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虹雨
-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渤海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人的异化与生命教育--青少年自杀问题的教育省思
-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已经广泛存在于青少年群体中,并引发了社会的病态发展.这一现象的存在与当今社会环境的变迁、信仰危机的出现与生命教育的缺乏密切相关.为此,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教育场所,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在培...
- 吴虹雨
- 关键词:生命教育青少年自杀行为信仰危机社会环境
- 教师不能承受之重--对农村教师社会责任扩大化的思考
- 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的进一步深化,农村教师承担的社会责任扩大化现象日益凸显,“天职观”的存在使教师理所当然的承受着一切,实际却背负着沉重的生存负担和社会责任...
- 吴虹雨
- 关键词:农村教师教育立法社会力量教师队伍
- 中美课程改革目标的比较研究——基于我国“新课改”和美国“八年研究”的思考被引量:1
- 2013年
- “八年研究”是美国课程史上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组织最严密并且是由大中院校合作进行的一次课程改革。它之所以在美国现代教育进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与其在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和工作方案等方面所表现出较大的确定性、计划性、可操作性密切相关的。立足于我国“新课改”的今天,只有基于“诊疗与改良的前置性假设”,透过比较的视野,将改革目标的制定升华到思维方式上的考辨,才能为我们当下的“新课改”寻求真正的破梏之道。
- 吴虹雨朱成科
- 关键词:课程改革院校合作教育进程
- 近十年来我国课程理论本土化研究述评被引量:4
- 2011年
- 课程理论本土化建设关涉课程论学科品质的提升和学术地位的巩固。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理论本土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活跃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开始认识到简单移植和借鉴的危害,不断加强理论自觉,呼唤本土话语权的建立;同时转换研究范式,从不同层面探索课程理论本土化路径,试图以此来推进中国课程理论的原创性发展。但不应避讳的是,在繁荣的课程理论本土化研究背后仍然隐含着不足,具体表现在:对课程理论本土化缺乏必要的反思、方法论体系尚未统一、理论研究尚未摆脱宏大思辨取向,缺乏对课程实践具体问题的关注。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阻滞我国课程理论本土化研究的发展。
- 吴虹雨朱成科
- 关键词:课程理论本土化研究
- 教师不能承受之重——对农村教师社会责任扩大化的思考
- 2012年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的进一步深化。农村教师承担的社会责任扩大化现象日益凸显.“天职观”的存在使教师理所当然地承受着一切。背负着沉重的生存负担和社会责任。这只会阻滞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并最终将负面效应转嫁到学生身上。而完善责权分明的教育立法.加强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合作,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以有效解决农村教师社会责任扩大化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 吴虹雨
- 关键词:社会责任农村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城乡二元结构教育立法
- 近十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研究的主题变迁——以《教育研究》刊发文章为统计分析样本被引量:2
- 2012年
- 对《教育研究》在2000-2010年间刊载论文的主题变迁态势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农村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愈提高,农村教育研究主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迁,这主要表现在:研究视域从单一走向多元;研究重心转向"公平而卓越";研究维度深化发展,特别是随着调查报告和个案研究逐年增多,农村教育研究下到了"田间地头",走向了实践的田野。但我国的农村教育研究尚存有不足,例如,缺乏基础理论的支撑使得农村教育研究在理论反思和建构上表现乏力。而且,近年来,农村教育研究主题明显受政策指令左右,加之缺乏比较教育研究视野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村教育研究反观自身存在的问题。
- 吴虹雨朱成科
- 关键词:农村教育研究主题变迁
- 中美课程改革目标的比较研究—以我国“新课改”和美国“八年研究”为蓝本
-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从开始实施到全面推广已逾十年。这期间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不应避讳的是,新课改在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阻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中国的课程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蹒跚前行,...
- 吴虹雨
-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维方式
- 文献传递
- 教师不能承受之重——对农村教师社会责任扩大化的思考被引量:4
- 2012年
-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教师社会责任扩大化现象日益凸显,表现在农村教师被动地承担"监护人"的责任、孤立地承担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责任和理想化地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神圣形象"的根深蒂固使农村教师理所当然地承受着一切,但事实上社会责任的扩大化却是他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这最终只会消解农村教师有限的教学精力,阻滞其专业化发展,并最终将负面效应转嫁到学生身上。通过立法明确农村教师的社会责任边界,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待遇,充实和完善农村教师队伍,构建责任共同体可以有效分担农村教师日趋沉重的社会责任。
- 吴虹雨朱成科
- 关键词:农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