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倩

作品数:6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黏膜
  • 3篇内镜
  • 2篇早期癌
  • 2篇诊疗
  • 2篇食管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黏膜切除
  • 2篇黏膜切除术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镜
  • 2篇膜切除术
  • 2篇内镜治疗
  • 2篇内镜黏膜
  • 2篇护理
  • 2篇剥离术
  • 2篇肠镜
  • 1篇诊疗技术
  • 1篇诊疗效果
  • 1篇食管癌

机构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周倩
  • 4篇彭贵勇
  • 2篇陈磊
  • 2篇何天湖
  • 2篇赵京晶
  • 2篇龙庆林
  • 2篇代剑华
  • 1篇武育卫
  • 1篇李向红
  • 1篇彭志红
  • 1篇罗冬梅

传媒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内镜皮圈套扎法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皮圈套扎法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using a ligation device,EMRL)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于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在西南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对食管黏膜表浅病灶行病理检查明确病灶性质,卢戈液染色确定病灶范围,通过我们的早期食管癌内镜分型标准判断侵犯深度,对66例黏膜及黏膜肌层早期癌及食管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病变行EMRL治疗:用氩气刀标记病灶范围,将静脉曲张套扎器安装于双钳道胃镜的先端,从一个钳道连接操作释放装置,对病灶黏膜进行橡皮圈套扎,从另一钳道插入高频电切圈套器切除病灶。观察手术操作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66例食管黏膜表浅病灶,病理检查为黏膜内食管鳞状细胞癌31例,食管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35例;病灶最大直径1~6 cm,均完全切除;EMRL手术时间5~55 min,平均21 min,1例术中明显出血经电凝止血,无穿孔及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观察1~26个月无复发。结论在严格适应证下,内镜皮圈套扎法黏膜切除术对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和限于黏膜层的早期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彭贵勇陈磊龙庆林赵京晶彭志红代剑华何天湖周倩
关键词:食管早期癌黏膜切除术
PDCA模式在胃肠镜检查中护理风险控制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消化道内镜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利于控制潜在危险因素,提高护理效果,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投诉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很值得推广应用。本文主要介绍PDCA模式的概念,及实施全程整体护理在无痛胃肠镜诊疗胃肠疾病中的效果观察的材料与方法,并根据观察效果进行了讨论。
周倩
关键词:PDCA模式胃肠镜检查护理
全程整体护理在无痛胃肠镜诊疗胃肠疾病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8年
在诊断胃肠疾病的过程中,常采取的方法是无痛胃肠镜检查,此方式比较便于操作,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很大的检查差别,所以要观察无痛胃肠镜的效果,要在病人的接受护理过程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本文主要介绍了全程护理的概念及标准,实施全程整体护理在无痛胃肠镜诊疗胃肠疾病中的效果观察的材料与方法,并根据观察效果进行了讨论。
周倩
关键词:无痛胃肠镜胃肠疾病诊疗效果
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护理配合被引量:15
2013年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早期消化道黏膜和黏膜下良恶性病变被发现并在内镜下进行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便是国内近几年逐渐开展的一项新的消化内镜治疗技术,其与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相比可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的平坦病变及黏膜下肿瘤,获得完整的病理结果,
罗冬梅周倩彭贵勇李向红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消化道黏膜护理配合内镜治疗技术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诊疗技术
内镜治疗Dieulafoy病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女,69岁,因间断呕血伴黑便5 d 入院。5 d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鲜红色血液,并伴有黑便,外院行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贲门交界处出血”,给予抑酸、止血、补液等对症处理,症状不能缓解。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并治疗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消化道出血”收入院。既往体健,无饮酒及服用非甾类药物史,否认高血压、乙型肝炎等病史。入院后查体:T 37℃, P 98次/min,R 20次/min,BP 96/70 mm Hg,体质量40 kg。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及蜘蛛痣,心肺腹均正常。实验室检查:血WBC 7.21×109/L,Hb 75 g/L,HCT 23.7%,PLT 167×109/L。电解质:钾离子3.97 mmol/L,钠离子142.00 mmol/L,氯离子104.90 mmol/L,钙离子1.90 mmol /L,尿素氮6.7 mmol /L,肌酐53.0μmol/L,ALT 11 IU/L,AST 21 U/L,总蛋白56.00 g/L,白蛋白31.70 g/L,总胆红素8.70μmol/L,心肌酶谱:正常。血型鉴定+交叉配血:RH 血型鉴定 RH(D),ABO 血型鉴定 O,血型单特异性抗体鉴定:抗体筛查阴性。传染病四项均阴性。入院后急查胃镜所见:食管黏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无静脉曲张。贲门闭合良好,胃腔内中等量新鲜血液,影响观察,所见胃底黏膜光滑,胃角形态正常。胃窦黏膜光滑,蠕动正常。幽门圆形,开闭自如。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光滑,未见糜烂、溃疡。反复冲洗后见胃体上段前壁大弯侧见一约0.4 cm 隆起,底部见一线形血液喷出,术中予以2枚钛夹夹闭,冲洗后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图1、2)。内镜诊断:Dieulafoy 病。术后继续给予抑酸、补液等治疗。术后3 d 正常进食,观察无再出血表现,大便转黄后出院。
何天湖代剑华周倩彭贵勇
关键词:DIEULAFOY内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肿瘤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食管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利用染色内镜及超声内镜探测病变范围及侵犯深度,对位于黏膜层及黏膜肌层的早期癌、癌前病变、黏膜下肿瘤等病变行ESD治疗。于病灶边缘2mm处用氩气刀标记切除范围,于病灶及周围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使病变与固有肌层相分离;沿标记线外侧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组织,完整切除病变。结果21例病灶,最大直径均大于2cm,病灶最大者直径5cm。8例早期食管黏膜内癌,5例食管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及8例食管平滑肌瘤经ESD一次性完全切除。ESD手术时间30~180min,平均110min;术中少量出血均经电凝止血;术后无迟发性出血发生;1例早期食管癌术中发生穿孔(4.76%),经内镜金属夹封闭、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1~12个月无复发。结论在超声内镜及色素内镜的指导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内癌、癌前病变及黏膜肌层的肿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方法。
彭贵勇武育卫龙庆林陈磊赵京晶周倩
关键词:食管早期癌黏膜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