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丽丽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肾脏
  • 3篇细胞
  • 2篇肾脏病
  • 2篇主动脉
  • 2篇慢性
  • 2篇慢性肾脏
  • 2篇慢性肾脏病
  • 2篇护理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异常
  • 1篇胆固醇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状况
  • 1篇修补术
  • 1篇修补术后
  • 1篇血管

机构

  • 7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7篇姜丽丽
  • 4篇杜玉君
  • 3篇朱晓宇
  • 2篇赵丹
  • 1篇冯冉
  • 1篇徐静
  • 1篇周凤梅
  • 1篇姜宏宇
  • 1篇王晓晶
  • 1篇魏玉丹
  • 1篇姜新
  • 1篇王璐璐
  • 1篇朱晓宇
  • 1篇赵丹
  • 1篇赵娣

传媒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肾病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尿酸与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0年
随着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8.4%~13.3%,高尿酸血症不仅是痛风的主要病因,而且是慢性肾脏病(CKD)进展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之一。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MBD)是CKD常见的并发症,其包括矿物质代谢紊乱、骨骼病变和骨外钙化,可导致CKD患者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增加。近年研究发现尿酸与CKD-MBD之间可能密切相关,但其相关性目前仍存在争议,尚需深入研究论证。本文综述了尿酸的病理生理功能、尿酸与CKD-MBD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认为调控尿酸水平可能成为CKD-MBD治疗的靶点。
朱晓宇姜丽丽魏玉丹张洋洋黄秀杜玉君
关键词:尿酸慢性肾脏病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发生的关联性,探讨CAS发生的危险因素,为CAS的风险预测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419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检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将研究对象分为颈动脉正常组(n=166)和CAS组(n=253),收集2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血压、既往病史、吸烟史、用药史、血脂及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亚群百分率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对象CA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与颈动脉正常组比较,CAS组患者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和吸烟率均升高(P<0.05),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CD16+CD56+NK细胞计数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P<0.05), 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112,95%CI:1.083~1.142, P<0.001)、吸烟(OR=1.997, 95%CI:1.192~3.346, P=0.009)、LDL-c (OR=1.427, 95%CI:1.017~2.001, P=0.039)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OR=1.044,95%CI:1.002~1.087,P=0.039)是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与CAS发生有关联,是CAS的危险预测因素。
于佳园赵娣姜新徐静姜丽丽姜宏宇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自然杀伤细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白介素-22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白介素-22(interleukin 22,IL-22)是白介素-10细胞因子超家族的成员,主要由固有淋巴样细胞和CD4+T辅助亚型如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辅助性T细胞22(Th22)产生,IL-22受体(in⁃terleukin-22 receptor,IL-22R)是IL-22R1和IL-10R2亚基组成的二聚体,IL-22通过与IL-22R结合而发挥作用。IL-22因其保持和恢复上皮完整性的独特功能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IL-22在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以起到保护或致病的双重作用使之而复杂,本文就IL-22在肾脏损伤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赵丹朱晓宇姜丽丽魏雪娇龙孟团金蝶缪长秀杜玉君
关键词:白介素-22肾损伤细胞因子
从细胞角度探讨毛细血管稀疏与肾间质纤维化
2020年
肾脏毛细血管稀疏既是慢性肾脏病(CKD)导致的结果,又是促进CKD向肾间质纤维化(RIF)进展的关键环节。了解可能造成毛细血管稀疏的发生机制,对探讨改善血管稀疏状态,促进血管新生,减少RIF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肾脏毛细血管周围细胞即内皮细胞、周细胞及内皮祖细胞着手,对其可能影响肾脏正常血管网结构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其可能参与血管新生的修复机制作一综述,从而为减轻RIF、延缓CKD进展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魏雪娇张洋洋朱晓宇黄秀姜丽丽赵丹龙梦团杜玉君
关键词:肾间质纤维化内皮细胞周细胞内皮祖细胞
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
2009年
王晓晶王璐璐姜丽丽
关键词: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护理干预
镁对慢性肾脏病及其主要并发症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 CKD)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由于肾脏受到不可逆性病理损害,CKD往往进展为慢性肾衰竭和终末期肾病,其后期的治疗给CKD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健康危害和经济负担。CKD往往伴随多个系统疾病的发生,如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心血管并发症、神经、肌肉、胃肠道等组织功能异常及贫血。反过来,这些疾病亦会加重CKD的进展。镁为多种酶的辅因子,具有调节能量及矿物质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镁或许能通过这些效应延缓CKD病程,调节CKD患者多个系统疾病,改善疾病预后。肾脏是调节镁浓度的重要器官,因此有必要理解镁与CKD及其并发症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镁在CKD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龙孟团朱晓宇魏雪娇赵丹姜丽丽杜玉君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并发症
1例主动脉窦瘤修补术后的护理
2008年
冯冉周凤梅姜丽丽
关键词:监测护理主动脉窦瘤修补术后手术后护理体外循环术后患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