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学君

作品数:13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藏南
  • 3篇新生代
  • 3篇雅鲁藏布江缝...
  • 3篇孢粉
  • 3篇基性
  • 3篇缝合带
  • 3篇高喜马拉雅
  • 2篇地质
  • 2篇孢粉组合
  • 2篇砾岩
  • 2篇P-T轨迹
  • 1篇地质特征
  • 1篇地质意义
  • 1篇东南极冰盖
  • 1篇断层
  • 1篇岩带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学
  • 1篇岩相
  • 1篇宇宙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冶金地质...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江南大学
  • 1篇墨尔本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北京自然博物...

作者

  • 13篇刘小汉
  • 13篇周学君
  • 9篇韦利杰
  • 7篇刘小兵
  • 6篇李广伟
  • 3篇张鑫刚
  • 2篇琚宜太
  • 2篇麦学舜
  • 2篇严富华
  • 2篇刘兆
  • 1篇黄费新
  • 1篇仝来喜
  • 1篇方爱民
  • 1篇史仁灯
  • 1篇陈生生
  • 1篇李广伟

传媒

  • 3篇地质科学
  • 3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岩石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科学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第五届构造地...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藏南大地构造模型新探讨
刘小汉李广伟刘小兵琚宜太韦利杰周学君张鑫刚
东南极北查尔斯王子山新生代Pagodroma群生物地层特征
2015年
东南极北查尔斯王子山Pagodroma群沉积物是冰海沉积作用的产物。Pagodroma群中发现的原位硅藻化石组合及软体动物、有孔虫等化石,可直接用于生物地层定年。Pagodroma群的4个地质单元:Mount Johnston组、Fisher Bench组、Battye Glacier组和Bardin Bluffs组的地质年代分别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中中新世、中—晚中新世和上新世—早更新世。根据生物地层特征,东南极中—晚中新世仍适宜植物生长,但气候条件相当恶劣。综合分析表明东南极中新世—上新世存在几个暖期,冰盖有几次大的波动,支持动态论观点。
韦利杰刘小汉周学君孟祥研
关键词:生物地层新生代
东南极冰盖上新世大规模退缩事件被引量:1
2013年
笔者近年对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Grove Mountains)开展了上新世以来冰盖表面波动的综合研究,运用冰川地质、地貌、土壤、沉积岩、孢粉组合及宇宙核素等各种方法手段,提出东南极大冰盖形成以后并非稳定演化至今,而在上新世早期时发生过大规模退缩,其前缘至少曾经退缩到格罗夫山地区,距现今冰盖边缘约400 km。之后,冰盖又迅速膨胀,到距今2.3 Ma时,冰面至少超过现今高度约400 m。以后冰面缓慢平稳下降,至1.6 Ma时,东南极冰盖进入第四纪振荡期,但重新上升的冰面再也没有超过现今高度的100 m以上。东南极冰盖大规模消融事件在全球尺度上也有所响应,例如北半球大冰盖形成,青藏高原整体剧烈隆升,塔里木盆地黄土出现等。这类行星尺度的气候变化可能与直布罗陀海峡关闭与地中海盐化事件,巴拿马地峡关闭等大地构造事件有关。
刘小汉韦利杰黄费新方爱民琚宜太李潇丽周学君
关键词:东南极冰盖上新世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龄
西藏柳区砾岩地质时代厘定的微体古植物新证据及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柳区砾岩是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后产出的陆相山前磨拉石建造,记录了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后期的丰富地质与古环境信息.本文对其中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夹层进行了孢粉学研究,初步结果显示柳区砾岩中上部出现逐渐增多的渐新世孢粉组合,说明柳区砾岩建造的时代可上延至渐新世.这套孢粉组合以落叶阔叶被子植物为主,含一定量的松科等针叶裸子植物和少量的常绿阔叶被子植物等组成的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植被,反映了暖温带或温带的气候环境特征.这一结果为深入研究新特提斯洋闭合后藏南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和古海拔高度提供了新的重要制约.
韦利杰刘小汉严富华麦学舜李广伟刘小兵周学君
关键词: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渐新世
喜马拉雅带的构造地质特征及大地构造属性
刘小汉琚宜太李广伟刘小兵韦利杰周学君
藏南古近系柳区砾岩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作者首次对柳区砾岩夹层中的泥岩和泥质粉砂岩进行了孢粉学研究,共鉴定出52个形态属。其孢粉组合特征是:以被子植物花粉占优势(62.77%—83.19%),其次是裸子植物花粉(11.95%—32.31%),蕨类植物孢子最少(4.80%—10.38%)。被子植物花粉以具孔类为主,三孔沟或三沟类花粉在组合中有一定含量。裸子植物花粉以具双气囊类居多。孢粉植物群的总体特征表明其时代可能为古近纪晚期。当时的古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气候较温暖湿润,主要为暖温带的环境。
韦利杰刘小汉严富华麦学舜周学君李广伟刘小兵
关键词:孢粉组合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藏南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区域性构造—沉积特征被引量:2
2009年
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蛇绿岩套出露状态可分为3种类型,如在岗仁波齐和白朗地区完整出露大套基性-超基性岩体,层状堆晶岩,辉绿岩质岩席、岩墙,以及层状深海沉积建造。而在仁布地区的蛇绿岩露头规模迅速收敛,仅剩少量地幔岩体表现为串珠状排列的小岩株向东延伸并逐渐尖灭。在拉萨地区蛇绿岩套则完全缺失,相应位置出露一套同时代中-酸性火山岩建造。为探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大地构造性质,笔者选择蛇绿岩套出露巨厚、迅速收敛和完全缺失3种不同的构造位置开展构造—沉积剖面研究。初步结果显示:白朗大规模蛇绿岩套核心区保留基底构造窗,且局部可直接观察到深海沉积建造与上下围岩复理石的沉积整合接触关系。仁布地区的镁铁-超镁铁岩体具有保留完好的原生侵位构造形迹,岩体与围岩常呈侵位时的牵引平行或者低角度斜交接触关系,地幔岩与围岩接触带保留典型烘烤边等热接触变质带(晕)等。两剖面的岩石均处于区域性脆性-韧脆性变形和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缺乏统一的区域性构造极性,因而整体属于原地系统,并非经历板块俯冲—碰撞—反逆冲的外来残余洋壳岩片。拉萨地区在蛇绿岩带向东延线位置出露侏罗—白垩系中-酸性火山建造,大剖面南北两侧的中-新生代沉积建造的岩性组合,构造样式和沉积环境演变过程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时间上的宏观对应性,应当记录了同一个盆地的完整演化旋回。上述构造—沉积地质特征说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套并不代表中生代近万公里宽阔洋壳的残余构造岩片,新特提斯洋实际上属于一条中生代不均一洋壳化的弧后裂陷盆地。
刘小汉李广伟刘小兵琚宜太韦利杰周学君
藏南江孜地区古近纪甲查拉组孢粉组合及古环境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甲查拉组位于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北带的江孜盆地,是江孜地区的最高海相地层,被视为新特提斯洋关闭时代的主要证据。通过对甲查拉组剖面的孢粉分析,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带:1 Ulmipollenites minor+Ulmoideipites-Myricipites组合带;2 Quercoidites-Caryapollenites组合带;3 Abiespollenites-Betulaceoipollenites+Betulaepollenites组合带。甲查拉组孢粉植物群揭示出其沉积自晚古新世开始,其沉积结束可能延续到早渐新世。推测晚古新世—早始新世为温暖湿润的暖温带或亚热带气候,始新世中晚期为温暖、潮湿的亚热带气候,早渐新世为温和湿润的暖温带气候。
韦利杰刘小汉李广伟周学君
关键词:孢粉古近纪古环境
高喜马拉雅晚新生代富铁火山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藏南高喜马拉雅变质带新发现的一种特殊的晚新生代超基性富铁火山岩,主要由铁橄榄石、氧化铁、及富钾玻璃基质组成,铁橄榄石中含有少量自形铁尖晶石,玻璃基质中含有少量铁石榴石雏晶。岩石具玻基斑状结构,气孔构造发育,具有典型鬣刺构造。全岩成分具有强烈硅不饱和(全岩SiO_2含量为18.8%~29.7%)和极端富铁(全岩Fe2OT3含量为56.2%~74.2%)的特征。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大离子亲石元素Th和U等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Nb和Ta及Ti元素相对亏损,Sr元素具有明显的负异常,显示与板块消减俯冲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该火山岩切割区域片麻理,说明其形成于碰撞后的陆内伸展环境,而其富铁和硅极不饱和的特征表示其有可能属于不混溶作用的产物,也可能属于后期热液蚀变作用,以及由富铁原岩在深部发生熔融并在伸展环境沿裂隙喷发而形成。该火山岩的K/Ar年龄介于4.76~7.25Ma,被熔浆包裹的围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结果是2.04±0.21Ma,指示该火山岩可能是上新世-更新世喷发的(2~4Ma)。这些超基性富铁火山岩首次提供了高喜马拉雅构造带在新生代经历碰撞后发生伸展作用的火山岩证据,为认识青藏高原南部大地构造格局及其形成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依据。
刘小汉仝来喜史仁灯李广伟陈生生周学君刘兆
关键词:高喜马拉雅晚新生代大地构造意义
东南极格罗夫山新生代沉积岩漂砾陆相孢粉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格罗夫山沉积岩漂砾是东南极兰伯特冰川活动所遗留下来的新生代沉积物,因而是研究东南极冰盖历史演化的直接证据。格罗夫山沉积岩漂砾所含孢粉非常稀少,其孢粉组合特征以低丰富度草本植物花粉为主,伴有少量其它被子植物和藻类孢子。虽然孢粉的种类和数量不足以重建原始的植物群落,但至少可以为晚新生代南极大陆古植被提供信息。暗示草本-苔原植被或许发育,气候类似于现今温凉-寒冷的亚南极地区。格罗夫山沉积岩漂砾中稀有的陆相孢粉可能是由于沉积时期周围陆地稀有的边缘植被产生的,也可能由于快速沉积稀释的结果。
韦利杰刘小汉J Ian RAINE周学君
关键词:孢粉古植被新生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