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晨

作品数:67 被引量:575H指数:11
供职机构: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篇污染
  • 7篇生态
  • 6篇土壤
  • 6篇尾气
  • 6篇污染特征
  • 6篇红壤
  • 6篇车尾
  • 5篇电机
  • 5篇饮用水水源
  • 5篇臭氧
  • 4篇养分
  • 4篇施肥
  • 4篇机动车尾气
  • 3篇吊装
  • 3篇液面
  • 3篇饮用水
  • 3篇智能控制
  • 3篇智能控制装置
  • 3篇生物质炭
  • 3篇水稻土

机构

  • 57篇海南省环境科...
  • 11篇海南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吉林大学
  • 2篇广西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齐鲁工业大学
  • 1篇海南中学
  • 1篇海南省高级技...
  • 1篇海南省环境监...
  • 1篇学研究院
  • 1篇生态环境部南...

作者

  • 63篇吴晓晨
  • 24篇邢巧
  • 18篇王晨野
  • 9篇刘贤词
  • 7篇杨朝晖
  • 7篇杨安富
  • 7篇穆晓东
  • 6篇杨晓姝
  • 6篇李忠佩
  • 6篇林天
  • 5篇王晶博
  • 5篇葛成军
  • 4篇俞花美
  • 4篇王晓辉
  • 4篇岳平
  • 3篇黄春
  • 3篇邓惠
  • 3篇张桃林
  • 3篇颜为军
  • 3篇刘阳生

传媒

  • 7篇中国农村水利...
  • 5篇热带作物学报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土壤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利经济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热带农业工程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3篇2024
  • 8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8
2019年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已经成为当今生态环境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受到广泛关注。立足于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前沿,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进行了简单介绍,同时详细阐述和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主要修复技术,如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等,针对各种修复技术的特点和缺点,提出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的改进和发展方向,为土壤修复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王兴利王兴利王晨野吴晓晨王晶博穆晓东杨晓姝高静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
一种用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探头的调节固定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尾气检测探头的调节固定设备,两个固定支撑盘之间通过固定连接杆卡接转动连接有检测探头,下压弹簧底端焊接有插入固定杆,固定连接杆一端开设有十字卡槽,调节电机输出轴一端卡接有十字卡接板,将固定连接杆嵌...
谢荣富邢巧吴晓晨杨朝晖徐文帅
水生植物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研究进展被引量:37
2020年
综述了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等4种水生植物在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领域的进展,重点阐述了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蓄积效果以及生态修复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的适用范围和不足,并简要介绍了水体中的重金属通过水生植物进入食物网的生态过程,最后展望了提升水生植物蓄积重金属能力的研究方向。
王兴利王兴利吴晓晨王晨野穆晓东王晶博杨晓姝郑晓秋
关键词:水生植物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
一种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涉及土壤标本采集及制作技术领域,本申请采用在户外采集珊瑚砂土并拍照留存珊瑚砂土的原始状态照片,然后将珊瑚砂土样品带回室内并根据照片对珊瑚砂土进行复原并固着为一体;且在采集珊瑚砂土时...
杨安富胡玉麟林天吴晓晨李德成王其明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难点与对策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目前已经成为环境科学、环境法、环境经济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适用范围、赔偿权利人、磋商程序、资金管理、诉讼关系、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环境修复后评估等方面所面临的难点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初步解决思路,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王兴利吴晓晨王晨野
关键词:损害赔偿生态环境
一种酸性硫酸盐土的整段标本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性硫酸盐土的整段标本制作方法,涉及土壤整段标本制作技术领域,包括户外采集和室内加工制作,所述室内加工制作包括以下步骤:S201、准备工具;S202、切齐标本;S203、消除裂痕;用所述户外采集中采集的土...
吴晓晨孟龙威胡玉麟杨安富林天
文献传递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4
2008年
将红壤丘陵地区的荒地开垦为水田不仅可以防治土壤侵蚀,而且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田生产力。本文研究了红壤荒地垦殖为稻田,长期定位施肥15年后不同施肥措施下水稻土的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包括不施肥条件下,15年水稻垦殖都提高了土壤肥力。不同施肥措施水稻土的pH提高了0.9~1.3个单位。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8.19~10.13g·kg-1,全氮含量达到0.89~1.20g·kg-1,有机碳与全氮含量都有明显提高,且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水稻土耕层全磷含量在0.25~0.60g·kg-1之间,有效磷含量在2.2~20.9mg·kg-1之间,化学磷肥的培肥效果好于有机肥(猪粪),有机无机磷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库。土壤全钾还未有明显变化,土壤速效钾含量在40.4~142.5mg·kg-1之间,不同施肥措施除氮钾肥处理外都造成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秸秆还田到目前为止对于土壤速效钾含量还没有明显作用。
吴晓晨李忠佩张桃林
关键词:施肥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养分
长期肥料试验对土壤和水稻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0
2009年
长期肥料试验会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状况以及作物对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的吸收。本文研究了长期的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糙米中微量元素Cu、Zn、Fe、Mn和重金属Pb、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7a连续施用猪粪及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Cu、Zn和Cd全量,而土壤Fe、Mn和Pb全量在不同施肥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施肥增加了土壤有效态Cu、Zn和Fe含量,其中施用猪粪及秸秆还田的3个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态Cu、Zn和Cd含量,而土壤有效态Pb含量在不同施肥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糙米Cu、Zn、Fe、Mn和Pb含量变化较小或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3个施猪粪和秸秆还田处理中,糙米Cd含量均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0.2 mg kg-1)。水稻地上部吸收积累Cu、Zn、Fe、Mn、Pb和Cd总量与其地上部生物量呈正相关,土壤Cu、Zn、Cd有效态与全量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而糙米中的镉含量与土壤镉含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长期施用畜粪导致土壤Cd污染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李本银汪鹏吴晓晨李忠佩周东美
关键词: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红壤水稻微量元素重金属
海南省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对策建议
2011年
采取查阅有关部门相关资料及对海南省18个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基础环境调查和采样监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水源地环境管理对策和建议。
刘贤词邢巧吴晓晨王晨野
关键词:水源地
三亚市臭氧污染特征、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基于2015—2019年三亚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后向轨迹聚类与潜在源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三亚市O_(3)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15—2019年三亚市O_(3)浓度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为97.9%(标准状态),超标天均为轻度污染,多发生在秋冬季。O_(3)浓度与平均相对湿度、气温和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平均风速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与风向密切相关。6—8月气温较高,主导风向为偏南风,O_(3)及其前体物以本地排放为主,O_(3)浓度较低;秋冬季盛行东北风,易受到来自内陆的污染传输影响,O_(3)浓度相对较高。当日最高气温为20~30℃、日均相对湿度为65%~85%、日均风速为3~8 m/s、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时,三亚市发生O_(3)超标的概率较高。台风外围和冷高压南下是导致三亚市O_(3)超标的2种典型天气形势。经聚类分析得到,2019年2个污染过程气团输送路径均来自东北方向,潜在源区分析WPSCF与WCWT的高值区一致性较好,均表明珠三角地区是三亚市重要的O_(3)污染潜在源区,需要加强与珠三角地区O_(3)污染的联防联控。
谢文晶邢巧徐文帅谢东海冼爱丹杨朝晖谢荣富吴晓晨
关键词:空气质量气象因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