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正文

作品数:13 被引量:28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造山带
  • 5篇推覆
  • 4篇推覆构造
  • 4篇逆冲
  • 4篇中生代
  • 4篇板内
  • 4篇板内造山
  • 4篇板内造山带
  • 3篇燕山板内造山...
  • 3篇山带
  • 3篇逆冲推覆
  • 2篇地质
  • 2篇东段
  • 2篇韧性剪切
  • 2篇韧性剪切带
  • 2篇逆冲推覆构造
  • 2篇剪切带
  • 1篇地质学
  • 1篇地质意义
  • 1篇东南

机构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核工业北京地...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石油天然气总...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作者

  • 13篇吴正文
  • 6篇张长厚
  • 4篇柴育成
  • 2篇王果胜
  • 2篇郭华
  • 2篇陈爱根
  • 2篇王根厚
  • 2篇宋鸿林
  • 1篇郝杰
  • 1篇冯明
  • 1篇张路锁
  • 1篇李明
  • 1篇陈建强
  • 1篇孙卫华
  • 1篇杨庚
  • 1篇刘红旭
  • 1篇李继亮
  • 1篇王润红
  • 1篇顾德林

传媒

  • 4篇现代地质
  • 3篇地质论评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区域地质

年份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北—鲁东南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剥露过程中伸展构造作用被引量:11
1998年
尽管许多地质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超高压变质岩石形成与折返模式,但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折返与剥露机制仍是大陆造山带动力学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本文明确提出并研究了分布于苏北—胶南变质岩区西北和北部边缘的地壳规模的拆离伸展型韧性剪切带。通过韧性剪切带几何学、运动学、变形环境分析和形成时代的讨论,认为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展布方向斜交的斜向伸展构造作用,是苏北—鲁东南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从中地壳抬升至地表的主导机制。
张长厚柴育成宋鸿林吴正文
关键词:变质带韧性剪切带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新认识
1997年
青藏高原以其隆升的高度和巨厚的地壳厚度闻名于世,加之位于欧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碰撞的关键部位,被誉为研究全球构造的窗口,解决大陆动力学的一把钥匙,建立野外实验室的最佳选区。近半个世纪来,该高原一直是国际地学界瞩目和角逐竞争的地区,其重要性不亚于南极。
柴育成李明吴正文郝杰李继亮
关键词:造山带大陆动力学
燕山板内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格局被引量:23
2002年
燕山地区自晚三叠世以来进入了板内造山带的形成演化阶段 ,基本构造格局为一由大型逆冲推覆系统组成的构造楔形体 ,尖端指向北 ,形成于早侏罗世—早白垩世 (J1—K1)。兴隆、承德、大庙、隆化和围场等 5条主干逆掩断层及其上驮的推覆体 ,在同一底界滑动拆离面上由南向北呈前展式扩展 ,造成的地壳缩短量达 4 4 1%。从造山带后端至前缘 ,褶皱形态由以箱状褶皱为主转变成以斜歪褶皱为主 ;断裂构造性质也从脆性断层转变为韧性断层 ,在造山带后缘还形成了三角带构造和突起构造。造山期后的构造变形对已形成的构造格局进行了改造和破坏 ,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逆冲推覆的构造格局。
郭华吴正文刘红旭王润红
关键词:燕山板内造山带逆掩断层韧性断层
大别山造山带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系统被引量:25
2002年
大别山造山带为一条中生代陆内造山带 ,其构造系统是由逆冲推覆构造组成的构造楔形体 ,尖端指向南。构成逆冲系统的 4条主干逆掩断层 ,由南向北呈后展式 (上叠式 )依次扩展 ,并使基底岩系和沉积盖层同时卷入构造变形 ,形成了大型薄皮构造 ,造成地壳缩短量达 46 8%。大别山造山带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形成于早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 (J3 1—K1)。
郭华吴正文柴育成冯明
关键词:大别山造山带中生代逆冲推覆
胶南隆起北缘中段左行正滑韧性剪切带研究被引量:5
1993年
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尺度的构造研究和系统的应变测量,确定了胶南隆起北缘中段的大型左行正滑韧性剪切带的存在及其延展范围,并提出了确定韧性剪切带边界的构造几何学准则。研究了该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及变形机制,估算了其剪切位移量(大于7557m)及形成时的差异应力(σ_1-σ_3=94.6~114.4MPa)。该韧性剪切带可以作为胶南隆起的北部边界,但不是重要的板块碰撞边界。
张长厚顾德林宋鸿林吴正文陈建强朱忠安郁宏任有保
关键词:剪切带糜棱岩
闽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格局及其演化被引量:20
1996年
闽西地区的早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由3个基本构造单元组成:西部结晶基底仰冲带、中部活化基底剪切滑脱带和东部盖层褶皱冲断带。古构造应力测定表明由西向东应力值依次递减。利用层长守恒原理,估算出的逆冲作用所造成的地壳缩短率至少达45%,缩短量近120km。逆冲推覆总体受华夏古陆基底构造作用的控制。乃华夏古陆西北边缘指向南东逆冲带的一部分。与扬子地台东南边缘指向北西的前陆边缘的褶皱冲断带一起。
陈爱根吴正文
关键词:推覆构造
燕山造山带东段——辽西地区薄皮逆冲推覆构造被引量:43
2001年
辽西地区为华北北缘中生代燕山造山带东延部分。地表地质调查和新的地震剖面资料的构造解释表明辽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系为大型薄皮构造组成的楔形体,主要由凌源—北票逆掩断层、牛营子—郭家店逆掩断层、汤神庙逆掩断层和建昌—朝阳逆掩断层,以及在这些逆掩断层上盘发育的大型推覆体组成。逆冲构造的扩展方式为背驮式,逆冲指向南东,定型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即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碎屑岩(110Ma)和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之间。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形成的辽西地区道冲推覆构造系既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最终闭合碰撞有关,同时也与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在东亚大陆之下有关。
杨庚柴育成吴正文
关键词:燕山板内造山带构造样式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中国构造地质学如何面向21世纪被引量:19
1995年
21世纪将是构造地质学科蓬勃发展的时期,可以预见到的是将会有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提出,它将部分或全部替代板块构造理论;同时,构造地质学的应用和服务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大。在这一新形势面前,中国地质学家对过去和现在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应有一个清醒的估计,以便正确地确定我国构造地质学在国际学术界中所处的位置,进而为我国构造地质学今后趋向繁荣作好准备。本文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原则为主线,阐述了构造地质学科自身所具备的某些特点,分析了我国构造地质学所取得的成就和现实水平,对今后的主攻方向选择提出了建议,最后还针对影响我国构造地质学发展的一些认识和方法论问题提出了笔者的见解。
吴正文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认识论
福建宁化湖村盆地构造解析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7
1996年
湖村盆地位于闽西宁化县境内,是闽西北地区变质岩系之上,几个零星出露上古生界和下三叠统的地区之一。本文运用平衡剖面的基本原理及构造解析方法,论证了湖村盆地既不是闽西北隆起之上的断陷盆地,也不是简单的“构造窗”,而是在早三叠世末-中侏罗世,闽西地区自北西向南东发生叠瓦式逆冲推覆作用而形成的残存构造盆地。
陈爱根吴正文
关键词:构造盆地平衡剖面盆地
关于创建中国造山带理论的思考被引量:21
1999年
文中在分析过去半个世纪中国造山带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重要思路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创建符合中国地质实际的造山带理论这一命题展开了讨论。笔者首先认为,随着新理论、新方法和高科技手段应用于造山带研究,构造地质学家们发掘出了越来越多的新的地质现象。合理和完善地解释这些新现象的存在,应从充实和丰富对"活动论"内涵的理解着手,使我们的地球观更加符合辩证唯物的认识论,这是中国构造地质学家们不能回避的首当其冲的问题。其次,笔者基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提出必须给予造山带的一种新类型──板内造山带极大的关注,要加强造山带构造格局和不同期次构造端分的研究。阐明造山带表层构造与深部构造之间的关系,对造山过程的全方位研究及其动力来源的进一步探索以及在造山带研究中对区域尺度的构造变形特征的查明将起到关键作用。还要加强造山带的野外实验室建设。在今后的研究中选择这些问题作为造山带研究的突破口,中国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则有望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飞速的进展。中国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创立造山带新理论,能否正确对待上述问题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吴正文张长厚
关键词:活动论辩证唯物论造山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