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祖翼

作品数:163 被引量:1,796H指数:2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7篇天文地球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文化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35篇盆地
  • 20篇造山带
  • 16篇地质
  • 16篇裂变径迹
  • 15篇油气
  • 11篇地层
  • 11篇山带
  • 10篇TH
  • 10篇U
  • 9篇年代学
  • 9篇磷灰石
  • 8篇大洋
  • 8篇大洋钻探
  • 8篇新生代
  • 8篇热年代学
  • 8篇剥露
  • 8篇剥蚀
  • 7篇HE
  • 7篇大别造山带
  • 6篇磷灰石裂变径...

机构

  • 162篇同济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化工...
  • 8篇广州海洋地质...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成都地质矿产...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石化石油...
  • 3篇中海石油(中...
  • 2篇石油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广东省地质过...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澳大利亚国立...

作者

  • 163篇周祖翼
  • 31篇许长海
  • 21篇廖宗廷
  • 18篇杨凤丽
  • 9篇傅强
  • 9篇丁汝鑫
  • 8篇王玮
  • 7篇常远
  • 6篇王家林
  • 6篇姚鹏
  • 6篇吴能友
  • 6篇郭彤楼
  • 5篇王嘹亮
  • 5篇李金高
  • 4篇杨如增
  • 4篇王利
  • 4篇耿建华
  • 4篇吕红华
  • 4篇杨风丽
  • 4篇李家彪

传媒

  • 15篇地球科学进展
  • 13篇同济大学学报...
  • 10篇石油实验地质
  • 7篇海洋地质与第...
  • 5篇沉积学报
  • 5篇中国科学(D...
  • 5篇高校地质学报
  • 5篇上海地质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海相油气地质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3篇海洋地质动态
  • 3篇地学前缘
  • 3篇中国地质教育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13篇2005
  • 9篇2004
  • 16篇2003
  • 11篇2002
  • 24篇2001
  • 7篇2000
  • 8篇1999
  • 3篇1998
  • 5篇1997
1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黄海盆地东北凹侏罗纪地层的发现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15
2014年
根据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东北凹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本文详细研究了该凹陷新钻遇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及典型岩性剖面,对该套地层内具有代表性的深度层位采集沉积碎屑样品,利用孢粉组合特征综合判定了该套地层的沉积年代,结合相邻盆地侏罗纪地层发育情况,认为该套地层为中-晚侏罗世。从岩性及孢粉组合上该井主钻遇地层可划分为上下两个组合,上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特别是克拉梭粉占绝对优势,下组合具有较高含量的桫椤孢和克拉梭粉,以此推断南黄海盆地东北凹是以中-晚侏罗世为主的沉积凹陷。根据井震标定信息,结合凹陷内二维地震测网综合地震追踪对比结果,凹陷内侏罗系呈现西北厚东南薄的格局,北部千里岩隆起带为盆地的重要物源区。
高顺莉周祖翼
关键词:南黄海岩性组合孢粉组合
焉耆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4
2004年
焉耆盆地主要发育NWW、NW向两组逆冲断裂。断裂在平面上主要为两种组合形式 :“入”字型组合与雁列式组合 ;构造变形在平面上表现出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断裂在剖面上的组合主要为叠瓦式、背冲式、对冲式和正花状组合。盆地主要发育NWW向的构造带和NW向构造带 ,NWW向的构造带具左行压扭性 ,NW向构造带具右行压扭性 ,起主导变形作用的是压扭作用 ,构造变形机制为力源来自于SSW向的压扭作用。
刘新月余培湘李方清周祖翼
关键词:逆断裂焉耆盆地
优化孔隙度法计算地层剥蚀厚度:原理及实例被引量:24
2002年
该文探讨了估算地层剥蚀厚度的一种方法———优化孔隙度法。对其原理作了简单介绍,并给出了应用实例,最后就该方法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何将启周祖翼江兴歌
关键词:地层剥蚀厚度长岭凹陷含油气盆地
埕岛油田成烃特征与油气分异作用被引量:1
2001年
埕岛油田的烃类在含油时代和空间位置上均具有分布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来自不同油气源的烃类的初始分异作用造成了原油的成熟度、有机质性质和原始母质沉积环境的差异;油气在运聚过程中的分异作用使斜坡带前第三系存在逆向差异聚集现象;热动力作用造成原油密度和粘度从凹陷中心至凸起部位逐渐增大;油气聚集后的分异作用使研究区上第三系馆陶组上段原油普遍遭受到Ⅱ级轻度生物降解的破坏作用,造成馆陶组上段的原油以稠油为主。
杨凤丽周祖翼张春荣
关键词:埕岛油田油气形成油气分布生物降解
采样地形对年龄-高程法应用的限制被引量:5
2010年
年龄-高程法是地质热年代学中利用垂向分布的样品高程和年龄关系计算山体剥露速率的技术,其主要优势在于避免了未知古地温梯度的约束,被广泛应用于造山带研究中.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样品采集剖面无法完全满足垂直的要求,会引入封闭温度面受地形起伏影响所带来的计算误差.本文利用稳态地温场数值模拟,在理论三角函数地形条件下,对不同采样剖面和地温梯度条件下,年龄-高程法的计算准确性进行了定量评估,并据此指出地温梯度不大于30℃/km时,在高差为2 km的采样剖面内,应用磷灰石(U-Th)/He年龄-高程法,样品水平分布2.5 km以内时,计算结果高出实际剥露速率不超过11%,可以近似认为采样剖面垂直、计算结果准确;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高程法,样品水平分布5 km以内时,计算剥露速率高出实际剥露速率在15%以内,可以直接利用.
常远王玮周祖翼
关键词:热年代学
十万大山盆地中生代沉积充填特征及其演化被引量:5
2005年
十万大山盆地是印支期以来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盆地自晚三叠世-白垩纪具有比较典型的碰撞前陆盆地特征。该时期盆地的地层、沉积相类型及时空展布、沉积旋回和沉积边界的迁移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盆地的沉积地层多以山麓相、河流相为主,尚有少量滨浅湖相沉积,具近物源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自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具有沉积范围小—大—小—大的规律;沉积旋回呈现了浅—深—浅的规律;沉积边界和沉降中心不断向北和北东方向迁移。这些规律反映了十万大山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即晚三叠世碰撞逆冲活动启动,盆地进入前陆盆地发育阶段;早、中侏罗世造山活动强烈,盆地沉降幅度大,物源供应充足;晚侏罗世造山活动减缓,盆地相对萎缩;白垩纪造山活动再次加强,盆地处于第二个发育期。
孙连浦马永生郭彤楼周祖翼荣皓月
关键词:十万大山盆地沉积充填前陆盆地
造山运动:追溯地球的历史踪迹
1992年
地球的大部分地质历史是由一第列洋盆的演化旋四所组成,每一个这样的旋回都不可避免地要产生造山运动,由此形成的造山速通常就成为这一旋回的唯一境的记录,录求一种完美的造山作用理论历来是大多数构造地质学家们呕心沥血探求的目标。
周祖翼丁晓
关键词:大地构造学造山运动构造地质学造山带地球演化
川西龙门山彭灌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被引量:35
2008年
对位于扬子地块西缘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中的彭灌杂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重点讨论了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其构造意义。彭灌杂岩为一新元古代侵入的杂岩体,主要由中酸性侵入岩组成,其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SiO2含量变化范围较大(57.70%-71.90%),Na2O〉K2O(K2O/Na2O=0.31-0.85),里特曼指数δ=1.33-2.28,A/CNK=0.93-1.08,彭灌杂岩主体属于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钙碱性花岗岩类;稀土总量不高(∑REE=76.25×10^-6-139.80×10^-6),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差别较大(Lan/Ybn=3.86-35.23),弱负到正Eu异常(δEu=0.70-1.8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Sr、Ba、K等,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P和Y。与正常壳源钙碱性花岗岩相比,彭灌杂岩显示出更高的Mg#值(多数〉45)和Sr/Y比值(多数20.03-111.34)。通过与其毗邻的埃达克质雪隆包杂岩的比较,表明彭灌杂岩可能是底侵的幔源岩浆与下地壳熔融产物混合的结果。结合其它研究成果,认为扬子西缘新元古代大面积分布的岩浆岩形成于俯冲汇聚和火山弧构造环境。
张沛周祖翼许长海张青林
关键词:地球化学新元古代龙门山
(U-Th)/He年代学及其地质应用被引量:3
2001年
U Th He年代学是近十余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高精度低温热年代学定年技术。本文在简单介绍这一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室测试方法的基础上 ,介绍了这一方法在古地形演变、造山带抬升剥露时代和速率及年轻样品高精度年龄等方面的几个研究实例。
邬宁芬周祖翼
关键词:磷灰石古地形
黄陵隆起形成(165—100Ma)的碎屑岩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约束被引量:15
2009年
黄陵隆起东部9个碎屑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表明:∈2-J3碎屑岩的AFT热年龄148—104Ma(径迹长度为12.6313.79μm)代表了沉积物经埋藏加热和径迹完全退火后的抬升冷却年龄;K2碎屑岩的AFT热年龄110-81.5Ma(径迹长度为11.22—12.71μm)表明盆地沉降幅度达到但没有超过AFT的部分退火区间(80—120℃);3个样品进行AFT多元组分模拟获得了质量较好的热历史曲线.黄陵隆起AFT的时间-温度演化曲线包括四分段,即-2.0--2.1℃/Ma(425Ma→320Ma),0.2—0.3℃/Ma(320Ma→165Ma),1.9—2.7℃/Ma(165Ma→100Ma)和0.2—0.5℃/Ma(100Ma以来).综合AFT年龄、热历史曲线与地层分布等特点,认为由杂岩核与中、古生界环翼组成的黄陵穹窿形成于165—100Ma,这一快速的冷却抬升事件同时造成了隆起周缘J3/K1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以及K1-K1 2大套的粗碎屑砾岩堆积.
刘海军许长海周祖翼R.A.Donelick
关键词:碎屑岩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