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铭
-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准噶尔盆地湖底扇沉积特征及地球物理响应——以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为例被引量:9
- 2013年
- 以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为例,综合利用岩心分析、薄片鉴定、分析化验和测井等资料,通过对二叠系下乌尔禾组湖底扇砂岩体岩石学、结构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下乌尔禾组湖底扇较发育,具有典型浊流沉积所形成的鲍马序列,沉积结构上也具有典型浊流沉积的粒度分布特征。地震正演模拟结果证实湖底扇具有敏感的地震响应。通过平均瞬时相位属性、相位调谐体频率切片、层拉平切片等地震多属性的刻画与储层反演,精细刻画砂体空间分布特征。湖底扇砂岩体地震剖面上具有典型的楔状杂乱反射、斜交反射以及透镜状反射特征。平面上南北向成群展布,分布范围广,砂泥岩配置关系良好,空间上呈透镜状展布。湖底扇砂岩体毗邻烃源岩,储盖组合良好,易形成岩性圈闭,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对岩性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 吴涛赵长永吴采西苏艳丽周作铭张顺存史基安
- 关键词:浊流沉积湖底扇下乌尔禾组二叠系克拉玛依油田准噶尔盆地
- 准噶尔盆地吉174井芦草沟组页岩油地质剖面分析被引量:10
- 2022年
- 吉174井是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取心最长、资料最多的探井,其“铁柱子”的建立对于页岩油纵向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储层岩性以碎屑岩和碳酸岩混杂的过渡岩性为主,纵向变化快;岩相反映向上水体逐渐增深的半深—深湖相沉积环境;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1.1%,平均渗透率为0.056×10^(-3)μm^(2),属于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储层白云石和砂质含量与物性、含油性呈正相关;发育上、下2套甜点体,上“甜点”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砂屑云岩,发育溶蚀孔发育型储集空间,厚度为24 m;下“甜点”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粉细砂岩、云屑砂岩和云质粉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厚度35 m;2套甜点体有利区面积为1299 km^(2),展现芦草沟组页岩油具备规模勘探潜力。
- 王然何文军赵辛楣刘国良周作铭赵毅
- 关键词:页岩油地质特征芦草沟组准噶尔盆地
-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艾湖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 2024年
- 玛湖凹陷作为准噶尔盆地重要富油气凹陷之一,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油气性质复杂。本次研究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以玛湖凹陷风城组(P1f)、夏子街组(P2x)、下乌尔禾组(P2w)和克拉玛依组(T2k)的烃源岩样品以及艾湖油田百口泉组(T1b)的原油样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TOC分析、岩石热解、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饱和烃色谱-质谱和单井埋藏史-热史的分析,明确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的原油来源问题。研究表明,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明显优于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且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型干酪根为主,具有较高的生油潜力。百口泉组原油已达到成熟阶段,主要来源于弱氧化-弱还原的沉积环境。通过油源对比发现,玛湖凹陷原油与风城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反映了该地区原油主要来源于风城组烃源岩的贡献。且百口泉组油藏主要存在两期原油充注,分别为侏罗纪早期和白垩纪早期的原油充注,同风城组烃源岩生、排烃具有很好的耦合性。进一步佐证百口泉组原油来自风城组烃源岩这一观点。
- 朱涛李娜邹阳刘国良赵毅周作铭王然刘新龙绳智健
- 关键词:烃源岩油源对比
-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成藏模式研究——以玛西地区风二段为例
- 2024年
-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作为全油气系统的典型实例,是未来规模油藏勘探开发的潜在区域。本文以岩心、铸体薄片及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明确了玛湖凹陷风城组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油气成藏模式。取得认识如下:1)晚二叠世压实作用起主导作用,风二段盐类矿物、结晶白云石脱玻化作用形成较多微小孔隙空间;早三叠世有机酸的溶蚀作用促进了储层空间的有效发育,早侏罗世白云化作用强烈,有机酸进一步溶蚀长石、碳酸盐矿物;2)晚二叠世风城组储层未致密,早三叠中后期部分岩相开始致密化,至早侏罗世开始大部分储层已致密,仅储层局部存在甜点区;3)晚二叠世成藏动力表现为浮力和生烃增压共同发挥作用,早三叠世以后逐渐以生烃增压为主要动力,发展成为源内—近源—源外的全油气系统成藏特点。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为玛湖凹陷风城组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支撑。
- 李卉刘新龙周作铭阿不力孜·克力木姜懿洋任海姣刘得光李娜马银山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成藏模式
- 利用波相位对比及地震多属性识别非构造圈闭被引量:1
- 2011年
- 在地震反射波的解释中,利用强相位对比法识别层序界面及非构造型圈闭是极不可靠的。因此,提出了波相位对比解释方法和波的振幅同相性对比原则以及波的对比解释合理性检查。针对层序地层对比及非构造圈闭的识别,应采用波相位对比法及地震多属性综合地质解释等方法。这些方法是刻画地层岩性圈闭的有效方法。
- 吴采西刘萍赵长永潘立君马辉树周作铭
- 关键词:相位对比地震多属性层序界面
- PRO——一种新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被引量:5
- 2006年
- PRO(影像的参数展开)技术是由俄罗斯地球物理学家开发的一种崭新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本文从PRO基本原理入手,简单介绍了PRO的速度分析原理。PRO速度分析和成像均以信号的椭圆展开和参数展开为基础,其中参数展开方法考虑波型转换、介质的横向不均匀造成传播速度的变化。该技术抛开了传统共中心点叠加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以CMP方法为基础的传统地震处理技术遇到的困难。通过模型与实例分析对比,PRO比传统CMP方法更优越。
- 刘全艳凌勋周作铭郑兵牛志杰贾名辰
- 关键词:速度场
- 共反射面元叠加在复杂地区地震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6年
-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与常规共中心点(CMP)叠加相比是一种崭新的叠加方法。它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它的实现只依赖于3个波场属性参数的确定。共反射面元叠加通过将来自菲涅尔带范围内的反射波沿着叠加面求和,进而扩大叠加次数,达到增强反射信号能量、提高地震反射波的叠加成像质量的目的。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共反射面元叠加法能够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增加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
- 覃天贾明辰凌勋周作铭刘全艳
- 关键词:地震成像面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