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琦

作品数:18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篇视网膜
  • 10篇网膜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7篇血管
  • 6篇病变
  • 5篇视网膜病
  • 5篇视网膜病变
  • 4篇细胞
  • 3篇凋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眼底
  • 3篇眼底血管
  • 3篇眼底血管造影
  • 3篇荧光
  • 3篇荧光素
  • 3篇荧光素眼底血...
  • 3篇造影
  • 3篇视网膜血管
  • 3篇糖尿病患者

机构

  • 18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8篇周琦
  • 17篇吕红彬
  • 7篇李友谊
  • 6篇田敏
  • 6篇何跃
  • 6篇张俊
  • 4篇欧阳科
  • 3篇董敏
  • 3篇段成霞
  • 2篇谢明捷
  • 1篇万沁
  • 1篇李薇
  • 1篇李青兰
  • 1篇康刚劲
  • 1篇闫乃红
  • 1篇苟文军
  • 1篇刘旭阳
  • 1篇张婷
  • 1篇赵春会
  • 1篇蔡素萍

传媒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四川省预防医...

年份

  • 1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DR中的抗氧化应激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严重和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致盲性眼病。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是一多功能蛋白质,研究表明它在DR中的保护作用是通过抗氧化应激特性来实现的。本文就PEDF在DR中的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赵春会吕红彬周琦
关键词: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氧化应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基因治疗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核因子-κB表达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核因子-κB(NF-κB)可通过激活一系列的炎性因子,参与DR的发生与发展。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NF-κB的表达及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90只健康雄性SPF级Wistar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大鼠分为3个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其中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均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50mg/kg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自糖尿病模型成模后第3天起,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每日给予罗格列酮3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每日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3个组分别于给药后4、8、12周各取10只大鼠处死,处死前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然后摘除眼球制作眼杯标本,并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法测定RGCs的凋亡指数(AI)。结果给药后4、8、12周,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罗格列酮治疗组与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血糖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0.81、0.82、1.23,P〉O.05)。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结构完整、排列规则,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细胞水肿,排列紊乱,但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结构接近正常。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NF—KBp65呈弱表达,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视网膜NF-κBp65蛋白的表达(A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给药后8周和12周时,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视网膜NF
苟文军欧阳科吕红彬李青兰周琦张俊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
miRNA在新生血管性眼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微小RNA(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非编码的小分子RNA,通过与靶基因转录的mRNA互补配对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人类约有1/3的基因受miRNAs调控。新生血管性眼病是眼科的难治性疾病和重要的致盲原因。最新研究表明,miRNAs在眼内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miRNAs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具有广阔的前景。就miRNAs的功能及其在眼部的表达、miRNAs与眼内新生血管及血管生成因子的关系、miRNA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周琦张俊吕红彬
关键词:微小核糖核酸新生血管性眼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并发葡萄膜炎、青光眼及白内障一例被引量:1
2011年
银屑病又称为牛皮癣,是一种具有红斑鳞屑特征且易复发的慢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患病后皮屑不断脱落,皮肤剧烈瘙痒[1].少部分银屑病患者会出现眼部病变,如结膜炎、葡萄膜炎和角膜炎等[2].红皮病型银屑病是银屑病中一种比较罕见和严重的类型,多见于成人,极少累及儿童[3],红皮病型银屑病同时并发葡萄膜炎、青光眼及白内障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将该病例报道如下.
蔡素萍张婷周琦吕红彬李薇刘旭阳闫乃红
关键词:红皮病型银屑病慢性皮肤病关节病性银屑病瞳孔膜闭眼部病变松馏油
糖尿病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该检查患者的眼底疾病构成,以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我科行FFA检查的糖尿病患者565例(1063只眼),诊断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和分级,并根据诊断结果指导治疗。结果 565例糖尿病患者1063只眼中DR 697只眼(65.6%)、老年黄斑病变37只眼(3.5%)、视网膜静脉阻塞20只眼(1.9%)、高度近视眼底改变10只眼(0.9%)、视神经炎9只眼(0.8%)、视网膜色素变性6只眼(0.6%)、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只眼(0.3%)、其他3只眼(0.3%),未发生DR 366只眼(34.4%),正常眼底278只眼(26.1%);除外视网膜其他病变,共计975只眼,其中无明显视网膜病变(28.5%)、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16.7%)、中度NPDR(14.4%)、重度NPDR(22.1%)、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18.3%);局限性黄斑水肿(33.1%)、弥漫性黄斑水肿(35.1%)、囊样黄斑水肿(23.1%)、缺血性黄斑水肿(3.8%)、增生性黄斑水肿(4.9%);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DR的发病率逐渐增加(χ2=54.927 P<0.05);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DR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χ2=11.798 P<0.05);随着DR严重程度的增加,黄斑水肿的程度增加(χ2=63.15 P<0.05)。结论FFA能够及早发现程度不同的DR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改变以及是否伴随其它的视网膜病变,可更好的指导临床诊疗工作;增加糖尿病患者对DR的认知能力,对预防患者视力下降及失明具有重要意义。
田敏李友谊吕红彬段成霞周琦董敏
关键词: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5,6-二氢环戊烯并1,2-二硫杂环戊烯-3-硫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及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观察Ⅱ相酶诱导剂5,6-二氢环戊烯并1,2-二硫杂环戊烯-3-硫酮(CPDT)对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CPDT保护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机制。方法 3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2个组,造模组中造模成功者再随机分为糖尿病组、CPDT干预组2个组。正常组、造模组分别有8、27只大鼠。糖尿病组和CPDT干预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饲养2个月,大鼠空腹12 h后按体重35 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CPDT干预组成模后1周开始在高脂高糖饲料中添加CPDT。8周后检测3组大鼠血糖、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检测正常组和糖尿病组大鼠血脂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组大鼠视网膜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rf2、HO-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rf2、HO-1在视网膜的表达。结果 25只大鼠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率为92.6%。糖尿病组大鼠血脂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F总胆固醇=65.866,F甘油三酯=25.441,F低密度脂蛋白=38.889,P=0.000)。各组间大鼠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12,P=0.000),且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显著高于正常组和CPDT干预组。各组间大鼠血清MD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545,P=0.000),糖尿病组大鼠血清MDA高于正常组(t=10.523,P=0.000)和CPDT干预组(t=7.766,P=0.000)。各组大鼠视网膜Nrf2、HO-1 mR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Nrf2=19.503,PNrf2=0.000;F HO-1=9.737,P HO-1=0.001)。与糖尿病组相比,CPDT干预组大鼠视网膜Nrf2、HO-1 mRNA表达明显增高(tNrf2=3.399,P Nrf2=0.002;tHO-1=2.167,P HO-1=0.039)。各组大鼠视网膜Nrf2、HO-1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Nrf2=112.823,F HO-1=119.361,P=0.000)。与糖尿病组相比
田敏周琦吕红彬李友谊何跃欧阳科
关键词:NF-E2相关因子2
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元退行性病变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5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在早期被认为是一种微血管性疾病,多年来关于DR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管特征的改变上,包括血管渗透性的增加、新生血管的形成和黄斑水肿等。近年大量的视网膜电生理检查发现在糖尿病早期视网膜微血管发生损害前,视网膜神经元即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提示DR是一种神经血管性疾病,这也可以解释DR患者很快发生的视功能减退。现将国内外关于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发现有效的视网膜神经元保护策略,从而减缓DR的进程。
李晶艳周琦吕红彬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元保护
20G玻璃体切割术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行20G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4例(44眼)。结果:术后视网膜完全解剖复位44眼(100%);玻璃体切割手术前与手术后1、2、3 d眼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后1月眼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与手术后1、2、3 d、1月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视力较术前提高21眼(47.7%);术后2 d视力较术前提高25眼(56.8%);术后3 d视力较术前提高27眼(61.4%);术后1月视力较术前提高32眼(72.7%);对术后视力<0.1与≥0.1的病例分析发现,视力的好坏与手术时间的长短存在关系(t=2.959,P=0.005);高度近视眼与非近视眼术后1月最佳矫正视力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8,P=0.033),且非近视眼较高度近视眼手术效果好。结论:20G玻璃体切割术仍然是一种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视力恢复理想、术后眼压控制理想。
田敏吕红彬何跃欧阳科李友谊周琦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安全性
高糖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检测高糖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凋亡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IGF-1/IGF-1 R)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HRCECs分为二组:正常对照组:DMEM培养基(2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
吕红彬周琦何跃
miRNA芯片检测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miRNA的差异表达
吕红彬周琦张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