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文涛

作品数:41 被引量:128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郑州市普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骨折
  • 10篇颈椎
  • 9篇脱位
  • 8篇腰椎
  • 7篇手术
  • 7篇椎骨
  • 7篇关节
  • 6篇胸椎
  • 6篇节段
  • 6篇后路
  • 6篇脊柱
  • 6篇骨质
  • 6篇骨质疏松
  • 5篇切除
  • 5篇椎体
  • 4篇手术治疗
  • 4篇疏松性
  • 4篇退变
  • 4篇椎间盘
  • 4篇椎体成形

机构

  • 40篇郑州市骨科医...
  • 4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周口市中心医...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作者

  • 40篇姜文涛
  • 37篇王庆德
  • 33篇梅伟
  • 18篇张振辉
  • 16篇郭润栋
  • 12篇康永生
  • 12篇刘沛霖
  • 9篇毛克政
  • 8篇王春丽
  • 6篇王春萍
  • 4篇牛军杰
  • 4篇王仲伟
  • 4篇李格
  • 2篇翟明玉
  • 1篇宋相建
  • 1篇朱耀辉
  • 1篇方华宴
  • 1篇王龙
  • 1篇陈旭义
  • 1篇王坤

传媒

  • 7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中医正骨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设计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6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一科采用椎板切除治疗的4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40~76岁。术前均采用Mimics软件对胸椎CT扫描的DICOM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胸椎椎板和骨化黄韧带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上观察骨化灶的立体结构以及与椎弓根、关节突、椎板的位置关系,计算数字模拟骨化灶体积;按照"分区椎板切除"的方式在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上进行骨化黄韧带的模拟切除;按照术前模拟切除步骤,实施手术操作。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根据术前和术后JOA评分计算JOA改良率,评估手术疗效。结果三维重建模型44个,重建骨化灶103个,骨化灶体积为(1831±443)mm3。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180(96.7±19.6)min;术中出血量230~1350(432±83.5)mL。患者术后无脊髓神经损害症状加重者,术后神经症状均逐步好转。4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6(25±10.3)个月。随访期间无迟发性感染、神经症状加重、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JOA评分(8.8±1.8)分,明显高于术前的(5.3±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66,P<0.01);JOA评分改善率为64.2%±21.7%,疗效评价优13例、良21例、可10例,优良率77.3%(34/44)。结论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术前评估,能够立体、全面了解骨化黄韧带的形态,通过模拟手术,设计手术切除范围,可以提高手术精准度、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前影像学辅助方法。
毛克政王庆德梅伟郭乔阁刘沛霖康永生姜文涛王仲伟苏锴张振辉
关键词:黄韧带胸椎椎板切除术
Ⅰ期改良后路截骨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感染的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Ⅰ期改良后路截骨固定(mPVCR)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1例OVCF行PVP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61~81岁[(70.2±6.4)岁]。损伤节段:T91例,T112例,T123例,L11例,L22例,T11~T121例,T12~L11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D级5例,E级6例。均采用Ⅰ期mPVCR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2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病变节段Cobb角;术后2周与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Cobb角丢失情况;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情况。观察末次随访时感染控制及骨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4个月[(26.0±9.4)个月]。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0~330 min[(279.2±28.6)min]、500~1100 ml[(840.9±184.1)ml]。术后2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分别为(4.0±0.8)分、(2.7±0.9)分、(2.4±0.7)分,均低于术前的(8.1±1.2)分(P<0.01);ODI分别为(45.5±5.1)%、(30.0±6.5)%、(18.5±3.6)%,均低于术前的(78.7±6.2)%(P<0.01);病变节段Cobb角分别为(7.9±1.4)°、(8.5±1.4)°、(9.2±1.5)°,均低于术前的(25.5±9.2)°(P<0.01)。术后3个月VAS、ODI均较术后2周改善(P<0.05),病变节段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ODI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改善(P<0.05),VAS、病变节段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周病变节段Cobb角矫正丢失0.96(0.69,1.45)°,病变节段Cobb角矫正丢失率为4.4(2.2,7.4)%。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均为E级,患者均可独立正常行走。末次随访时,感染均得到治愈且骨愈合良好。术后2例出现胸腔积液合并肺不张,1例出现切口处脂肪液化,1例发生肺炎。患者均无内固定失败情况发生,且无神经症状加重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Ⅰ�
邵哲王庆德郭润栋张振辉苏锴姜文涛刘沛霖康永生梅伟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脊柱炎截骨术
2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2011年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2008年1月采用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术手术方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42~72岁(56±13)岁。根据JOA评分标准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疗效评价。[结果]24例患者获得6~5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术后优16例,良4例,改善4例,优良率83.3%。[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可压迫脊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应尽早手术治疗,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减压是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目前较好的手术方式,术中彻底减压和实时的脊髓保护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姜文涛翟明玉
关键词:黄韧带骨化胸椎手术治疗
椎管减压结合动态稳定系统 Dynesys 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结合动态稳定系统 Dynesys 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对23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椎管减压结合 Dynesys 固定术。结果术后 ODI、VAS 评分降低, JOA 评分增加,椎间隙高度增加,手术节段 Cobb’s 角减少,手术节段 ROM 降低。结论减压结合 Dynesys 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防止固定及邻近节段的退变,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但仍需大量基础研究及长期临床观察。
姜文涛梅伟王庆德王祥善王春丽王春萍
关键词:椎管减压DYNESYS腰椎退变性疾病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体感染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22年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因其操作简单、疼痛缓解快,已广泛用于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多发性骨髓瘤、椎体转移性病变和血管瘤引起的疼痛。尤其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然而,随着PVP的应用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并发症(包括骨水泥渗漏、神经压迫、再骨折、感染以及骨水泥栓塞等)也显著增多。在这些并发症中,PVP术后椎体感染发生率低,治疗经验有限,并无统一的治疗标准,且其发生后是否需要手术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议。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9例PVP术后椎体感染的患者,总结如下。
苏锴姜文涛邵哲刘沛霖康永生张振辉王庆德梅伟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神经压迫骨水泥渗漏感染发生率再骨折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分型及手术治疗策略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分型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我院手术治疗53例患者,根据骨折的类型、伤椎上、下终板及椎体后壁损伤、邻近椎间盘是否损伤等三个方面分为4...
王庆德梅伟王春丽姜文涛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截骨
文献传递
伴完全性脊髓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急诊手术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伴完全性脊髓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急诊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10—2015-10收治的54例伴完全性脊髓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损伤部位为T_(5-6)者2例,T_(6-7)者1例,T_(7-8)者3例,T_(10-11)者8例,T_(11-12)者8例,T12者9例,T_(12)~L_1者11例,L_(1-2)者6例,L_(2-3)者6例。依照AO分型,A3型4例,B2型8例,C型42例。依照胸腰椎损伤分型与评分系统,均值8.1分,依照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分级均为A级。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减压固定术进行治疗,将其中伤后6h内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31例患者归入观察组,将伤后3d进行择期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归入对照组。结果 2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上,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脊髓神经功能评分均为A级;在Denis疼痛和工作状态评分上,2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脊柱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丢失及椎管占位上,2组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且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为伴完全性脊髓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提供早期的急诊手术治疗,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姜文涛梅伟王庆德
关键词:胸椎骨折腰椎骨折骨折固定术
芯片分析椎间盘退行性变相关mRNA表达谱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椎间盘退行性变过程中基因的差异表达,探讨退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并分析其在退变过程中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对照组椎间盘髓核组织取自于我院行先天性脊柱侧弯矫形术的3例患者,退变组椎间盘髓核组织取自经影像学确认并于我院行间盘切除术的3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Trizol法裂解组织并用氯仿提取总RNA用于基因芯片杂交。应用R软件中的limma包分析对照组和退变组基因的差异表达,分别通过DAVID和KEG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通路分析找出参与退变过程的主要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差异基因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确定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关键基因。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进一步验证芯片分析的结果。结果通过基因表达差异分析,与对照组比较退变组中共有15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111个基因表达上调,42个基因表达下调。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等相关通路上。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显示着丝粒复合元件(NDC80)、有丝分裂检查点丝氨酸(BUB1B)、核基质蛋白21(RAD21)位于网络的核心。RT-qPCR结果证实NDC80、BUB1B、RAD21在退变的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分别表达上调(3.23±0.67)倍(P=0.016)、(3.79±0.91)倍(P=0.005)、(2.73±0.51)倍(P=0.009)。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NDC80,BUB1B、RAD21作为关键基因主要参与髓核细胞的凋亡及死亡过程。
姜文涛王庆德梅伟张振辉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髓核细胞脱噬作用
精准靶向与传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精准靶向与传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23例Kümmell病PVP术后伤椎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6例;年龄53~89岁[(69.3±3.5)岁]。Ⅰ期Kümmell病11例,Ⅱ期Kümmell病12例。骨折伤椎分布:T113例,T129例,L18例,L23例。12例行精准靶向PVP治疗(靶向PVP组),11例行传统PVP治疗(传统PVP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折腔隙区域骨水泥填充情况;术前和术后2 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水泥渗漏率及伤椎再塌陷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36个月[(24.2±2.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靶向PVP组骨水泥在骨折腔隙区域均得到充分填充,传统PVP组4例出现骨水泥在骨折腔隙区域填充不充分(P<0.05)。术前、术后2 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靶向PVP组VAS分别为(8.9±0.5)分、(1.6±0.2)分、(1.7±0.1)分、(1.8±0.1)分、(1.9±0.3)分、(1.8±0.4)分,传统PVP组分别为(9.1±0.9)分、(1.8±0.4)分、(1.8±0.2)分、(2.0±0.4)分、(2.1±0.2)分、(2.4±0.3)分;两组内术后2 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较术前显著降低(P均<0.05),但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术前、术后2 d、1个月、3个月、6个月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末次随访时靶向PVP组VAS较传统PVP组显著降低(P<0.05)。术前、术后2 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靶向PVP组ODI分别为38.5±4.3、7.2±2.3、7.3±2.0、7.2±1.8、7.3±2.4、7.4±2.5,传统PVP组分别为37.8±4.1、7.5±2.5、7.7±1.9、7.9±2.4、8.1±2.6、9.6±2.4。两组内术后2 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较术前显著降低(P均<0.05),但术后各时间�
张振辉王庆德邵哲姜文涛刘沛霖苏锴宋亚康永生梅伟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
后路长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打压植骨与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比较后路长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打压植骨与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38例Ⅲ期Kümmell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0例;年龄59~81岁[(68.9±4.9)岁]。骨折椎体:T_(8)1例,T_(11)9例,T_(12)10例,L_(1)8例,L_(2)10例。17例行后路长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打压植骨术治疗(打压植骨组),21例行后路长节段固定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术治疗(骨水泥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后凸Cobb角;末次随访时骨性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35个月[(28.7±2.9)个月]。打压植骨组手术时间为(150.7±25.4)min,术中出血量为(285.3±48.6)ml;骨水泥组分别为(132.0±21.1)min和(251.4±44.8)ml(P均<0.05)。术前两组VAS、JOA评分及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打压植骨组VAS分别为(3.2±0.8)分、(2.7±0.5)分、(2.2±0.7)分,骨水泥组分别为(2.7±0.6)分、(2.6±0.7)分、(2.4±0.8)分,术后1周打压植骨组VAS高于骨水泥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打压植骨组后凸Cobb角分别为(5.1±1.3)°、(5.9±1.8)°、(6.5±2.5)°,低于骨水泥组的(8.4±1.6)°、(12.6±2.1)°、(14.5±3.3)°(P均<0.01)。末次随访时打压植骨组均获骨性愈合,骨水泥组2例骨性愈合不佳。打压植骨组1例手术切口延迟愈合。打压植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9%(1/17),骨水泥组为9.5%(2/21)(P>0.05)。结论对于Ⅲ期Kümmell病,后路长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打压植骨与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均能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脊柱功�
姜文涛梅伟王庆德朱彦谕张振辉刘沛霖苏锴康永生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器骨水泥成形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