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胜
-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菏泽市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血清唾液酸在IgA型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SA)在IgA型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生化免疫分析仪测定50名健康体检者及76例MM患者确诊时及治疗后的血清SA水平.结果 76例MM中,IgA型25例,除IgA型外51例(IgG型40例,轻链型7例,不分泌型4例).健康对照及IgA型、IgG型、轻链型、不分泌型、除IgA型外MM患者确诊时血清SA平均水平分别为(570.33±67.72)、(1289.24±325.42)、(585.88±159.12)、(600.77±126.90)、(590.50±100.86)、(588.39±150.90)mg/L,IgA型MM患者血清S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及其他各型MM(均P〈0.01),而健康对照及其他各型MM间血清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gA型MM患者确诊时血清SA水平与血清IgA、球蛋白、骨髓涂片浆细胞数、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9、0.753、0.504、0.732,均P〈0.05),与血清清蛋白、IgG、血红蛋白、血小板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12、-0.505、-0.629、-0.596,均P〈0.05),与白细胞、血清肌酐、血清IgM、乳酸脱氢酶、血清钙、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不相关(均P〉0.05).IgA型MM患者血清SA水平随病情好转而下降,随病情加重而上升.结论 IgA型MM患者血清SA升高,是反映IgA型MM肿瘤负荷量的指标,也可作为其疗效评价的指标.
- 刘南夏建胜陈伟伟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唾液酸类免疫球蛋白A
- α-干扰素联合化疗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2年
- 刘金宏卞咏梅夏建胜桑玉旗赵锐利
- 关键词:骨髓瘤多发性干扰素类
- CAG方案与普通化疗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比较观察
- 2008年
- 目的探讨CAG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选择老年AML患者45例,治疗组23例应用CAG方案,对照组22例应用DA、HA或MA方案。结果治疗组1个疗程完全缓解率(CR)率39.1%,有效率57.7%;对照组CR率31.8%,有效率54.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髓恢复时间、所需浓缩红细胞及单采血小板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治疗老年人AML疗效肯定,较普通化疗方案骨髓抑制时间短,输血量减少。
- 桑玉旗赵卫平孟庆玲夏建胜
- 关键词:CAG方案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 拓扑替康与足叶乙甙及环磷酰胺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拓扑替康与足叶乙甙及环磷酰胺组成TEC方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34例患者确诊后即应用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治疗,DA方案治疗两疗程后未达缓解或缓解后复发者均予TEC方案治疗两个疗程,其疗效及毒副作用均与DA方案作自身对照。所有患者定期检查血常规、骨髓及肝、肾功能等。分别观察两种方案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34例中经TEC方案治疗有14例达完全缓解,4例达部分缓解,完全缓解率为41.17%,总有效率为52.94%;16例无反应。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TEC方案疗效优于DA方案,毒副作用无明显加重。结论TEC方案对CML急变期具有确切疗效,宜于临床推广。
- 刘南桑玉琪夏建胜赵卫平
- 关键词:拓扑替康足叶乙甙环磷酰胺化学疗法
- 白杨素对人白血病细胞柔红霉素化疗敏感性及PI3K/Akt通路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研究白杨素联合柔红霉素诱导体外培养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细胞凋亡作用,通过其对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增加HL-60对柔红霉素的敏感性。方法:用MTT法测定对照组、白杨素组(20μmol·L^-1)、柔红霉素组(0.5μg·ml^-1)和白杨素(20μmol·L^-1)+柔红霉素(0.5μg·ml^-1)组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观察各组HL-60细胞形态变化,并用吖啶橙和溴化乙锭(AO/EB)双荧光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白杨素与柔红霉素联用对HL-60细胞PI3K相关基因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抑癌基因P27、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白杨素与柔红霉素联用对HL-60细胞PI3K相关蛋白Skp-2、P27、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结果:白杨素与柔红霉素联用能显著增强HL60对柔红霉素的化疗名感性,降低HL60细胞存活率,增加细胞凋亡,下调Skp-2、Bcl-2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27 mRNA及蛋白表达,与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ax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白杨素可以有效靶向诱导HL-60肿瘤细胞凋亡,并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增加HL-60对柔红霉素的化疗敏感性。
- 曹福英张春霞孙孟炎桑玉旗夏建胜
- 关键词:白杨素白血病柔红霉素HL-60细胞株
- MUM1/IRF4联合β_2微球蛋白检测与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MUM1/IRF4蛋白、β_2微球蛋白(β_2-MG)联合检测与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2月菏泽市立医院采用CHOP方案治疗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对MUM1/IRF4、β_2微球蛋白的表达与PTCL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UMl/IRF4阳性表达者治疗有效率为50.0%(23/46);MUMl/IRF4阴性表达者治疗有效率80.0%(16/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0,P=0.023)。MUM1+/β_2-MG+、MUM1-/β_2-MG+、MUM1+/β_2-MG-、MUM1-/β_2-MG-表达的有效率分别为42.1%、57.1%、87.5%、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44,P=0.003)。全组中位OS为16个月(95%CI:12~20个月),中位数OS Mum1/IRF4阴性和Mum1/IRF4阳性组为20和13个月(χ~2=13.442,P=0.000)。进一步比较MUM-1+/β_2-MG+、MUM-1+/β_2-MG-、MUM-1-/β_2-MG+、MUM-1-/β_2-MG-中位数OS分别为13、15、18、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19,P=0.000)。结论 MUM1/IRF4蛋白在PTCL中过表达提示预后不良,这在同时表达β_2-MG的患者中更显著。MUM1/IRF4和β_2-MG同时高表达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张琳夏建胜韩方征董巧凤
- 关键词:淋巴瘤T细胞Β2微球蛋白预后
- FLT3-ITD、NPM1和C-KIT基因突变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FLT3-ITD、NPM1、C-kit基因突变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50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FLT3-ITD、NPM1、C-kit表达,比较分析FLT3-ITD、NPM1、C-kit突变与临床资料、细胞遗传学的关系及预后影响。结果 5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NPM1突变检出率占38%,在正常核型占61.9%,显著高于在异常核型(P<0.05);FLT3-ITD突变检出率32%,正常核型占38.1%,与在异常核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kit突变检出率10%,核型为t(8;21)占80%。FLT3-ITD、NPM1突变初诊时WBC、LDH、α-HBDH显著高于无突变患者(P<0.05);在NPM1突变患者中伴FLT3-ITD突变占68.42%,显著高于在无NPM1突变患者中伴FLT3-ITD突变占的9.68%(P<0.05);单纯NPM1突变CR率100%,显著高于无三基因突变的患者54.16%(P<0.05),FLT3-ITD、NPM1突变CR率46.15%,显著低于单纯NPM1突变CR率100%(P<0.05)。CR的患者FLT3-ITD、NPM1、C-kit突变均转阴,复发患者再次检出突变早于骨髓复发。结论 FLT3-ITD、NPM1及C-kit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上有特殊的分布,并且与白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血小板数、LDH、α-HBDH密切相关,三基因突变可作为判断预后及监测微小残留病灶的指标。
- 刘南夏建胜桑玉旗卢秀霞杨书环齐云飞
- 关键词:FLT3-ITDNPM1急性髓系白血病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殿关系的临床研究
- 刘南赵卫平夏建胜刘庆民
-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并与胃癌、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病的发症密切相关。该研究资料说明我国ZIP与HP有关,感染是我国ZIP病人的诸多诱发因素之一。提示在诊断ZIP后应检查是否有感染...
- 关键词: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