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静

作品数:45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改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艺术
  • 11篇文学
  • 7篇文化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7篇艺术
  • 7篇思维
  • 6篇形象思维
  • 6篇舞蹈
  • 6篇美学
  • 5篇纳尔逊·古德...
  • 5篇符号学
  • 3篇哲学家
  • 3篇实用主义
  • 3篇主义
  • 3篇民族性
  • 2篇学科
  • 2篇艺术学
  • 2篇意识形态
  • 2篇原始思维
  • 2篇身体美学
  • 2篇文学
  • 2篇文艺
  • 2篇舞蹈批评
  • 2篇现象学

机构

  • 43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中央美术学院
  • 1篇上海戏剧学院
  • 1篇斯特林大学
  • 1篇马凯特大学

作者

  • 43篇安静
  • 1篇杜卫
  • 1篇欧建平
  • 1篇姜宇辉
  • 1篇张晨
  • 1篇刘冉
  • 1篇卿青
  • 1篇黄建新
  • 1篇刘冉
  • 1篇金娟
  • 1篇刘柳

传媒

  • 9篇外国美学
  • 3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江汉论坛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北京舞蹈学院...
  • 2篇济宁学院学报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舞蹈
  • 1篇美与时代(创...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艺术探索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当代舞蹈艺术...
  • 1篇艺术评论
  • 1篇沈阳工程学院...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放的课堂:对文学概论课教学困境的探索与思考
2014年
文学概论课一直是中文专业教学的难点。其原因与中国原发性文艺学学科尚未完全建立、文学概论的互文性、整合性与抽象性以及文学概论课的教学体系发展的相对滞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从建构开放的课堂入手,试图为解决这一教学困境提供有益的思考。
安静
关键词:文学概论教学困境
从1到0:无的冒险,“你毫无意义的形式”
<正>在下面这篇演讲中,我想探索一下西方晚期现代文化中"0"这个概念的优越性。我将通过提出如下观点来完成这个目标:在西方宗教、哲学和文学中,关于"无"的实体(reality of nothing)的兴起,是对"1"这个概...
安德鲁·W·哈斯安静
文献传递
形象思维第一次全国讨论兴起原因再探
2018年
第一次形象思维全国大讨论持续十余年,然而学界对其兴起原因的梳理往往一笔带过。形象思维的兴起与胡风事件存在重要联系。形象思维之于胡风而言是其主观战斗精神的实际展开过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周扬对形象思维内涵的界定变化进一步加剧了以他与胡风为代表的文艺路线的矛盾;建国后,学术界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成为胡风事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形象思维全国讨论的内在推动力。苏联作家尼古拉耶娃论形象思维的文章在胡风事件的转折会议上隆重发行,人手一册,成为形象思维全国讨论的外在推动力。
安静
关键词:形象思维
论高校文学专业教师践行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的途径
2016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未来我国文艺发展的方向。《讲话》中所列举的世界文学巨著以及中国历代文学艺术经典的教学,在高校教育工作中主要由文学专业教师完成。高校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在文艺教学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具体途径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一是以文化的沃土滋养文艺教学,建立"大文艺"的教学理念;二是兼容并包古今中西文艺经典,在课堂传递"中国精神";三是把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人格建构。
安静
关键词:审美意识形态
民族文化符号在北京地铁公共艺术中的历史嬗变与当代使命被引量:1
2015年
"民族性"是北京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首要定位,地铁公共艺术当然也不例外。民族性最终体现为民族文化符号。公共艺术恰当地运用民族文化符号,对城市建设意义深远,可以有效避免千城一面的建设困局。未来北京市地铁公共艺术在发掘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优势方面一定会呈现出更多的精彩!
安静
关键词:北京地铁公共艺术
艺术定义新思维——“何时为艺术”被引量:1
2012年
在"艺术定义"成为当代美学的热点话题时,美国美学家纳尔逊·古德曼认为,对艺术的定义问题要改变提问的角度,从"什么是艺术"转变为"何时为艺术"。"何时为艺术"的建立在古德曼构造的世界观与唯名论基础上,这是"何时为艺术"的理论基础。被构造的世界是多元的,它的构造手段是个体的符号,这是"何时为艺术"的理论内涵。当个体符号具备五个基本特征时,它就是艺术符号。"何时为艺术"提供了艺术定义的新思维,但也有其局限性,对此我们应该作出自己的反思。
安静
关键词:纳尔逊·古德曼艺术定义
通向舞蹈哲学(摘译)
2022年
舞蹈哲学的提出基于我出生在一个几代人与舞蹈保持密切联系的家庭之中。我对现代舞和当代舞的最新发展保持持续的关注,并参与诸多重要的舞蹈演出,对舞蹈的研究从最初的舞蹈批评到思考舞蹈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使舞蹈哲学的提出从一种设想具备了转变为现实的可能性。舞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需要舞者、编舞在表演过程中紧密合作,以舞蹈实践为基础,拓展理解舞蹈的概念和各种论题,是提出舞蹈哲学的现实实践前提。
安静
关键词:舞蹈演出当代舞舞蹈实践舞蹈批评表演过程编舞
从“诗教”的艺术符号学阐释看中华美学的生命精神被引量:3
2018年
《诗经》是一个融汇礼乐文化的综合文本,诗教的实际操作贯穿了人对艺术语言符号的认知过程。这是对诗教进行艺术符号学阐释的合理性依据。诗教的实现手段是艺术,艺术在中国美学体系中获得了本体性地位。这是对诗教进行艺术符号学阐释的哲学意蕴。诗教追求的尽善尽美的艺术理想,使艺术批评不能离开善与美的维度。这是对诗教进行艺术符号学阐释的实践要求。诗教的最终目标是使人成为"仁人",从中可以管窥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
安静
关键词:诗教中华美学生命精神
建构的现代性与超越的当代性:对本土化艺术符号学百年历程的理论审思被引量:7
2021年
艺术符号学本土化的历程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八十年代初步发展,九十年代主要体现为艺术符号学在各个门类艺术中的广泛应用;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艺术符号学无论从基本原理、自主话语系统建构以及批评运用都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本土化艺术符号学的现代性义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中文"符号学"的命名与我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现代艺术体系的建立以及新文化运动以来艺术科学话语共同体的形成紧密联系在一起。本土化艺术符号学超越的当代性体现为:艺术符号学对唯科学认知思维的超越,对我国当代俄苏文艺理论话语模式和语言中心主义的超越,以及对西方美学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研究方式的超越。本土化艺术符号学的现代性与当代性与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语境密切相关,因此这种现代性与当代性共同构成了我国艺术符号学的民族性特征。
安静
关键词:本土化民族性
从“反艺术”的阐释性原则看当代美学的跨学科发展——纳尔逊·古德曼“何时为艺术”的理论意义
2015年
启蒙运动促使了现代美学的诞生,也使美学和艺术披上了神圣崇高的外表而与生活拉开距离。当面对"反艺术"的情况时,现代美学面临失语困境。纳尔逊·古德曼的"何时为艺术"借鉴跨学科的资源,面对"反艺术"坚持阐释性原则,为当代美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安静
关键词:反艺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