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华文

作品数:56 被引量:188H指数:8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细胞
  • 15篇树突
  • 15篇树突状
  • 15篇树突状细胞
  • 14篇免疫
  • 12篇肿瘤
  • 11篇基因
  • 10篇克罗恩
  • 10篇克罗恩病
  • 9篇胃癌
  • 8篇蛋白
  • 7篇胆管
  • 6篇胆管癌
  • 6篇转染
  • 6篇肠癌
  • 5篇直肠
  • 5篇酶链反应
  • 5篇聚合酶
  • 5篇聚合酶链反应
  • 5篇合酶

机构

  • 50篇武汉大学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武汉市第四医...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焦作市人民医...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56篇孙华文
  • 15篇王秋爽
  • 11篇邹声泉
  • 8篇唐启彬
  • 7篇刘顺
  • 6篇王琦
  • 6篇吴冲
  • 5篇曾放
  • 5篇崔忠惠
  • 5篇苏锦松
  • 5篇杨清
  • 5篇汤聪
  • 5篇谭海燕
  • 5篇吴红学
  • 4篇童仕伦
  • 4篇张安华
  • 3篇邓斌
  • 2篇沈世强
  • 2篇陈勇军
  • 2篇裘法祖

传媒

  • 12篇临床外科杂志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医学综述
  • 2篇腹部外科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咸宁医学院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5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9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尔基糖蛋白-7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检测高尔基糖蛋白-73(GP73)在大肠癌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意义及在大肠癌诊断上的应用前景。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0例正常大肠组织、43例大肠癌组织中GP7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GP73蛋白在正常大肠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48.84%;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73在大肠癌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组织,在癌组织中,分化越差表达越低,GP73低表达可能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王巨吴超梅勇张金玲赵志辉孙华文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高尔基体GP73
直肠癌切缘黏膜组织p53基因370位点甲基化的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直肠癌下切缘中黏膜p53基因K370位点甲基化表达,探讨“分子界定”的临床意义,评估p53基因370位点甲基化与安全切缘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7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外科确诊并接受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97例,术后1~3年吻合口复发的46例,未复发151例,同时取20例正常直肠黏膜标本作为阴性对照。根据复发的情况,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以及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蛋白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切缘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切缘组织中p53基因K370位点甲基化,并通过Pearson统计学方法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同时统计各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等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复发组、未复发组及对照组织切缘标本p5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46例复发组中有41例发生甲基化,甲基化率为89.1%,未复发组(12/115例)和对照组m现低甲基化和未发现甲基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K370位点甲基化率高于未复发组。K370的甲基化率在肿瘤直径和距肛缘距离以及TNM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在患者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基因的K370位点甲基化可以作为安全切缘指标和预测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率的预后指标的标准,准确评估K370位点甲基化有利于合理选择安全切缘。
王秋爽孙华文谭海燕吴冲
关键词:吻合口复发直肠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胃癌中p53蛋白K370位点甲基化在新辅助化疗的作用和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核细胞p53蛋白K370位点甲基化在新辅助化疗的判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及外周血有核细胞p53蛋白K370位点甲基化和化疗疗效以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并通过Pearson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10例胃癌患者中,K370的甲基化在胃癌组织及全血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K370的甲基化率随着病理分期增高而增高,胃癌外周血中p53蛋白K370甲基化表达情况与病理分期密切相关;胃癌患者经过新辅助化疗治疗后,甲基化平均敏感性阴性组为60.6%,阳性组为25.3%,甲基化阴性组的敏感性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全血标本中p53蛋白K370位点甲基化状态有望作为胃癌新辅助化疗方案敏感性的依据。
王巨孙华文陈旭吴冲
关键词:胃肿瘤甲基化聚合酶链反应
外周血黏蛋白分子-3mRNA表达量预测克罗恩病病情程度的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im-3)在不同病情程度的克罗恩病(CD)小鼠模型建模前后的差异性表达及机制,寻找CD的新型血液标志物。方法 80只小鼠采用3种不同浓度的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溶液经肛门灌肠建立克罗恩小鼠疾病模型,分为4组,高浓度组(n=10),中浓度组(n=50),低浓度组(n=10),对照组(n=10),中浓度组于给药前、给药第2天,给药第7天,给药第14天,给药第21天5个时间点随机取10只小鼠,其余各浓度组以及对照组于造模后14 d取小鼠外周血行RT-PCR实验测定Tim-3 mRNA的含量,同时ELISA实验测定外周血中IL-4以及INF-γ的含量,取小鼠结肠切片后行HE染色,了解Tim-3 mRNA含量与其他各指标的关联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小鼠的CD模型,造模药物浓度越高,小鼠的病理学评分越高,病情越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4 d内,Tim-3 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14 d后表达量趋于平稳。平稳期,外周血中Tim-3 mRNA的表达量在高浓度2,4,6-三硝基苯磺酸组(2.12±0.24),中浓度组(1.68±0.18),低浓度组(1.37±0.12)以及正常对照组中(1.00±0.00)的表达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Tim-3的含量在CD小鼠模型起病急性期渐进性增加,给药7 d后趋于稳定,稳定期的Tim-3含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CD病情程度的预测指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敏感性。
吴冲孙华文曾放刘顺吴红学
关键词:TIM-3CROHN病
胃癌抗原肽Hsp70复合物对转染全长野生型p53的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应用联合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胃癌免疫效应。方法 先将全长野生型p53导入脂质体内并转染小鼠骨髓来源的DC,然后用胃癌抗原肽-HSP70复合物等因素修饰已转染全长野生型 p53的 DC(wt-p53 DC),检测这种DC诱导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的能力,分泌细胞因子功能,以及表面分子表达的高低。结果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小鼠 p53cDNA的 BMDC及其培养上清中均可以检测到 p53表达;细胞因子含量明显增加(P<0.05),而的其他组的细胞因子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经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 wt-p53DC表面高表达 B7-1、B7-2、MCH-Ⅰ、MCH-Ⅱ;脾淋巴细胞经刺激后,能够特异性地杀伤胃癌细胞,杀伤率为91.6%。结论 全长野生型p53基因转染+抗原肽联合修饰DC能诱导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显著提高DC的抗原提呈功能。
孙华文唐启彬邹声泉
关键词:胃癌抗原肽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
克罗恩病患者外周血aPKC-ι基因表达及对纤维化水平临床评估价值
2010年
目的 测定克罗恩病患者外周血中aPKC-ι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aPKC-ι基因表达水平与克罗恩病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基于SYBR Green荧光标记技术,建立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方法,在ABI PRISM 7000荧光定量PCR仪上测定了50例克罗恩病患者(按肠壁纤维化程度分为三组)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aPKC-ιmRNA的含量.结果 成功建立了人aPKC-ι基因表达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三种纤维化组aPKC-ι mRNA的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1.32(1.08~3.97)、2.56(2.38~2.72)、3.35(2.25~8.96)倍(P<0.01),且其含量高低与肠壁纤维化呈正相关,并且三组之间的aPKC-ιmRN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罗恩病患者外周血aPKC-ι mRNA可为临床监测病情活动性提供一种敏感的指标.
朱开梅孙华文王秋爽谭海燕童仕伦
关键词:克罗恩病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Tim-3/aPKC-ι通路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病程判断中的作用
2022年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接受英夫利西(IFX)治疗前后Tim-3/aPKC-ι通路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和在病程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外周血T细胞亚群同时构建靶向RNA干扰Tim-3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体外转染T细胞亚群,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和Tim-3以及aPKC-ιmRNA的变化,确认Tim-3/aPKC-ι通路的存在;收集2009年6月至2019年7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45例CD患者,分别在第0、2、6周时给予IFX治疗。以同期16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CD患者于治疗开始前(0周)和治疗第5、10和15周时取静脉血,并经结肠镜检查取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标本。观察CD患者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外周血和肠黏膜组织内Tim-3和aPKC-ιmRNA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RNA干扰Tim-3基因在T细胞表达后,可抑制下游的aPKC-ι mRNA表达水平以及T细胞增殖的作用,提示CD发病机制中存在Tim-3/aPKC-ι通路。IFX治疗前,CD患者在外周血Tim-3和aPKC-ι mRNA表达水平(5.25±0.89和5.11±0.45)和肠黏膜组织内Tim-3和aPKC-ι mRNA表达水平(5.77±0.56和5.07±0.35)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0周和15周时,CD患者外周血Tim-3和aPKC-ιmRNA表达水平和肠黏膜组织内Tim-3和aPKC-ι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证实Tim-3/aPKC-ι通路在CD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活动期CD患者经IFX治疗后Tim-3和aPKC-ιmRNA表达水平下降,提示Tim-3/aPKC-ι通路参与IFX治疗活动期CD,可以导致临床缓解,下降的幅度对病程判断具有临床意义。
孙华文王秋爽周佳伟
关键词:英夫利西单抗克罗恩病
胃癌组织中Notch1和DLL4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Notch1及其配体DLI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胃癌及25例正常胃组织中Notch1和DLI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Notch1和DLIA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otch1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5)以及远处转移(P〈0.05)有关,DLIA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5)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Notch1和DLI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5,P〈0.05)。结论Notch1和DLI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张安华孙华文苏锦松崔忠惠
关键词:胃癌NOTCH1免疫组织化学
转染RhoA基因对树突状细胞抗胃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转染RhoA基因对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修饰后的DC在体外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胃癌免疫效应.方法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RhoA重组腺病毒载体作为介质,将RhoA基因转染入DC,用RT-PCR法检测培养上清RhoA基因的表达。检测这种DC分泌细胞因子IL-12、TNF-α的功能,以及表面分子CD1α、CD83、MHC-Ⅱ、CD80、CD86的表达,用MTT法诱导人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能力。结果培养上清中均可以检测到RhoA基因表达;在这种转基因DC的上清中IL-12、TNF-α含量分别为(301±24)和(418±64)pg/ml,明显比非转染的DC组高,P〈0.05;转基因DC表面离表达CD1α(70.13±0.03)、CD83(68.10±0.03)、MHC-Ⅱ(69.73±0.13)、CD80(78.73±0.25)、CD86(74.20±0.05),而在非转染的DC中是低表达的;经转染RhoA基因的DC提呈的T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率为87%,而未修饰的DC杀伤作用较低。结论RhoA基因转染修饰的DC能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显著地提高DC的抗原提呈功能,在体外能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胃癌免疫效应。
孙华文李敏邹力童仕伦赫杰
关键词:胃肿瘤基因转染细胞因子类树突状细胞
Notch1/DLL4信号通路与VEGF在胃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Notch1和其配体DLL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胃癌及2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Notch1,DLL4,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Notch1,DLL4,VEGF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otch1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0.01)及远处转移(P<0.05)有关;DLL4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P<0.05)有关;VEGF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P<0.05)有关,上述各因素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tch1,DLL4,VEGF蛋白的表达三者两两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s=0.355,rs=0.367,rs=0.334;均P<0.05)。结论Notch1/DLL4受体通路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关,它们可能共同调控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参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张安华孙华文苏锦松崔忠惠陈文霏
关键词:NOTCHLDLL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