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绍莲

作品数:13 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 2篇药敏
  • 2篇药敏试验
  • 2篇药性分析
  • 2篇肾脏
  • 2篇肾脏病
  • 2篇肾脏病变
  • 2篇尿微量蛋白
  • 2篇微量蛋白
  • 2篇耐药性分析
  • 2篇基因
  • 2篇病变
  • 2篇病原菌
  • 1篇电离
  • 1篇调节细胞
  • 1篇多发伤
  • 1篇多发性损伤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机构

  • 13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州市第一医...

作者

  • 13篇吴绍莲
  • 4篇陈东杰
  • 4篇李宁
  • 4篇吴长生
  • 4篇胡辛兰
  • 3篇陈发林
  • 2篇王钦利
  • 2篇陈雯
  • 2篇戴婉如
  • 2篇陈慧丹
  • 1篇林伟
  • 1篇林力红
  • 1篇方超英
  • 1篇林一
  • 1篇沈菁
  • 1篇陈渝
  • 1篇韦常宏
  • 1篇吴泉明
  • 1篇池春燕
  • 1篇马晓宁

传媒

  • 3篇实验与检验医...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创伤与急诊电...
  • 1篇第四届全国临...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发性损伤患者无菌体液病原菌感染现状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调查多发伤患者中无菌体液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临床送检的多发伤患者无菌体液标本(不含血液)的病原菌培养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病原菌标本来源、菌种分布及细菌的耐药率。结果727例多发伤患者中83例(11.4%)继发无菌体液感染,患者无菌体液标本共分离出148株病原菌,有94株分离自伤口分泌物,占63.5%。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93株(62.8%),革兰氏阳性菌38株(25.7%)以及真菌17株(11.5%)。在革兰氏阴性菌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均为21株,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16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鲍曼不动杆菌有20株对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耐药。在革兰氏阳性菌中,主要为肠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细菌,分别为21株和13株,而葡萄球菌属中有12株为耐甲氧西林菌株。结论多发伤患者继发无菌体液感染在病原菌标本来源、菌种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上有所不同,临床早期经验性用药时,应针对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控制常见细菌感染。
李珍陈东杰李宁吴绍莲
关键词:多发伤无菌体液耐药性
快速灵敏的微量蛋白质(m-TP)测定方法以筛查患者肾病早期病变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快速、准确、能自动化测定的尿微蛋白(m-TP)测定方法,用于筛查患者肾脏病变时蛋白的流失。方法采用邻苯三酚红钼络合(PR)显色法测定尿m-TP,采用苦味酸法测定尿肌酐(CREA),同时对82例正常人和2...
戴婉如吴绍莲陈慧丹王钦利蓝兰
关键词:尿微量蛋白肾脏病变
文献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L-6、IL-8和IL-10检测的意义被引量:2
2022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免疫系统失调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涉及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过度活动、自身抗体的产生以及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这些免疫复合物通过沉积在细胞内引起器官损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白介素在SLE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报告SLE患者IL-6、IL-8和IL-10检测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确诊的SLE患者80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SLE诊断标准[1],根据SLE疾病活动评分标准[2],分为稳定组(SLEDAI评分<4分)和活动组(SLEDAI评分>4分).
马晓宁陈雯吴绍莲
关键词:白介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探讨肿瘤标记物CEA、CA15-3、CA19-9、CA125及AFP在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检测胸水和血清中的5种肿瘤标记物:CEA、CA15-3、CA19-9、CA125及AFP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4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胸水、血清及40例非恶性肿瘤患者的胸水进行免疫蛋白定量检测,并加以分析。结果CEA、CA15-3、CA19-9及CA125在恶性胸水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良性胸水(P<0.01或P<0.05)。在恶性组中其胸水的水平也明显高于血清水平(P<0.01或P<0.05)。但AFP水平不论胸水还是血清中,恶性组和良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CEA、CA15-3、CA19-9、CA125及AFP对恶性胸水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6.7%、69%、47.6%、95.2%、9.5%;特异性为90%、85%、92.5%、7.5%、97.5%;准确性为78%、76.8%、69.5%、52.4%、52.4%。CEA与CA153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达85.7%和85%,准确性为85.4%。结论检测胸水中的CEA、CA15-3、CA19-9及CA125有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其中CEA和CA15-3的联合检测为最佳组合,可显著提高对恶性胸水的诊断阳性率。
沈菁徐如梅吴绍莲韦常宏
关键词: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的耐药性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建立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快速检测HP对克拉霉素耐药性的方法。方法抽提37例经纸片琼脂扩散法鉴定为克拉霉素耐药的HP菌株DNA及其对应的胃黏膜组织标本DNA,通过PCR技术扩增23S rRNA区425 bp基因,运用RFLP技术,采用BbsⅠ和BsaⅠ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并进行DNA测序。结果37例克拉霉素耐药的HP菌株DNA经RFLP分析,21例能被BbsⅠ内切酶切开,13例能被BsaⅠ内切酶切开,3例不能被BbsⅠ和BsaⅠ内切酶切开,而且37例组织标本DNA检测结果与菌株DNA检测结果一致。结论RFLP可应用于HP对克拉霉素耐药性的快速检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吴文冰方超英陈雯吴绍莲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RRNA克拉霉素耐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基因突变
重度粪类圆线虫感染1例被引量:3
2018年
本文报道1例因咳嗽、气喘而行常规痰标本涂片检查发现的重度粪类圆线虫感染患者,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粪类圆线虫病的认识,避免和减少误诊、漏诊。
胡辛兰陈东杰吴长生李宁吴绍莲李珍陈丽清陈发林
关键词:粪类圆线虫病痰涂片
抗-E、抗-c引起的交叉配血困难3例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吴绍莲林力红陈发文
关键词:交叉配血困难抗-E抗-C安全输血配血方法聚凝胺法
血培养常见病原菌的变迁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了解我院2001年至2010年血培养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变化及其耐药性的改变。方法以梅里埃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液培养,以API板条或VITEK-2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以K-B法或VITEK-2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本院血培养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构成比2006年至2010年比2001年至2005年有显著下降;革兰阳性菌的构成比无明显差异;真菌的构成比有显著上升。病原菌总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碳青霉烯类仍然是肠杆菌科细菌的首选药物,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则是革兰阳性球菌的首选药物。结论我院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在近10年来已发生了显著改变,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有了明显上升。
吴绍莲胡辛兰池春燕
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
痰培养中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我院2006年至2012年痰标本中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2年我院痰培养中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Hin)和肺炎链球菌(SPn)。Hin采用因子试验初筛,APINH鉴定板条鉴定,K-B法或ATB Heamo药敏板条做药敏,头孢硝噻吩检测β-内酰胺酶;SPn采用Optochin敏感试验初筛,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做鉴定和药敏。结果共收集Hin220株,SPn213株,其中Hin和SPn合并感染的病例有20例。Hin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达到62.1%,其次是氨苄西林,耐药率达到36.2%。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33.6%;SPn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比较高,均大于70%,而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则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均大于9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耐利奈唑胺的菌株。结论大多数抗菌药物仍对SPn和Hin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但作为常规用药的青霉素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已超过30%,故仍需加强监测。
吴绍莲吴长生胡辛兰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药敏试验
纹带棒状杆菌的特征分析及耐药基因检测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为临床治疗纹带棒状杆菌合理用药和防止其医院内传播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福建省某医院临床分离的49株纹带棒状杆菌,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检测12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和7种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49株纹带棒状杆菌的标本来源以痰最多(63.27%),其次为尿(16.33%);患者主要分布于重症医学科(36.73%)、干部特诊科(26.53%)和神经科(16.33%)。该菌对头孢曲松、红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5.92%、95.92%、93.88%;对庆大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2.24%、8.16%,未检出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ermX基因、tetL基因的阳性率均为100%,tetW基因的阳性率为69.39%,aph(3’’)-Ib基因、aac(6’)-Ib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18.37%、6.12%,未检出aadA基因和blaIMP基因。结论 纹带棒状杆菌主要引起免疫力低下人群和老年患者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该菌耐药严重,但对庆大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可用于该菌所致感染的治疗。
吴泉明吴绍莲李宁吴长生陈渝沈秀卿陈发林陈东杰
关键词:药敏试验耐药基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