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红烛

作品数:20 被引量:16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5篇盆地
  • 9篇马朗凹陷
  • 9篇凹陷
  • 8篇莺歌海
  • 8篇莺歌海盆地
  • 8篇海盆
  • 8篇海盆地
  • 5篇三塘湖盆地
  • 5篇湖盆
  • 5篇成藏
  • 5篇储层
  • 4篇油气
  • 4篇高温
  • 3篇低渗
  • 3篇低渗储层
  • 3篇页岩
  • 3篇页岩油
  • 3篇源岩
  • 3篇运聚
  • 3篇天然气

机构

  • 14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中海石油(中...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吐哈...
  • 2篇中国石油吐哈...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北京勘察技术...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20篇吴红烛
  • 17篇黄志龙
  • 7篇马剑
  • 5篇柳波
  • 4篇张新顺
  • 2篇陈旋
  • 1篇申英
  • 1篇童传新
  • 1篇郭小波
  • 1篇文川江
  • 1篇刘平
  • 1篇张建波
  • 1篇李亚晶
  • 1篇朱建成
  • 1篇李美凝
  • 1篇刘平
  • 1篇张成林
  • 1篇杨柏松
  • 1篇朱珊珊

传媒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沉积学报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第五届中国石...

年份

  • 9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条件、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被引量:38
2015年
莺歌海盆地东方13大气田的发现,揭示了盆地高温高压带具备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在解剖东方区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条件、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天然气富集条件优越,底辟翼部大型储集体和优质储层是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底辟波及区有利于形成优质气藏。中央底辟带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模式有3种,即底辟核部区及其周缘半封闭超压系统的"混相改造型"成藏模式、底辟波及带远端的"气相渗滤型"成藏模式和非底辟带封闭型超压系统的"水相脱溶型"成藏模式。底辟周缘中新统黄流组和梅山组上部是近期天然气勘探的主要方向,东方区和乐东区底辟构造翼部大型海底扇储集体是下一步勘探的优选目标。
谢玉洪李绪深童传新刘平吴红烛黄志龙
关键词:莺歌海盆地成藏模式勘探方向
莺歌海盆地D1-1底辟区天然气成藏过程与分布差异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对莺歌海盆地D1-1底辟区中深层高温超压带与浅层正常压力带、压力过渡带天然气的组成、碳同位素特征差异的对比分析,结合底辟活动特征,研究了天然气藏的形成过程和天然气组分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D1-1底辟核部区和底辟波及区中深层天然气成藏过程有差异,主要受底辟活动影响程度的控制。底辟核部区中深层气藏的形成过程为早期成藏、后期破坏并再次充注;底辟波及区中深层气藏的形成则为早期成藏,后期改造较弱,成熟煤型原生气藏保存较好。(2)D1-1底辟核部区和底辟波及区中深层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分布有明显规律;随距底辟核部距离的增大,其甲烷含量升高,二氧化碳含量降低,甲烷碳同位素变轻(成熟度降低),二氧化碳碳同位素也变轻,底辟核部区富集无机成因CO2,至底辟波及区则以有机成因CO2为主。
朱建成吴红烛马剑童传新姜春艳
关键词:莺歌海盆地
琼东南盆地宝岛北坡断层封闭性与油气运聚关系被引量:10
2013年
在对琼东南盆地宝岛北坡最新油气勘探资料分析基础上,通过比对宝岛北坡A区和B区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利用Knipe三角图和断层连通概率法(FOI)综合评判地区断层封闭性,最后结合油气成藏期、断层主要活动期、沉积相等地质特征,分析宝岛北坡断层封闭性对地区油气运聚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宝岛北坡A区天然气具有重烃含量高、非烃含量低、碳同位素组成轻且凝析油中不含C30-4甲基甾烷和双杜松烷的特征,这与B区有明显区别;研究区内断层主要活动期为三亚组(T50—T60)沉积时期,在晚期的油气运聚高峰期时断层主要是静止的;现今断层具有分段封闭性的特征,深部断层封闭性较差成为沟通烃源岩和储层的良好通道;断层的分段封闭性特征造成了宝岛A区和B区油气不同的运聚方式,从而导致了气藏中油气性质的不同。
张新顺黄志龙范彩伟吴红烛徐新德李美凝
关键词:断层封闭性油气特征琼东南盆地
气水过渡带和天然气成藏圈闭闭合度下限问题讨论——以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带气藏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储层的物性和孔隙结构不仅控制气藏的含气饱和度,也控制气水过渡带的厚度。但它们之间有无定量关系呢?是否可以进行有效的预测?这对于评价圈闭的有效性和天然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储层样品半渗透隔板实验、储层物性和隔层等方面的研究,结合莺歌海盆地实际地质资料的分析,提出了气水过渡带厚度的预测方法和成藏圈闭闭合度下限的概念。研究表明,气藏气水过渡带与孔隙度,特别是渗透率具有良好关系,说明储层孔隙结构是控制气藏气水过渡带厚度的主要因素,储层的隔层也会影响气水过渡带的分布。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成藏的圈闭闭合度下限为7m,经济成藏闭合度下限为12m。
吴红烛黄志龙童传新黄保家刘平魏国
关键词:莺歌海盆地储层非均质性
马朗凹陷哈尔加乌组烃源岩分布和生烃演化与石炭系成藏关系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井震结合烃源岩预测技术、盆地模拟技术和油源对比、原油运移示踪技术,对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哈尔加乌组烃源岩分布与烃源岩(灶)生烃演化规律、石炭系原油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原油运移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烃源岩主要有正常沉积型和火山碎屑沉积型两种赋存型式,烃源岩与火山岩具有4类共生关系;马中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为高成熟度原油,牛东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主要为成熟油;牛东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主要为马朗凹陷北斜坡带牛东本地成熟烃源岩所生,于白垩纪中晚期开始大量生烃,自东向西运移成藏;马中构造带油气来自凹陷中心高成熟烃源岩。
吴红烛黄志龙柳波郭小波桑廷义罗权生孔宏伟赵旭光
关键词:成藏期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高温高压带黄流组储层特征及高孔低渗成因被引量:17
2015年
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区中深层高温高压带获得了重大油气突破,为传统油气勘探开辟了新领域。在对东方区高温、高压带黄流组储层岩性、成岩作用、物性和微观孔喉结构等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黄流组储层的类型,并明确了黄流组储层高孔、低渗的成因。研究表明,中央底辟带东方区黄流组储层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压实和胶结等成岩作用较弱;储层物性以中孔、中-低渗为主,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储层孔喉分布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不同物性储层的孔隙半径差异不大,但平均喉道半径差异较大;根据泥质含量、渗透率、平均喉道半径和排替压力,将黄流组储层划分为中孔-中渗微含泥细喉储层、低渗含泥细喉Ⅰ类储层、低渗含泥细喉Ⅱ类储层及低孔-特低渗泥质微细喉储层;高温、高压带储层的形成与超压和高温热流体活动关系密切,但渗透率主要受沉积作用的控制,岩性细、泥质含量高是低渗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
黄志龙朱建成马剑吴红烛张伙兰
关键词:孔喉结构高温高压低渗储层莺歌海盆地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烃源岩识别与预测被引量:6
2015年
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主要探井的岩心进行了观察、取样,明确了烃源岩区别于火山岩尤其是凝灰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并通过地质背景与实际井震对比分析,以火山岩与烃源岩的共生关系为依据,通过数学计算模型预测了本区石炭系各主要源岩层系的烃源岩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火山岩系共发育两大类烃源岩赋存型式,在火山岩与烃源岩之间存在4种共生关系,测井—地震响应特征明显。石炭系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火山岩与烃源岩的接触关系不同,分属2种不同的火山岩系烃源岩赋存型式,适用于不同的烃源岩厚度数学预测模型。烃源岩分布预测结果表明,卡拉岗组火山岩为陆上喷发,烃源岩空间上与火山岩相隔、独立、正常沉积,分布相对局限;哈尔加乌组火山岩为水下喷发,烃源岩分布广泛但在火山口之间形成多个次级厚度中心,平面分布非均质性较强。
柳波贾梦成黄志龙陈旋申英吴红烛
关键词:测井识别地震相火山岩系马朗凹陷三塘湖盆地
莺歌海盆地DF区高温高压带高含水及低含气饱和度天然气藏成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超高压流体相态分析系统测定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天然气中凝析水的含量,利用半渗透隔板实验测定不同物性储层样品的最大含气饱和度,结合实际地质资料,分析莺歌海盆地DF区高温高压带气藏中水的来源、气藏较高含水饱和度及较低含气饱和度的原因。结果表明:甲烷气相中凝析水的含量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加,随压力的增高反而降低,实验最高温度、最高压力条件下(180℃、130 MPa)甲烷气中凝析水的摩尔分数仅占整个气相体系的1.51%,说明高温高压条件下气藏中凝析水含量并不高,高温高压带气藏产出的水主要是孔隙水,凝析水不是主要的;储层含气饱和度主要与储层物性和是否发育隔层有关,储层物性变差,其最大含气饱和度迅速降低,非(或差)渗透性隔层的存在也会使气藏纯气段含气饱和度降低。莺歌海盆地DF区高温高压带天然气藏较高含水及较低含气饱和度的主要原因是低渗储层和隔层发育,而不是高的凝析水含量。
马剑黄志龙李绪深裴健翔吴红烛朱建成
关键词:凝析水含气饱和度低渗储层莺歌海盆地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被引量:8
2012年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主要发育两套烃源岩,分别为哈尔加乌组上段和哈尔加乌组下段,油气藏形成的源控作用十分明显。通过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的分析以及油源对比,发现不同类型原油的形成与分布严格受控于对应源岩的分布范围。分析表明,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优质烃源岩、强充注油源断裂和有利火山岩相带的合理配置。根据烃源岩与储层的配置关系,石炭系油气藏的形成可以概括为两种模式:一种为风化壳型成藏模式,油气聚集在石炭系火山岩顶部受风化淋漓作用改造的优质储层中,其中的油气来自下部烃源岩,运移通道为与烃源岩相沟通的油源断裂;另一种模式为内幕型成藏模式,储层为流体溶蚀改造的储层,其中聚集的油气来自邻近火山喷发间歇期沉积的炭质泥岩。
黄志龙柳波罗权生吴红烛马剑陈旋陈建琪
关键词:原油类型油源对比火山岩马朗凹陷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油气运移机制与页岩油富集规律被引量:13
2013年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发现的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潜力,其形成与富集机理与常规油气藏有很大差异。页岩油运移机制是页岩油形成机理的重要部分,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结合地球化学分析化验及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了页岩油运移的动力、通道、方向、距离和效率等方面。结果表明,页岩油在源内的运移效应不明显,油气的富集非源内规模性运移聚集结果;油气垂向向源外的运移效应较为显著,活动的大规模断裂会降低源内页岩油丰度。页岩油的初次运移以生烃造成的地层超压为动力,通过干酪根网络、纹层间及微裂缝发生了小尺度的运移,油气大部分滞留原地,运移效率极低。在输导断裂发育的地区,泥页岩生成的油气发生了垂向向上的二次运移,在芦草沟组上覆地层聚集成藏。页岩油的这种运移机制决定了页岩油连续分布、油水分异差、油气聚集不受构造控制及断裂活动区油气丰度较低的特点。
柳波迟亚奥黄志龙罗权生吴红烛陈旋申英
关键词:运移通道页岩油二叠系马朗凹陷三塘湖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