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岩
- 作品数:9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药用植物标本制作、保存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9
- 2009年
- 植物标本主要有干性植物标本(包括蜡叶标本和种子标本)和浸渍植物标本(包括防腐浸渍标本和原色浸渍标本)2种,主要对蜡叶植物标本和原色浸渍植物标本的制作和保存技术进行研究,并对相关实验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植物标本的制作及保存技术提供了参考。
- 陈志娟高静赵杨张坚孙秀岩
- 关键词:植物药标本制作
- 不同产地川芎种质与藁本、辽藁本的ITS2序列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对6省9个不同地区川芎种质、藁本及辽藁本样品的ITS2序列进行分析,并采用NJ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9个川芎种质、藁本与辽藁本的ITS2序列共有220个保守位点和8个变异位点,其中信息位点4个,单一变异位点4个。藁本、辽藁本与川芎间GC含量相近,变异位点相似,平均K2P遗传距离分别为0.008,0.011,小于川芎种内遗传距离0.013。NJ进化树分析显示,各地川芎种质、藁本、辽藁本间有着极为亲密的亲缘关系。结合前人本草考证的结果,对川芎的起源、川芎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首次提出辽藁本也可能是非主栽川芎种质野生种源的观点。
- 王丽芝谭世强孙思杰黄楠楠孙秀岩王海英
- 关键词:藁本辽藁本亲缘关系分析
- 基于滋味-成分关联分析探究桔梗苦味物质基础
- 2024年
- 目的通过电子舌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明确桔梗苦味物质基础。方法收集桔梗样品26批,运用电子舌技术对其滋味进行量化,同时用HPLC法测定桔梗中8种单体成分含量,通过聚类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对获取的滋味和单体成分含量进行处理,比较不同产地桔梗滋味与有效成分含量差异,筛选出与桔梗苦味相关的化学成分,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苦味物质与人源苦味受体TAS2R14的结合力。结果桔梗的滋味及有效成分含量在南北地区间存在差异,桔梗的苦味与党参炔苷、桔梗皂苷G_1、桔梗皂苷E、桔梗皂苷D_3、桔梗皂苷D_2、桔梗皂苷D、远志皂苷D_2、远志皂苷D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所测的8种单体成分与TAS2R14的有较好的结合力。结论初步阐明了桔梗的苦味物质基,为桔梗道地性评价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 阿丽娅·阿卜杜热依木李潮魏娜孙庆许嘉文孙秀岩张彦青解军波
- 关键词:桔梗电子舌分子对接
- 金花茶多酚制备、成分分析及其体内外抗氧化活性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为了探究金花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纯化后总多酚成分及体内外抗氧化活性分析。本研究以金花茶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试验,筛选超声功率、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和料液比最佳提取参数。采用Lx-8型大孔树脂对提取物进行纯化,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种多酚单体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随后对提取物进行体内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90 W,提取温度35℃,乙醇浓度55%,料液比1:30 g/mL,在此条件下,金花茶多酚得率为3.53%,茶多酚纯度为63.73%。5种多酚单体化合物没食子酸、绿原酸、表儿茶素、芦丁、鞣花酸含量分别为0.47、11.18、59.03、18.34、16.41 mg/g。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金花茶花多酚能够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其IC50值分别为0.38、0.16、0.39 mg/mL。此外,金花茶多酚还能够通过显著提高线虫体内SOD酶活力及降低MDA含量,有效增强秀丽隐杆线虫对氧化损伤的抵抗力。
- 许嘉文孙庆阿丽娅·阿布杜热依木唐伟阮琳孙秀岩解军波
- 关键词:超声辅助提取响应面法秀丽隐杆线虫抗氧化损伤
- 山茱萸总苷及其含药血清对MSCs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山茱萸总苷及其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分别加入山茱萸总苷及其含药血清,运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山茱萸总苷及其含药血清对大鼠MSCs增殖的影响。[结果]大鼠灌胃1 h后采血所得含药血清以20%的浓度干预时具有最佳的促MSCs增殖作用,山茱萸总苷最佳促MSCs增殖浓度为625μg/mL。[结论]山茱萸总苷及其含药血清可促进大鼠MSCs增殖。
- 王艳宋春静孙秀岩曹颖李晶毕月玲
- 关键词:山茱萸总苷含药血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
- 在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中药鉴定学整体知识体系被引量:1
- 2009年
- 为加强学生对整体中药鉴定学思路的把握,培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实验课的内容进行改革,调整其内容,加大鉴定依据、程序、鉴定方法等总则方面内容的比重。结果表明,这样的调整使学生在头脑中迅速建立起鉴定学的整体知识框架,使其认识到本课程内容的实用价值,极好地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成绩和综合能力均有显著提高,教改取得良好效果。
- 赵杨孙秀岩张丽娟
-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 基于味觉信息和化学成分的“谱味”关系挖掘白术苦味物质基础被引量:3
- 2023年
- 基于味觉信息和化学成分的“谱味”相关性高效挖掘白术苦味的物质基础。采用电子舌技术测定34批次不同产地白术的苦味量化值,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白术的总黄酮、总聚炔、总内酯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白术中4种成分(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苍术酮)含量,将白术的苦味值与其4种成分及总黄酮、总聚炔、总内酯含量进行双变量“谱味”相关性分析。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筛选出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3个化合物与苦味受体TAS2Rs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白术中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的含量与苦味响应值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白术的总内酯含量与苦味响应值呈正相关(p<0.05),白术的总聚炔含量与苦味响应值呈负相关(p<0.05),苍术酮和总黄酮的含量与苦味响应值无显著相关关系。经AutoDock Vina软件模拟分析验证,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与AlphaFold2软件构建的TAS2Rs苦味受体结合较好,以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为主的白术内酯类成分为白术“苦味”的物质基础。
- 魏子路阿丽娅·阿卜杜热依木孙秀岩赵爽解军波赖长江生张彦青
- 关键词:苦味白术电子舌
- 中药鉴定学“随时学”微视频教材建设初探被引量:2
- 2020年
-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主干专业课程之一,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中药鉴定专业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微视频”信息技术可为解决此问题提供新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本文基于多年来的中药鉴定学“随时学”教材建设实践,初步探究“微视频”技术制作课程的教学新模式。
- 解军波张丽娟赵杨李天祥孙秀岩李国辉胡静
-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
- 正常和缺氧条件下永磁磁场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永磁磁场对正常和缺氧条件下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8个不同强度(8.1mT、16.5mT、20.3mT、26.0mT、27.3mT、62.5mT、110.7mT、215.6mT)的永磁磁场组(加磁1组~加磁8组),在正常和缺氧两种条件体外培养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于72h后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法和丙二醛(MDA)法检测各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环境下,加磁1组到加磁6组的SOD值均略低于对照组,且加磁7组和加磁8组的SOD值又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磁各组的MDA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仅加磁8组的MD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氧环境下,加磁1组、加磁2组、加磁4组、加磁7组、加磁8组的SOD值均低于对照组,而加磁3组、加磁5组、加磁6组的SOD值则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磁1组、加磁2组、加磁4组的MDA值均高于对照组,加磁3组、加磁5组、加磁6组、加磁7组、加磁8组的MDA值则低于对照组,其中仅加磁7组的MD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条件下,磁感强度215.6mT的永磁磁场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MDA有影响;缺氧条件下,磁感强度110.7mT的永磁磁场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MDA有影响。
- 孟庆楠王益民王蕴华刘彦强孙秀岩
- 关键词: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