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福莉

作品数:37 被引量:16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9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3篇孢粉
  • 19篇孢粉记录
  • 11篇盆地
  • 9篇新生代
  • 6篇青藏高原
  • 6篇季风
  • 5篇上新世
  • 5篇生态环境
  • 5篇气候
  • 5篇晚新生代
  • 5篇黄土高原
  • 5篇柴达木盆地
  • 4篇植被
  • 4篇青藏
  • 4篇中新世
  • 4篇环境演变
  • 4篇干旱
  • 3篇东亚季风
  • 3篇植被演化
  • 3篇生态环

机构

  • 35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兰州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37篇吴福莉
  • 21篇方小敏
  • 14篇苗运法
  • 3篇杨胜利
  • 3篇常宏
  • 3篇邵亚军
  • 3篇张文开
  • 3篇李吉均
  • 3篇马玉贞
  • 3篇陈秀玲
  • 2篇安芷生
  • 2篇韩文霞
  • 2篇董铭
  • 2篇孟庆泉
  • 2篇赵艳
  • 1篇宋之琛
  • 1篇李杏茹
  • 1篇李明慧
  • 1篇张玺正
  • 1篇迟云平

传媒

  • 4篇科学通报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球环境学报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2015中国...
  • 1篇中国孢粉学分...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孢粉记录的早上新世札达盆地的古高度
吴福莉Herrmann Mark方小敏
关键词:孢粉札达盆地
黄土高原中部晚新生代孢粉记录的生态环境演变
黄土高原上的红粘土一黄土序列是中新世以来全球罕见的连续风成沉积,真实而详细地记录了晚新生代以来的气候环境变迁。以往无机指标研究表明这套完整的风成沉积可能都是东亚季风系统的直接产物,与西北内陆干旱化的形成演化息息相关。获具...
吴福莉方小敏马玉贞李吉均
文献传递
藏北可可西里盆地新生代孢粉记录的时代、古气候与古高度初探
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盆地沉积了厚层的新生代地层,是研究青藏高原古高度和古气候变化的关键区域,然而该地区新生代地层的沉积时代还多有争议.笔者在该盆地沱沱河(TTH-C)剖面的雅西错群红层中发现了众多的孢粉类型,主要以,和...
苗运法吴福莉常宏方小敏邓涛孙继敏靳春胜
关键词:新生代地层孢粉形态古气候海拔高度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北部始新世孢粉记录与古环境变化被引量:15
2008年
青藏高原隆起前始新世我国西北内陆的植被生态景观和气候状况对理解青藏高原的隆升和亚洲季风与现代西北干旱气候环境的起源和演化可提供重要的背景信息。通过对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酒泉盆地西端火烧沟剖面孢粉记录的研究,揭示出始新世中晚期(40.2-33.4Ma)我国西北内陆总体为显著的行星风系下北亚热带副高控制下的干旱-半干旱荒漠植被生态景观,具体可以划分为4个组合带:白刺粉属-藜粉属-松科花粉组合带(40.2-37.9Ma);藜粉属-白刺粉属组合带(37.9-34.6Ma);单、双束松粉属-藜粉属组合带(34.6-33.9Ma);藜粉属-白刺粉属组合带(33.9-33.4Ma)。各个组合带中喜热分子与耐旱分子含量之间呈现反相关性,即在温度降低时干旱加强,反之则减弱,推测温度降低时全球大气水汽减少,或者南极间歇性冰盖形成所导致的不均一性降温迫使行星风系带向北移动,副高中心靠近研究区,可能是造成干旱增强的原因,反之则干旱减弱。
苗运法方小敏宋之琛吴福莉韩文霞
关键词:青藏高原孢粉记录始新世古环境
柴达木盆地早更新世孢粉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吴福莉方小敏苗运法
黄土高原陇东盆地朝那红黏土8.1~2.6Ma的孢粉记录被引量:14
2005年
晚中新世至上新世是当代东亚季风系统和中国西北现代生态环境格局形成演化的关键时期.文中通过对黄土高原陇东盆地朝那剖面8.1~2.6Ma期间的孢粉记录研究,建立了这期间古生态环境序列.在8.10~6.73Ma期间,地带性植被可能是以禾本科为优势种的疏林草原,在山地有雪松、松等山地针叶林分布,推测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在6.73~5.67Ma期间,植被类型可能是森林草原,以榆为主,伴生着栎、柳、胡桃、桦的阔叶杂木林和以禾本科为优势种的禾草草原发育,反映气候温暖较湿润.在5.67~3.71Ma期间,蒿、禾草草原和松、云杉针叶林发育,山地气候温凉湿润,丘陵和低地温暖半干旱.其中,在4.61~4.07Ma期间曾一度温暖较湿润.在3.71~2.58Ma期间,地带性植被可能为柏疏林,林中混生有榆,尤其是早先一直存在的反映温暖环境的雪松和铁杉此时消失,反映环境较前期有较大的改变,气候季节性明显增强.
马玉贞吴福莉吴福莉李吉均方小敏李吉均
关键词:黄土高原红黏土孢粉记录植被演化冬夏季风古生态环境
藏北可可西里盆地新生代孢粉记录的时代、古气候与古高度初探
<正>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盆地沉积了厚层的新生代地层,是研究青藏高原古高度和古气候变化的关键区域,然而该地区新生代地层的沉积时代还多有争议.我们在该盆地沱沱河(TTH-C)剖面的雅西错群红层中发现了众多的孢粉类型,主要...
苗运法吴福莉常宏方小敏邓涛孙继敏靳春胜
文献传递
临夏盆地1.95MaBP的气候转型事件与青藏高原隆升作用于大气的临界高度
2006年
湖相地层孢粉分析的结果表明,临夏盆地在1.95Ma B.P.前后发生过一次重要的气候转型事件。在此之前,南海热带季风信号在地层记录中存在较强的表现,在此之后热带季风信号减弱而高纬冰盖信号加强。CaCO3指标的周期分析同样表明,在1.95MaBP前后确实出现了气候的主导周期转型,在此之前,气候变化周期以类岁差的25kyr周期为主,而在此之后,以类倾角的38kyr周期为主。发生在临夏盆地1.95MaBP的这次气候转型事件表明青藏高原地面在当时隆升到一个可以改变周围地区大气环流的临界高度,如果以青藏高原在2.6Ma B.P.-0.6Ma B.P.的平均抬升速率推算,这一临界高度可能在2500m左右。
董铭方小敏吴福莉史正涛
关键词:临夏盆地青藏高原隆升
微体古生物提取自动换水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体古生物提取自动换水装置,其结构特征是:半透明PP水槽盛有蒸馏水的,顶部置有PP水槽盖,PP水槽盖上有进水阀门,蒸馏水上部,半透明PP水槽侧壁上设置出水阀门,导水管穿过半透明PP水槽边缘小孔依序与滴斗和控...
苗运法邵亚军吴福莉段引娣
文献传递
兰州盆地44~15Ma地层的有机碳同位素记录被引量:7
2015年
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组成是重建古环境变化的有效指标,但陆地长序列的有机碳同位素记录目前较为罕见.本文选取兰州盆地已具古地磁测年的永登剖面(厚度为330~1310m部分,年代介于44~ 15Ma)进行了有机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44Ma开始其值先逐渐偏重后变轻(平均-24.6‰),至33.2Ma突然变重后维持相对稳定的高值(平均-23.7‰),再至25.5Ma后又变轻(-24.4‰),与全球氧同位素从长期演化趋势以及事件上均呈现出较一致的对应关系,即与温度之间存在负相关.这表明兰州盆地中始新世-中中新世期间有机碳同位素变化可能受控于全球温度变化,温度的改变可能影响了陆源C3植物与湖泊内生沉水和挺水植物对有机质的相对贡献比例,确切的机制理解有待其他指标的辅助研究.
吴福莉赵艳方小敏孟庆泉杨一博
关键词:有机碳同位素全球温度变化兰州盆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