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杞柱

作品数:20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成像
  • 12篇磁共振
  • 7篇弥散
  • 7篇弥散张量
  • 6篇视神经
  • 6篇视神经脊髓炎
  • 6篇脊髓炎
  • 5篇张量成像
  • 5篇弥散张量成像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抑郁
  • 4篇抑郁症
  • 4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波谱
  • 3篇磁共振波谱
  • 2篇多发
  • 2篇原发性
  • 2篇症状
  • 2篇视觉通路

机构

  • 18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西门子(中国...

作者

  • 20篇吴杞柱
  • 13篇龚启勇
  • 5篇赵代弟
  • 5篇周红雨
  • 5篇黄晓琦
  • 5篇吕粟
  • 3篇张体江
  • 3篇邱丽华
  • 3篇李秀丽
  • 3篇陈秀英
  • 3篇贺电
  • 2篇李飞
  • 2篇月强
  • 1篇关晶
  • 1篇陈华富
  • 1篇杨志勇
  • 1篇孙锦华
  • 1篇幸浩阳
  • 1篇方之家
  • 1篇邓伟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第三届中国眼...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内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MRI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MRI特点,提高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立体定位活检、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20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其中19例行MRI增强扫描,1例行DWI检查。结果:20例患者中单发15例,多发5例,20例共发现病灶28个。幕上18例,小脑2例。幕上者病变多位于脑室周围深部脑组织,其中基底节9例,大脑半球6例,胼胝体3例。MRI平扫表现为等T1、T2信号者13例,稍长T1、稍长T2信号7例,1例DWI上表现为高信号。病灶边界清楚,多为不规则形、类圆形,2例为结节状。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13例,不均匀强化6例,11例表现为"握拳状"强化,13例见"尖角征",9例患者出现"缺口征"。结论:脑内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MRI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张体江吕粟月强吴杞柱邱丽华李秀丽龚启勇
关键词:脑肿瘤磁共振成像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不同时期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研究
目的:利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头部MRI正常的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的急性期与稳定期是否存在隐匿性损伤差异及其意义.方法:对36名头部MRI表现正常且符合纳入标准的NMO患者,使用采用3.0T...
王露周红雨吴杞柱郝晓婷王仁华
幕下脉络丛肿瘤的MRI表现三例
2010年
脉络丛肿瘤(choroid pluxus tumor,CPT)是一种少见的颅内原发肿瘤,多位于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少数肿瘤可发生于脑室以外,如桥小脑角区;发生于脑实质的CPT罕见。笔者报道3例发生于幕下的CPT,并结合文献复习其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张体江赵开飞吴杞柱黄晓琦吕粟李秀丽Nabin Amatya关晶骆科进先正元龚启勇
关键词:脉络丛肿瘤MRI表现第三脑室桥小脑角区原发肿瘤影像表现
急性期和稳定期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脑组织损伤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Imaging DTI)研究急性期及稳定期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 NMO)患者脑组织是否存在早期隐匿性损伤。
赵代弟吴杞柱郭端何晓非韩文杰周红雨
文献传递
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枢损害的研究
陈伟伟方之家龚启勇吴杞柱闫乃红蔡素萍陈晓明刘旭阳
PO-211视神经脊髓炎视觉通路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其与VEP及OCT的相关性研究
陈秀英周红雨吴杞柱贺电赵代弟
应用优化的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显示强迫症患者脑灰质异常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运用优化的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VBM)研究中国汉族人群强迫症(OCD)患者脑灰质结构异常以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例OCD患者和年龄、性别匹配的2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高分辨3.0 T MR扫描,在统计参数图(SPM)5软件中采用优化的VBM方法处理三维T1结构像,然后比较OC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脑灰质体积的差异.并提取代表OCD患者有差异脑区体积平均值的特征值,与临床评分以及病程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经过错误发现率(FDR)校正,OCD患者双侧丘脑以及左侧小脑的灰质体积增大,同时没有发现OCD患者相对正常对照组灰质体积减小的区域.代表OCD患者左侧丘脑体积特征值为0.5782~0.8890,平均为0.6813±0.0718,右侧丘脑体积特征值为0.5546~0.9062,平均为0.6869±0.0808,两者呈正相关(r=0.94,P<0.01).结论 运用优化的VBM方法发现,OCD患者双侧丘脑及左侧小脑灰质体积增加,为OCD患者临床症状学的差异提供了脑结构的神经影像学证据,提示双侧丘脑以及小脑在OCD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当中具有重要作用.
李飞吕粟黄晓琦吴杞柱邱丽华李斌杨彦春龚启勇
关键词:强迫性人格障碍磁共振成像
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提取MRS中与肌酸重叠的小信号γ-氨基丁酸
2011年
γ-氨基丁酸(GABA)是人体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但其浓度很难在体测量。本文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1H-MRS波谱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抑制肌酸(Cr)信号来提取GABA峰:首先分析5名正常成年人普通PRESS序列扫描的数据(共15组),其中12组出现GABA峰;然后将此方法与J-difference edited脉冲序列对4名未成年人的扫描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处理2只正常恒河猴与致其癫痫后的脑部MRS数据。3个步骤的处理均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成功提取出了与Cr重叠的GABA峰(3.00 ppm)。
王成全红杨志勇吕粟吴杞柱龚启勇
关键词:Γ-氨基丁酸质子磁共振波谱
S-194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及其与头颅弥散张量成像的关系
贺电周红雨吴杞柱陈秀英赵代弟
儿童及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杏仁体磁共振波谱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运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双侧杏仁体的神经生化改变。方法:共纳入38例汶川地震幸存者,包括19例PTSD患者[年龄(13.33±1.91)岁]及19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年龄(13.11±1.45)岁)]。运用3.0T磁共振仪进行双侧杏仁体单体素MRS采集,采用LC Model测定各代谢物的绝对浓度,比较其组间差异及左右侧差异,并对各代谢物浓度与PCL-C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TSD患者左侧杏仁体NAA及Glx浓度增高[分别为(9.402±1.033)和(16.865±2.270)mmol/kg],Cr浓度[(7.243±0.945)mmol/kg]降低;右侧杏仁体NAA及Glx浓度亦显著性增高[分别为(9.270±1.555)和(16.081±0.607)mmol/kg]。此外,对照组左侧杏仁体Cr浓度显著高于右侧,而PTSD组左右侧杏仁体Cr浓度无明显差异。PTSD组右侧Glx浓度与PCL-C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40,P=0.036)。结论:儿童及青少年PTSD患者双侧杏仁体的神经生化均有异常改变,但左侧更明显;其中Glx的改变可能在PTSD病理生理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刘梦奇吴杞柱李峻龚启勇月强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学杏仁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