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顶根

作品数:7 被引量:155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输血科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输血
  • 2篇血型
  • 2篇血液
  • 2篇输血反应
  • 2篇同种抗体
  • 1篇血小板输注
  • 1篇血小板输注无...
  • 1篇血液病
  • 1篇血液病患者
  • 1篇血液学
  • 1篇血液学检查
  • 1篇原因分析与预...
  • 1篇溶血
  • 1篇溶血性输血反...
  • 1篇输血安全
  • 1篇输注
  • 1篇输注无效
  • 1篇配血
  • 1篇配血方法
  • 1篇住院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市血液中...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静安区...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姚顶根
  • 2篇戎瑞明
  • 2篇吴擘颋
  • 2篇胡宁克
  • 1篇朱自严
  • 1篇郭忠慧
  • 1篇陈和平
  • 1篇马淑芬
  • 1篇李志强
  • 1篇金麒英
  • 1篇佘为民
  • 1篇方勇
  • 1篇胡德昌
  • 1篇蒋振斌
  • 1篇鲍聿炜
  • 1篇陆震宇
  • 1篇唐群业
  • 1篇王健莲
  • 1篇马惠荣
  • 1篇刘达庄

传媒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5
  • 2篇2002
  • 1篇199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玻璃珠柱凝集法(CAT)对IgG抗体筛选的实验探讨被引量:3
2005年
因ABO、Rh血型不合的输血或妊娠及自身免疫性的因素,会导致患者体内产生IgG抗体。过去临床上常用酶法、抗人球蛋白法(直接或间接法)来检测IgG抗体,但实验影响因素多,结果经常不理想。该文采用柱凝集单抗法替代Coomb’s法对检测IgG抗体进行方法学比较。
胡宁克姚顶根
输血后HCV感染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25
2002年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医院内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现状,以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对输血的本院内、外科住院病人采用前瞻性调查。结果:输血后HCV感染率可高达8.48%,而同期住院未输血的对照组未发现HCV感染,而且HCV感染率随输血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加强输血前筛查的方法可使感染率降至2.1%左右。结论:在尚无丙型肝炎疫苗的情况下,提倡义务献血和加强对血源的筛查是控制输血后肝炎的有效和必要的措施。
佘为民胡德昌袁和俊刘厚钰姚顶根蒋振斌
关键词:输血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PCR
住院患者红细胞血型同种不规则抗体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 了解我国临床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红细胞血型同种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特征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患者中检出的红细胞血型同种抗体特异性及临床特征。结果37548例住院患者中检出64例(0.17%)同种不规则抗体,其中男:女为0.6:1,有输血史:无输血史为0.9:1,2例曾发生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按抗体特异性依次为抗.E53.1%(34/64)、抗-D10.9%(7/64)、抗-cE3.1%(2/64)、抗-C1.6%(1/64)、抗-M14.1%(9/64)、抗-Mia10.9%(7/64)、抗-Lea4.7%(3/64)、抗-Dia1.6%(1/64)。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多见于有输血史者(P〈0.05),Lewis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多见于男性(P〈0.05)。结论Rh血型系统抗体尤其是抗-E、抗-cE和抗-c仍然是目前我国临床最常见且最有意义的红细胞血型同种不规则抗体,也是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
吴擘颈姚顶根戎瑞明
关键词:同种抗体血型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部分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分析与预防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了解部分血液病患者中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原因,探讨HLA抗体筛查对血液病患者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价值。方法通过ELISA法对63名接受单采血小板输注的血液病患者进行HLA-Ⅰ抗体检测并随访2—4个月,检出HLA-Ⅰ抗体者予以输注配合性血小板,分别比较抗体阳性阶段输注随机或配合性血小板以及在抗体阴性阶段输注随机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 63名患者中检出7例HLA-Ⅰ抗体阳性,其抗体强度在病程中有明显变化,HLA-Ⅰ抗体阳性患者输注随机血小板时平均CC I为(3.84±7.21)×109/L,输注配合性血小板时平均CC I为(14.01±14.05)×109/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中进行HLA-Ⅰ抗体筛查可以及时发现免疫性PTR高危患者,并通过配合性输注等措施有效减少免疫性PTR的发生。
吴擘颋唐群业姚顶根戎瑞明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HLA抗体血液病
MNS血型系统同种抗体70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价MNS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在我国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的发生频率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输血科检出的MNS血型系统同种抗体的特异性及临床特征。结果66042例住院患者中检出187例同种不规则抗体(0.28%),其中MNS血型系统同种抗体70例(37.4%),按特异性依次为抗-M(34例,18.2%)、抗-Mia(34例,18.2%)、抗-S(2例,1.1%)。抗-Mia多见于有输血史者(16/34比5/34,P=0.004),并较易合并其他同种抗体。结论MNS血型系统同种抗体临床检出率仅次于Rh血型系统,其中抗-Mia是我国南方人群中莺要的输血相关抗体。
吴擘颋姚顶根戎瑞明
关键词:同种抗体
正确选用配血方法,防止输血事故的发生
1990年
我院从1986年7月至今的两年多内,用菠萝酶及抗人球蛋白法(AGT)配血,多次避免了由不完全抗体引起的输血事故,其中2例抗体都为抗-c+E,现报道如下。病例简介病例1:患者陈××,女性,50岁。
姚顶根
关键词:输血配血方法
免疫性输血反应的调查及预防研究被引量:97
2002年
目的 对各类输血反应进行调查研究 ,同时建立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新技术 ,以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方法 对上海地区 13家医院的 30 776名输血病人进行调查 ,并应用改良Polybrene、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SEPSA)等新技术 ,进行同种特异性抗体的筛选、鉴定及交叉配型试验。结果 发生各类输血反应5 0 8例 (1.6 5 % ) ,其中检出引起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同种抗体 6 4例 (12 .6 % ) ,抗体特异性分别为血小板抗体 (包括HLA) 5 1例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 13例 ;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对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 (χ2 >3.84 ,P <0 .0 5 )。结论 使用研究建立的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新技术能有效地诊断、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
刘达庄朱俊朱自严沈伟王健莲向东张雄民陈和平陆震宇郭忠慧李志强金麒英方勇姚顶根胡宁克邹纬鲍聿炜马淑芬刘宇宁李海伦孙伟文马惠荣
关键词:免疫性输血反应血液学检查免疫学血型抗原抗体输血安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