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勇
- 作品数:26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 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感染的治疗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内固定手术后感染原因与治疗对策。方法对11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其中急性感染3例,迟发性感染8例,按感染类型,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经治疗后患者伤口均愈合,切口愈合后未见复发,脊柱骨质无影像学改变,无神经症状加重发生,仅2例出现劳累后腰腿痛,休息后可缓解,不影响日常生活。结论病灶切开引流、病灶清创缝合、内固定取出、灌洗引流辅以敏感的抗生素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和迟发性感染治疗效果良好。
- 孟庆勇
- 关键词:脊柱内固定
- 椎体全切术治疗Kummell病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研究
-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椎体全切术治疗Kummell病并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探索并优化治疗措施。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行椎体全切术治疗的Kummell并并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后定期随...
- 孟庆勇
- 关键词:后凸畸形
-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及技术总结
- 目的分析单侧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
- 郭小伟潘玉林张猛李保田孟庆勇苗红战
-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 文献传递
- 经后路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体会
-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并后凸畸形的发病原因,评价经后路椎体切除、钉棒固定、椎间植骨手术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的1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
- 潘玉林张怀栓郭小伟孟庆勇
- 关键词:骨质疏松后路手术
- 颈脊髓损伤手术延迟因素分析
- 背景:研究已经证实,颈脊髓损伤患者损伤后24小时内进行手术,术后的神经恢复结果明显优于损伤24小时后进行手术的患者。但是,损伤后进行手术的时机,不同类型颈脊髓损伤对于延迟手术产生的结局尚不十分清楚。
- 张怀栓孟庆勇郭小伟潘玉林
- 关键词:颈脊髓损伤
- 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植骨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仿生骨植骨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股骨近端病变患者(病变27处)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证实肿瘤性质。采用病变刮除、化学药物清理瘤壁、仿生骨植入联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 X 线检查评估植骨情况、内固定情况及颈干角,应用改良 Harris 髋关节评分系统及 Enneking 肢体功能评分系统评估术后患肢功能情况。结果26例患者经病理学证实其中骨囊肿5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3例(合并病理性骨折2例,多发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骨巨细胞瘤2例,成软骨细胞瘤2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均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时间20个月。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出现局部复发,再次行病变刮除植骨 PFN 内固定术,术后痊愈。2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病变复发,行特制肿瘤性髋关节假体置换术。X 线评估 PFN内固定优良率96%;仿生骨评估优良率92%,颈干角术后较术前平均增加7.5°。Harris 髋关节功能平均评分90分,优良率为92%;Enneking 肢体功能评估系统优良率为90%。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仿生骨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可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功能,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推广。
- 张怀栓张猛潘玉林郭小伟孟庆勇李保田王顺利张林峰
- 关键词: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良性病变植骨
- 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究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7月~2014年3月,7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40例采用传统单开门椎板成形术,38例采用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术后两组各有1例血肿形成,及时手术血肿清除,神经症状均显著改善。改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m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改良组的VAS和mJOA评分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间颈椎ROM、颈椎前凸指数、椎管扩大率和脊髓后移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略优于传统术式。
- 张怀栓张猛郭小伟潘玉林杨广辉孟庆勇李宝田郭营郭亮兵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 K—Rod椎弓根钉-弹性棒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动态钉棒稳定系统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对26例腰椎退行性变疾病患者行手术减压、后路动态钉棒稳定系统固定。随访时间平均11个月,评价术前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根据NaKai标准评价疗效。测量术前术后动态固定节段及相邻节段节段间活动度(ROM),测量手术节段椎间cobb角。结果26例患者均随访,Oswestry评分由术前平均65分,改善到平均28分,手术节段cobb角改善,并保留了一定活动度,治疗优良率为88.5%。结论腰椎后路动态钉棒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良好,可预防和减少融合相邻节段的退变,近期效果满意。
- 母心灵郭小伟潘玉林张华孟庆勇张秀珍
-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后路
- 后路截骨矫形仿生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Kummell病并后凸畸形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观察后路截骨矫形加仿生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Kummell病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经由后路扩大式经椎弓根截骨(mPSO)加仿生骨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1例胸腰椎Kummell病并后凸畸形患者资料,男3例,女8例;平均年龄61.2岁;术前及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以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0~13个月(平均11.4个月)随访。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2.1±0.5)分、(1.1±0.2)分]、JOA评分[(23.6±3.8)分、(25.5±3.2)分]、cobb角(8.1°±1.5°、13.8°±2.1°)分别与术前[(8.1±0.6)分、(12.1±3.6)分、51.3°±9.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A分级末次随访结果:1例由术前C级改善至术后D级,3例由术前D级改善至术后E级;末次随访时患者植骨区均可见骨眭融合,融合率为100%。结论对于进展至合并后凸畸形的胸腰椎Kummell病患者,后路截骨矫形加仿生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 焦云龙潘玉林郭小伟孟庆勇张怀栓杨广辉
- 关键词:胸椎腰椎截骨术后凸畸形
- XLIF手术治疗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 目的 探讨极外侧椎间融合(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治疗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应用XLIF治疗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
- 焦云龙潘玉林郭小伟孟庆勇张猛李宝田
- 关键词:XLIFPLIF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