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杰
-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帕金森大鼠黑质和纹状体BMP4及其mRNA表达的时程变化
- 2009年
- 目的:探讨帕金森(PD)大鼠模型体内脑黑质和纹状体内骨形成蛋白4(BMP4)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用六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PD模型后,第2、4、6、8和10周时处死大鼠,取左侧黑质、纹状体,用免疫组化、酶联免疫、荧光定量PCR技术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检测BMP4及其mRNA表达。结果:BMP4及其mRNA表达基本一致,其BMP4及mRNA表达均呈双峰,其蛋白表达在纹状体内第2周和6周时达高峰、在黑质内第2周和8周时达高峰,其mRNA表达在纹状体内第2周和8周时达高峰、在黑质内第4周和8周达高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大鼠模型体内,BMP4及其mRNA不呈现稳定的低表达,而是有波动性,明确BMP4及其mRNA处于稳定低表达的时间后,为下一步的治疗实验时间点的选择上奠定了基础。
- 赵丹陈东风李伊为黎晖孟令杰周健洪邓汝东张瑞
- 关键词:骨形成蛋白4
- 龟板抗Parkinson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作用被引量:16
- 2008年
- 为探讨补肾中药龟板抗Parkinson病大鼠模型黑质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本研究用6-羟基多巴胺(6-OHDA,0.2%)于大鼠左侧黑质致密带注射2μl造成Parkinson病(PD)模型,同时设立龟板组(灌胃补肾中药龟板2g/次,2次/d,连续12周)、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其行为改变,再用HE、TH染色或DIG-dUTP染色观察黑质神经元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龟板组PD大鼠的旋转行为改善明显,黑质致密部的TH染色阳性神经元增多,DIG-dUTP染色阳性率降低,Bcl-2蛋白表达增加和Bax蛋白表达减少。本文结果提示,长期龟板治疗对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龟板升高Bcl-2和降低Bax的表达有关。
- 邓汝东李伊为陈东风黎晖张赛霞赵丹孟令杰周健洪盂冬雪张瑞张海玲
- 关键词:龟板PARKINSON病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
- 重复注射6-羟多巴胺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通过大鼠中脑内重复注射 6-羟多巴胺 (6-hydroxydopamine,6-OHDA)建立高效、稳定、可靠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方法将 60 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一次打击组和二次打击组,经腹腔注射 4%水合氯醛(40 mg / 100g)麻醉,脑立体定位仪固定,于左侧黑质致密部(SNC)和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分别注射 6-羟多巴胺 (6-OHDA,2 g / L,2μl),二次打击组一周后在相同位置重复注射同剂量的 6-OHDA,建立帕金森模型,观察其行为改变,通过 HE、TH 和 DIG-dUTP 染色观察其细胞形态的改变及凋亡情况。结果经过二次打击的大鼠,模型成功率(旋转周数 >7 r / min)为 86.7%,明显多于一次打击组的 33.3%;HE 染色显示,二次打击组凋亡细胞的阳性率(37.12%)明显多于一次打击组(21.25%);DIG-dUTP 染色显示,一次打击组大鼠左侧中脑黑质区神经细胞肿胀的数量多 ,凋亡数量少,凋亡细胞阳性率为 20.73%,二次打击组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多,凋亡细胞阳性率达 36.03%;TH 染色显示,二次打击组 TH 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TH 细胞阳性率(18.61%)显著低于一次打击组(36.55%)。结论通过二次打击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成功率高于一次打击。
- 邓汝东李伊为汪华侨陈东风张赛霞赵丹孟令杰周健洪黎晖
- 关键词:帕金森病6-羟多巴胺动物模型黑质
- 中药龟板对Parkinson病大鼠模型BMP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为研究益肾中药龟板对Parkinson病(PD)模型大鼠骨形成蛋白4(BMP4)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6-羟基多巴胺注入大鼠黑质建立PD大鼠模型,对模型大鼠行高、低剂量龟板水煎液口服治疗45d后,采用ELISA和RT-PCR方法进行血清中BMP4酶联免疫试验和脑黑质、纹状体中BMP4mRNA的检测。结果显示:PD模型组的BMP4表达明显降低,用龟板治疗后可以显著阻碍此趋势,而且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效果更为明显(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龟板有明显的促进BMP4及BMP4mRNA表达的作用。
- 赵丹陈东风李伊为黎晖孟令杰周健洪邓汝东张瑞
- 关键词:龟板PARKINSON病骨形成蛋白4
- 靳三针疗法对窒息脑瘫幼鼠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对脑瘫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靳三针疗法治疗组(治疗组,针刺百会、颞Ⅰ针、曲池、内关、足三里、涌泉),模型组与治疗组均采用结扎单侧颈总动脉法复制脑瘫大鼠模型,其中治疗组于手术后24 h开始针刺,共14 d。各组于造模后15 d处死大鼠制备脑组织提取液。另取健康SD新生大鼠,取大脑海马部位,分离、扩增NS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SCs特征性标记Nestin与B rdu表达,以鉴定培养的细胞及体外分化能力。培养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低、高浓度组(分别加入100、300μL/mL的治疗组脑组织提取液),培养1、3、5 d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神经元样细胞和星形胶质样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神经丝蛋白(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观察各组NSCs分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NF、GFAP阳性细胞数,观察脑组织提取液促进NF、GFAP表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结果】扩增后的细胞球Nestin与B rdu均呈阳性,证实体外培养的细胞为NSCs,并处于分裂增殖旺盛期。细胞培养1、3、5 d后,NF、GFAP染色均呈阳性,且正常对照组阳性细胞少,低、高浓度组明显增多,呈浓度依赖性,表明NSCs已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同一时间段内低、高浓度组NF、GFAP阳性细胞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高浓度组在培养1、3、5 d后,NF、GFAP阳性细胞数也显著增高(P<0.05或P<0.01),表明治疗组脑组织提取液可促进NF、GFAP表达,且呈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靳三针疗法治疗脑瘫可能是通过促进NSCs的增殖和定向分化,从而达到修复脑损伤的目的。
- 刘乡柴铁劬孙娟张瑞孟令杰赵丹周健洪陈东风
- 龟板提取物调控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实验研究
- 一、研究目的: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病理学改变为中脑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进行性缺失。帕金森病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药物并不能减缓黑质区神经元退行性变的进程,无法阻止本病的进展,...
- 孟令杰
- 关键词:帕金森病神经元退行性变细胞移植多巴胺能神经元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