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津华

作品数:25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文体
  • 4篇题材
  • 4篇七体
  • 4篇文选
  • 4篇《文选》
  • 3篇代文
  • 3篇视域
  • 3篇连珠
  • 2篇异称
  • 2篇语文
  • 2篇语文工具
  • 2篇语文工具书
  • 2篇品评
  • 2篇著录
  • 2篇文体分类
  • 2篇文体学
  • 2篇文学
  • 2篇教学
  • 2篇工具书
  • 2篇管窥

机构

  • 18篇河南教育学院
  • 3篇南京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作者

  • 23篇孙津华
  • 1篇程章灿

传媒

  • 4篇河南教育学院...
  • 3篇语文知识
  • 3篇中国韵文学刊
  • 2篇中州学刊
  • 2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作家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图书馆工作与...
  • 1篇平顶山师专学...
  • 1篇殷都学刊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 6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5
  • 2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唐“九”体源流述略被引量:6
2005年
“九”在古代文体史上虽未被列为一体,但现代已为不少学者承认可单独成体。“九”体命名源起于古乐曲名《九歌》,开创于屈原《九歌》、宋玉《九辩》,在汉代基本定型,魏晋南北朝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以悼屈抒怀为主要内容,袭用《九歌》、《九辩》、《九章》、《离骚》的句式、语词、意象,形式上多分为九个部分,语言多用“兮”字的文体特征,遂使古乐曲名演变为一种特殊的文体体式。
孙津华程章灿
从“文话”视域看《文选》的品评——以《历代文话》为中心
2015年
《历代文话》中存有不少关于《文选》的零星品评资料。这些品评资料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品评《文选》整体者,或持褒扬态度,或存批评意见;品评《文选》作品者,常从形式、艺术风格、与同类作品的对比及"以小见大"的评文方式上着眼;品评《文选》文体者,常从文体名称、文体起源、文体类别、文体体制和文体演变等方面入手。这些资料虽然带有随意性和重复性,但对《文选》在整个文评史上的地位以及《文选》的评点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孙津华
关键词:品评
连珠题材的演变与突破——明末以来连珠创作管窥
2014年
明末以来,连珠体出现了诸如游戏笔墨、读书心得、写景绘物、颂君祝寿、评论文章、写实忧民等题材的作品,这既昭示了连珠在题材上的创新,同时也说明了连珠功能的增强和使用范围的扩大。
孙津华
关键词:连珠题材
“七体”题材的突破与创新——唐后“七体”创作管窥被引量:4
2008年
七体在汉魏六朝的创作达到了顶峰,创造了"问疾"和"招隐"的七体传统题材。唐及后世七体的创作数量虽然萎缩,但却开拓出了以柳宗元《晋问》和以袁桷《七观》为代表的"都邑风土"和"谈艺论学"新的题材领域,打破了陈陈相因的模拟,理应受到后世研究者的关注。
孙津华
关键词:七体题材
文体学视野中的“连珠”定位
2009年
连珠被《文选》立类,确立了其文体地位,但《文心雕龙》归之入"杂文",又模糊了其文体地位,而历代的连珠作品以其短小的体制,对偶的句式,假喻以达旨的手法,讽谏的功用等特征与赋、骈文、隐语、诗歌、箴铭、论说文等文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和纠葛,从而在文体定位上引发了一定的混淆和争议。
孙津华
关键词:连珠文体
“穷则独善其身”——“送穷”节俗与“送穷”系列作品
2009年
送穷系列作品是晦日送穷的节俗与文学创作相结合的产物,出现在诗、词、文、赋等各种文学体裁之中。这些作品大多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作者与穷鬼的对话,借端骂世,既批判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又表达了作者"君子固穷"的志向和决心,而且也与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追求不谋而合。
孙津华
关键词:批判社会
巧言令色——鲜矣仁——独特的七夕“乞巧”文学作品被引量:1
2010年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夕文学作品中以"乞巧"为主题的所占不少,但其中以柳宗元《乞巧文》开创的"反乞巧"的主题,在七夕文学中也形成一个独特的系列。它们以七夕"乞巧"风俗为基础,批判世间的种种诡诈机巧,同时也与古代文人士大夫怀才不遇、官场失意的心理更加契合,衍生了一系列独特而又主题相同的七夕"乞巧"文学作品。
孙津华
关键词:七夕乞巧
从《文选》“七”看七体题材内容之演变被引量:5
2005年
《文选》中所收三篇“七”体,主题上表现出从“问疾”到“招隐”的演化;而每篇各小节也不断有新的题材因子融入,从而使文人价值标准的变化、文学观念的演进、政治思想的变迁对作品的影响和制约,作品对现实的艺术化反映等都能在这三篇“七”体中得到很好的展示。
孙津华
关键词:《文选》七体主题内容题材文学观念政治思想
江淹“遗恨”传千古——《恨赋》后世拟作
2014年
《恨赋》是江淹流传千古的名篇,其主要描写人世间的幽怨与遗恨,在情感上比《别赋》抒写的人间离别之常情,更容易唤起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等各种阶层人物的共鸣,从而引发了后世文人的竞相模拟。正因为如此,也使《恨赋》虽然在文学史评价上略逊《别赋》一筹,但在影响力方面却又超越《别赋》。
孙津华
关键词:后世拟作
语文工具书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物、时间、地点
2016年
中学语文教学除了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外,不可避免会涉及到有关人物、时间、地点的查找。利用相关的语文工具书,并掌握一定的文化史知识,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语文工具书查阅人物 语文教学涉及到古今中外的许多人物,其中有课文作者,也有课文中的人物。为了认识这些人物,我们常常要利用语文工具书。
孙津华
关键词:异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