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岑

作品数:30 被引量:18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污染
  • 11篇面源
  • 11篇面源污染
  • 10篇亚热带
  • 6篇流域
  • 5篇养殖
  • 5篇群落
  • 4篇氮磷
  • 4篇底栖动物
  • 4篇生态湿地
  • 4篇湿地
  • 4篇农业面源
  • 4篇农业面源污染
  • 4篇人工湿地
  • 4篇污染物
  • 4篇磷负荷
  • 3篇植物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壤
  • 3篇群落特征

机构

  • 29篇中国科学院亚...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湖南农业大学
  • 8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江苏理工学院
  • 2篇湖南艾布鲁环...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湖南省水利水...
  • 1篇湖南省水利水...
  • 1篇生态环境部华...

作者

  • 30篇孟岑
  • 27篇李裕元
  • 24篇吴金水
  • 16篇李希
  • 8篇张满意
  • 7篇周脚根
  • 5篇王毅
  • 4篇王美慧
  • 3篇杨文
  • 3篇肖润林
  • 3篇吕殿青
  • 3篇唐代生
  • 3篇焦军霞
  • 2篇吴大付
  • 2篇周训军
  • 2篇吴凤平
  • 2篇盛良学
  • 2篇许晓光
  • 2篇韩增
  • 2篇李勇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农业现代化研...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陕西水利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热带典型农林混合流域河流氮磷输出负荷特征及与景观格局关系被引量:2
2022年
流域景观特征对流域河流氮(N)磷(P)迁移输出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景观组成与配置与河流N、P输出负荷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亚热带典型农林混合流域金井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长期水文、水质定位观测数据定量估算了河流N、P输出负荷。将景观指数分类结合传统统计分析筛选出的不同景观尺度的核心景观指数,采用冗余分析(RDA)和方差分解分析(VPA)明确不同尺度景观格局特征对于河流N、P输出负荷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流域丰水期、平枯水期N、P输出负荷呈显著时空差异,丰水期流域河流TN、NH_(4)^(+)-N、NO_(3)^(-)-N、TP、DIP输出负荷分别为2.61~9.03、0.34~5.34、1.26~5.03、0.15~0.50、0.09~0.23 kg/(hm^(2).a);平枯水期分别为1.55~6.68、0.29~2.91、0.74~2.91、0.10~0.46、0.05~0.20 kg/(hm^(2).a)。不同景观尺度水平及土地利用类型,景观特征对于N、P输出负荷的影响有所差异,但在同一尺度水平上,各类别景观指数对河流丰水期和平枯水期N、P输出负荷的影响基本一致。景观尺度上,不同类型斑块聚集度、景观多样性的增加会导致河流N、P输出负荷的增加;河流N、P输出负荷与面积大、聚集度高、连通度高的农田、居民地斑块呈显著正相关,与聚集度高、大面积的林地斑块显著负相关。丰水期、平枯水期农田斑块对河流N、P负荷主要影响指数类别分别为面积-边缘和聚集度指数。林地、居民地斑块对N、P负荷主要影响的类别指数分别为面积-边缘和聚集度。研究可从流域景观规划角度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邓越唐代生孟岑李裕元李裕元宫殿林李希沈建林吴金水
关键词:面源污染
亚热带丘陵区人工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动态特征与水环境因子关系
2023年
底栖动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污染物去除与能量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湖南长沙亚热带丘陵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连续4年小区控制试验,系统研究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无植物浅水表面流人工湿地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及其变化,探讨其与水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亚热带丘陵区人工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较简单,试验期内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6种,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为主要优势种,优势度最高可达0.5,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909 ind/m^(2),平均生物量为96 g/m^(2)。底栖动物物种数量、丰度和生物量均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受水质和气候条件变化的双重影响,呈现出随环境变化的非稳定性特征,其中底栖动物丰度和物种数在一定程度上与NH_(3)-N、T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呈负相关。但是不同类群所受的主导环境因子明显不同,其中寡毛纲与TN、NH_(3)-N呈显著正相关,而腹足纲和昆虫纲则主要与TP、COD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底栖动物对于水质变化具有显著的指示意义,同时对于强化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消纳转化功能也具有重要生态作用,也是提升人工湿地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王浩李希孟岑徐英华谢陈刘铭羽李裕元吴金水
关键词:底栖动物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水环境因子
亚热带典型流域磷负荷观测及主控因子研究
流域尺度非点源磷(P)流失的精确估计是农业环境评价的关键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渐突出,并已受到各级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然而,对流域尺度P负荷的观测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仍然十...
李裕元孟岑杨文焦军霞王毅李勇吴金水
关键词:磷负荷养殖密度土地利用方式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绿狐尾藻生态湿地养殖中华绒螯蟹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绿狐尾藻生态湿地养殖中华绒螯蟹的方法及系统,步骤是:A、蟹塘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包括:(1)蟹塘;(2)溢流装置;(3)绿狐尾藻生态浮床;(4)防护装置;B、生态湿地和蟹塘植物配置;C、蟹塘中放养中华绒...
李裕元孟岑李希程牧春韩增吴金水
文献传递
亚热带丘陵区人工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湿地植物配置的响应被引量:4
2020年
人工湿地是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治理的重要技术措施,底栖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氮磷污染物转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湖南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小区控制试验,系统研究了3种挺水植物和1种沉水植物表流人工湿地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及其与化学需氧量(COD)、氮磷(NP)质量浓度等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探讨湿地植物构成对底栖动物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试验期内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6种,主要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和泉膀胱螺(Physa fontinalis),但不同季节和不同植物配置条件下底栖动物群落构成具有显著差异。(2)湿地植物对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以及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无植物对照湿地(CK)的底栖动物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均为最高,分别为5162 ind·m^−2和154 g·m^−2,水处理效果最好的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湿地底栖动物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则均为最低,仅为611 ind·m^−2和73 g·m^−2,3类挺水植物湿地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1856-3216 ind·m^−2,平均生物量为89-124 g·m^−2。(3)春季除绿狐尾藻湿地Margalef丰富度指数(D)显著低于其它湿地外,其余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夏季不同类型湿地间各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4)水体总磷(TP)、电导率(EC)和化学需氧量(COD)是影响人工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最主要环境因子,但是不同物种的主导影响因子则有所差异,其中主要优势种黄色羽摇蚊与EC呈显著正相关(P<0.05),霍甫水丝蚓与COD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泉膀胱螺则主要与DO呈显著正相关(P<0.05)。该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健全与完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对于指导人工湿地的构建与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郭宁宁李希李裕元周训军叶磊孟岑夏梦华吕殿青彭健
关键词:底栖动物人工湿地湿地植物环境因子
一种太阳能微动力猪场沼液生物基质处理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微动力猪场沼液生物基质处理方法及系统,步骤是:A、建生物基质池:包括:1)生物基质池;2)生物基质池墙体和底部防渗;3)第1~4级生物基质池之间毗连;4)生物基质池新建;B、设计安装太阳能微曝气系统...
李裕元李希蒋磊孟岑刘铭羽彭健王浩吴金水
文献传递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浅层地下水氮淋失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土壤养分累积引起的氮素(N)淋失是导致农区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形式.本文以湖南省长沙县典型亚热带红壤丘陵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定位观测,研究了林地、稻田、菜地和茶园4种代表性土地利用类型浅层(130~150 cm)地下水中N浓度的逐月动态变化特征.连续3年(2010—201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浅层地下水总氮(TN)平均浓度差异显著(p〈0.05),其中,林地最低(0.85 mg·L-1),茶园最高(7.64 mg·L-1);从N的形态构成来看,林地、菜地和茶园浅层地下水中N形态以硝态氮(NO-3-N)为主,分别占TN的46.7%、70.2%和72.8%,而稻田浅层地下水N形态则以铵态氮(NH+4-N)为主,占TN 43.5%,表明土壤淹水条件是影响地下水N淋失形态的关键因子.地下水各形态N浓度的动态变化在不同土地利用下也迥然不同:林地地下水各形态N的含量低、变幅小,而稻田、菜地和茶园地下水N浓度变幅较大;采用单因子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下地下水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TN和NO-3-N无显著污染,NH+4-N污染较为严重,而综合指数法(F值法)进一步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污染主要出现在稻田和茶园,因此,控制稻田和茶园N肥的施用量是预防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地下水N污染的关键.
焦军霞杨文王美慧孟岑王毅李裕元周脚根尹娟张满意吴金水
关键词:氮素淋失氮素形态浅层地下水红壤丘陵区亚热带
亚热带丘陵区人工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以湖南长沙亚热带丘陵区为研究区域,以处理农村综合污水(含畜禽养殖废水、农村生活污水及农田排水)为主要目的,通过野外小区控制试验,设置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梭鱼草+绿狐尾藻组合(Pontederia cordata+Myriophyllum elatinoides)及无植物对照(CK)4个湿地处理,分别于2019年4、7、10、12月采集底泥样品,研究不同植物湿地底栖动物物种组成与优势种、丰度与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季节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7种,以水生昆虫居多(22种).耐污性较强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和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为4个季节共同存在物种.与单一植物湿地相比,水质处理效果最好的梭鱼草+绿狐尾藻组合湿地的底栖动物年均丰度和生物量最低,仅为522ind/m^(2)和52.1g/m^(2),而无植物对照湿地的底栖动物年均丰度和生物量最高,分别为3665ind/m^(2)和146.3g/m^(2).夏、秋季各处理湿地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总体上高于春、冬季.其中,春季Margalef丰富度指数表现为梭鱼草、无植物对照湿地显著高于绿狐尾藻和梭鱼草+绿狐尾藻组合湿地(P<0.05),夏季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无植物对照湿地显著低于有植物配置的湿地(P<0.05),冬季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则表现为梭鱼草、梭鱼草+绿狐尾藻组合湿地显著高于绿狐尾藻和无植物对照湿地(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物种数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丰度与DO呈负相关,而与其他环境因子呈正相关(P<0.05);RDA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DO是影响腹足纲的主要环境因子,而寡毛纲和摇蚊幼虫受制环境因子较多,主要与TN、COD相关性较大.
郭宁宁李希周训军周训军孟岑夏梦华孟岑蒋磊吕殿青李裕元吴金水
关键词:梭鱼草底栖动物环境因子
一种多级湿地处理丘陵区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湿地处理丘陵区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方法及系统,其步骤包括:A、分流设施和多级湿地(包括沉砂池、跌水坎)的设计与施工;B、生态湿地的植物配置;C、湿地中放养鱼类;D、生态湿地的管理与维护:1)湿地植物的刈割...
李裕元周脚根李希孟岑张满意盛良学肖润林吴金水
文献传递
亚热带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流域源头防控机理与技术示范被引量:18
2018年
日益剧增的农业面源污染使得亚热带流域环境可持续管理面临巨大挑战。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的丰富降水、复杂多样土地利用方式和高强度氮磷投入,导致了该地区水文过程、氮磷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氮磷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复杂性。从"十一五"至今,我们以亚热带丘陵区典型金井小流域为对象,研究建立流域多尺度环境监测系统,准确定量流域氮磷平衡特征,精确解析流域氮磷迁移规律与输出通量;构建以水文和氮磷过程为主要对象的分布式栅格流域生源要素管理模型(CNMM),制定流域氮磷环境安全控制标准,开发流域环境安全评价和污染源头防控决策支持系统;研发针对农田养分流失、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和养殖业废水的绿狐尾藻生态湿地消纳技术,探索农业氮磷减控关键途径,构建流域面源污染源头防控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与示范。这些结果将巩固和加强亚热带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流域源头防控的应用基础研究,为实现流域环境的生态管理、质量恢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吴金水李勇李裕元肖润林王毅沈健林周脚根李希刘新亮罗沛王娟孟岑王美慧刘济
关键词:流域环境面源污染生态湿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