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更涛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油田
  • 2篇油藏
  • 2篇驱油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应用
  • 1篇缔合
  • 1篇缔合聚合物
  • 1篇调剖
  • 1篇调整挖潜
  • 1篇堵水
  • 1篇堵水调剖
  • 1篇油藏精细
  • 1篇油藏精细描述
  • 1篇油藏描述
  • 1篇油剂
  • 1篇油砂
  • 1篇油田开发
  • 1篇油田开发中后...
  • 1篇剩余油
  • 1篇剩余油饱和度

机构

  • 4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5篇孙更涛
  • 3篇李华斌
  • 1篇任洪智
  • 1篇周长静
  • 1篇黎锡瑜
  • 1篇李洪玺
  • 1篇陈中华
  • 1篇张亚玲
  • 1篇代亚宏
  • 1篇舒成强

传媒

  • 2篇试采技术
  • 1篇国外油田工程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海洋石油

年份

  • 5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下二门油田微凝胶驱微观驱油机理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微凝胶驱油技术是将传统的凝胶堵水调剖与聚合物驱的特点综合于一体,可解决聚合物驱中聚合物用量高、耐温抗盐性差、污水配制困难的问题。结合下二门油田油藏特点与开发状况,利用微观真实砂岩模型进行了驱油实验,研究了微凝胶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以及微凝胶调驱提高采收率的微观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微凝胶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优先进入大孔道,然后变形通过窄小孔喉;改向作用和黏弹作用是微凝胶调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微观机理。
孙更涛李华斌黎锡瑜代亚宏
关键词:下二门油田微观驱油机理堵水调剖驱油技术污水配制驱油实验
Shushufindi油田油藏动态模拟综合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Shushufindi油田是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最大的油田,1970年由美国德士古公司发现,现已生产原油超过10×108bbl。油田开发初期,实施边缘注水开采,由于1999年底开展油藏模拟研究,该油田于1999年停止注水。目前,油田通过活跃水驱产出大量的水。通过油藏动态模拟综合研究,优化了油田生产动态,提高了油田管理效率。
孙更涛任洪智
关键词:油田油藏注水开采
疏水缔合聚合物在渤海绥中油田油砂上的静态吸附等温线测定被引量:5
2005年
文章首先论述了固液界面吸附理论,探讨了化学驱中聚合物的吸附损耗机理及影响因素。为了测定聚合物的吸附损耗,建立了聚合物的浓度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测定了驱油剂在渤海绥中油层条件下的静态吸附量。在静态吸附实验中,测定了疏水缔合聚合物单一组分溶液在绥中岩心砂上的静态吸附量,作出了4条吸附等温线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实验表明:当聚合物的浓度达到700mg/g,液固比为5 ml/g时接近饱和吸附;聚合物吸附时间为18h时基本达到饱和吸附;聚合物在净砂上的吸附量大于在油砂上的吸附量。
周长静李华斌舒成强孙更涛陈中华
关键词:驱油剂疏水缔合聚合物吸附量
流动单元在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2005年
在分析岩心数据和取心井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流动带指标将孤东油田馆陶组3~6砂组划分为三类流动单元。通过研究流动单元与剩余油饱和度、渗透率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利用流动单元流动带指标预测剩余油饱和度和渗透率的解释模型。该模型预测的剩余油饱和度和渗透率精度高,取得了良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孙更涛张亚玲李洪玺
关键词:剩余油分布高含水期剩余油饱和度孤东油田地质应用取心
开发中后期油藏精细描述技术被引量:1
2005年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面临的复杂问题,提出了该阶段油藏精细描述的新概念。归纳现今油藏描述的八大特点,阐述了今后油藏描述的发展方向。明确开发中后期油藏精细描述的基本任务、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其在研究剩余油分布和综合调整挖潜中的应用。
孙更涛李华斌
关键词: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精细描述挖潜精细描述技术油藏描述调整挖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