋静脉途径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的拔除成功率及新增电极导线的植入成功率均高于经锁骨下静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4%(17/18)vs.86.2%(25/29),P<0.05;97.2%(35/36)vs.88.9%(40/45),P<0.05]。结论经腋静脉途径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安全可行,并为可能的电极导线拔除和起搏器升级增加心内膜电极导线预留更大的解剖空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施亚明吴春阳王斌杨顺清施国富周召峰陈荣敏徐伟吉文庆李晓宏蓝荣芳
关键词:心律失常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植入
糖耐量减退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纪敏江冬梅吴春阳卢建翔
扩张型心肌病心率变异性分析
1997年
应用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分析法测定38例扩张型心肌病(DCM)经随访14个月,结果显示:DCM24hRR间或标准差和心事变异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P<0.001),心功能Ⅲ~Ⅳ缓者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P<0.001),事件组(随访中死亡者)明显低于非事件组(P<0.001)。提示HRV分析可作为判断DCM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吴春阳孙万峰曹秀华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病
糖耐量减退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研究
2011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退患者的冠脉病变与临床特点。方法:125例冠心病患者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分为正常糖耐量组(NGT)、合并糖耐量减退组(IGT)、合并2型糖尿病组(DM),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①与NGT组相比,IGT组、DM组的冠脉病变更为严重,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高;②IGT组与DM组间的冠脉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T组的冠脉病变较NGT组更为严重。
江冬梅纪敏戚蓓蓓吴春阳张春蕾
关键词:冠心病2型糖尿病糖耐量减退冠脉病变
血浆脑钠肽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脑钠肽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9例无症状舒张功能不全患者(ADD)、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BNP检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BNP对HFPEF的诊断价值。结果与ADD组患者相比,HFPEF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LVEDD、IVST、LVPWT、LAd、E值较大,Ad值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LVEF、LVESD、E/A、DT、IVRT、PVs2、PVd、PVa、PV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LVEDD、IVST、LVPWT、LAd、LAV水平与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LVEF、IVRT与血浆BN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NYHA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BNP水平分别为(86.6±34.6)pg/ml、(376.6±248.8)pg/ml、(1347±643)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64.12,P<0.001)。ROC曲线检验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44,以BNP=131.2 pg/ml为界值,对HFPEF诊断的敏感性为80.70%,特异性为73.60%。结论 HFPEF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更高,且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指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对HFPEF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施国富吴春阳施亚明杨顺清
关键词:心力衰竭脑钠肽超声心动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桡动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3例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STEAMI患者在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治疗,23例植入支架。结果 STEAMI患者23例中,手术后获得前向血流TIMI 3级23例(100%),存活的23例患者术后随访30 d,无一例发生再次心肌梗死或死亡。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STEAMI,成功率高,住院病死率低,近期预后良好。
王斌吴春阳施亚明施国富
关键词:桡动脉血管成形术ST段抬高
尿毒症性心肌病的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及临床意义
孙剑萍吴春阳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无休止性慢旁道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报道
无休止性心动过速是指在较长时间的心电监测或记录时间内,室上性心动过速占总心率50[%]以上或室性心动速10[%]以上。本文介绍了一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无休止性慢旁道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资料和诊断过程。
王斌吴春阳施亚明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合并症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