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李超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涡轮
  • 4篇气动
  • 3篇低压涡轮
  • 3篇气动设计
  • 3篇换热
  • 2篇低维
  • 2篇叶型
  • 2篇群算法
  • 2篇热效率
  • 2篇子群
  • 2篇总压
  • 2篇最佳负荷
  • 2篇粒子群
  • 2篇粒子群算法
  • 2篇负荷分布
  • 2篇超临界
  • 2篇超临界二氧化...
  • 1篇低雷诺数
  • 1篇低压涡轮叶片
  • 1篇定常

机构

  • 1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 1篇中国航空发动...

作者

  • 11篇姚李超
  • 9篇邹正平
  • 2篇付超
  • 2篇周琨
  • 2篇张伟昊
  • 2篇刘火星
  • 2篇刘子钰
  • 2篇邵飞
  • 1篇李辉
  • 1篇王鹏
  • 1篇王一帆
  • 1篇綦蕾
  • 1篇王志强
  • 1篇王雷
  • 1篇何杰

传媒

  • 3篇推进技术
  • 1篇航空制造技术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航空发动机

年份

  • 4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涡轮转子凹槽叶尖泄漏流动气动热力特征被引量:8
2020年
为探索总结凹槽叶尖泄漏流动气动热力特征,利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叶尖凹槽内部旋涡相互作用机理和叶顶流动换热与泄漏流能量再分布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凹槽叶尖参数化设计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搭建的考虑多因素实验台和可视化泄漏流动测量方案可以精确地捕捉到叶顶区域的流动结构;刮削涡在凹槽中起到"气动篦齿"作用,其形态特征的变化直接影响凹槽叶尖对泄漏流动的控制效果;高温泄漏流流体对叶片表面的冲击是叶尖热负荷提高的主要原因;合理选择叶尖气动参数和凹槽的几何参数可以有效控制刮削涡形态,最终提升叶尖气动热力性能。
邹正平姚李超轩笠铭邵飞黄霖贺晓娟
关键词:涡轮旋涡结构流动换热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涡轮内部流动机理及气动设计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2年
对低雷诺数低压涡轮而言,在设计中利用上游尾迹对下游边界层的非定常效应能够有效地减少涡轮叶型损失,其关键在于合理选择尾迹诱导转捩的通过频率和低压涡轮叶片表面负荷分布形式,而尾迹通过频率的选择主要结合负荷分布,以达到叶片吸力面尾缘无非再附式分离为佳。
邹正平周琨王鹏綦蕾张伟昊姚李超邵飞
关键词: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低雷诺数气动设计涡轮透平低压涡轮叶片
基于最佳负荷分布模型优化的低压涡轮叶型气动设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最佳负荷分布模型优化的低压涡轮叶型气动设计方法,该方法根据给定的叶型参数取值范围和低维气动设计参数,生成叶型几何样本,并通过CFD计算叶型总压损失最小时的最优负荷分布,生成叶型数据库;基于多输出高斯过...
刘子钰陈俊锋姚李超轩笠铭
文献传递
基于体积力模型的1维涡轮特性评估方法
2016年
涡轮低维气动特性评估方法的预测精度对涡轮气动设计有重要意义。基于适用于轴流涡轮特性评估的1维体积力方法,分析和局部调整了Adam和Leonard的1维体积力模型中的叶片力源项和离心力源项,并在特性计算中引入涡轮损失模型。通过1个低压涡轮和1个含冷气高压涡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2个算例在涡轮设计工况点的流量效率预测偏差均在1%以内,且能够反映涡轮气动特性随膨胀比的变化趋势,具有良好的精度,可用于快速可靠地评估涡轮低维气动特性。
何杰邹正平姚李超
关键词:涡轮欧拉方程
一种用于回热器性能的试验台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回热器性能的试验台,包括高压气源、热端流路、加热器、冷端流路、第一排放管、第二排放管、回热桥、热端第一截止阀以及回热桥路截止阀,该试验台能够模拟回热器常用的两种换热模式,还原回热器的实际工作状态,从而获...
邹正平姚李超王志强张云达
文献传递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级低压涡轮一维气动优化设计方法被引量:7
2013年
为探究涡轮高效设计技术,从低维优化层面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多级低压涡轮一维设计和优化方法。该方法以涡轮效率为目标,通过建立涡轮子午流道形式以及气动特性等约束条件将涡轮一维设计转化成包含约束限制的极大值优化问题。在验证粒子群算法优化性能的基础上发展了多级低压涡轮一维气动优化设计程序,该程序通过优化地选取涡轮各级的多个设计变量,有效地生成满足多个约束条件的级最佳速度三角形以及最佳初步子午流道形式。利用该程序完成了原型低压涡轮的优化改型工作,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优化改型方案在设计点和非设计点的气动性能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姚李超邹正平张伟昊周琨王雷
关键词:粒子群优化算法改型设计气动性能
一种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的膨胀预冷循环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的膨胀预冷循环系统,包括换热膨胀单元,在单个基本换热膨胀单元中通过换热器从外界吸收热量、以低温燃料为工质的涡轮膨胀做功向外输出功率,通过低温燃料工质在多个连接而成的基本换热膨胀单元中连续...
邹正平姚李超王一帆
文献传递
非定常来流压力下基于DMD方法的预冷器换热特性被引量:2
2020年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非定常来流压力条件下叉排管束预冷器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动力学模态分解方法对流场主控流动结构进行了识别,探讨了来流压力周期性变化频率对预冷器内部流动、换热性能和熵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来流压力变化频率对预冷器时均和瞬态换热性能影响均不显著,但当来流压力变化频率增大至流场固有频率950 Hz时,流场发生共振,换热性能发生剧烈振荡;管束壁面剪切层运动和绕流脱落涡结构为主控流动结构,其时空演化过程对瞬时换热性能起决定作用;当流场发生共振时,剪切层的生长和演化与来流速度的脉动密切相关,前排管束的绕流涡脱落周期与来流压力/速度变化周期一致,而壁面剪切层的生长周期则为来流压力/速度变化周期的两倍。此外,叉排管束流场的换热熵产决定于主控流动结构,其时空演化特征与主控流动结构演化规律完全一致。
姚李超付超张俊强李泽鹏邹正平
关键词:换热特性
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莱顿循环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闭式布莱顿循环凭借高热效率、高紧凑性和高经济-环保性等优势,已成为能源与动力领域的热点技术之一。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莱顿循环,详细介绍了工作原理、优势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循环总体热力、超临界工质叶轮机、紧凑高效换热器、控制及储热等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当前工程应用面临的问题和未来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分析表明,循环总体热力设计阶段应涵盖部件低维性能分析,以评估部件性能指标的可实现性,并综合考虑全寿命周期性能、紧凑性、经济性等指标。工质的剧烈物性变化导致叶轮机与换热器内部特殊流动与换热机理,需发展充分考虑工质特殊物性影响的叶轮机和紧凑换热器设计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机器深度学习相结合构建不同工质叶轮机相似方法,可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叶轮机气动性能试验验证提供理论基础。此外,鲁棒高效的控制策略可实现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莱顿循环有效可靠调控,而集成新型介质储热技术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莱顿循环系统将为高温光热发电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邹正平王一帆姚李超姚李超许鹏程刘火星
关键词:叶轮机
超临界二氧化碳再压缩布雷顿循环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为发展工程适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了关键参数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再压缩循环性能的影响规律,阐述了循环优化设计的必要性,并基于粒子群算法发展了一种再压缩循环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最低循环压力、循环增压比和分流因子为优化变量,以循环热效率为目标,以合流三通进口温差为约束条件。参数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循环效率随最低温度的增大持续降低,而随最高温度的增加单调上升;存在最优最低压力和最优增压比使得循环效率最高,且分别受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不同程度的影响;将更少的流量分配给再压缩压气机有利于循环效率,且存在最优分流因子使循环效率最高;合流三通进口温差受分流因子影响显著,该参数有必要作为循环设计的限制条件。此外,该循环优化设计方法能有效完成不同温差限制下的循环优化设计,设计结果表明:1℃最大温差下循环效率可达47.77%,而10℃和20℃最大温差下循环效率可达47.83%。
姚李超邹正平付超刘火星
关键词:二氧化碳循环热效率粒子群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