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丽楠

作品数:20 被引量:189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强势特色学科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食管
  • 7篇肿瘤
  • 6篇食管癌
  • 5篇预后
  • 5篇术后
  • 3篇贲门癌
  • 3篇细胞
  • 3篇儿童
  • 2篇胸段
  • 2篇胸段食管
  • 2篇胸段食管癌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症
  • 2篇预后分析
  • 2篇预后因素
  • 2篇诊治
  • 2篇生活质量
  • 2篇食管贲门
  • 2篇食管贲门癌

机构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世纪坛医...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宋丽楠
  • 9篇刘巍
  • 6篇侯栋梁
  • 6篇房彤
  • 6篇孙保锦
  • 5篇陈力
  • 4篇关丽云
  • 4篇郝希山
  • 4篇王小玲
  • 4篇王士杰
  • 4篇陈勇
  • 3篇王瑞
  • 3篇刘俊锋
  • 3篇李海欣
  • 3篇孟宪利
  • 3篇晋颖
  • 3篇平育敏
  • 3篇范倩
  • 2篇王培忠
  • 1篇刘巍

传媒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营养学报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段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对行食管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根治术的372例生存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不同因素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以有利于采取相应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方法:通过一般情况问卷、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研制的生存质量核心问卷QLQ-C30、食管癌专用量表OES-18电话、信访患者。选取性别、年龄、户籍等11个变量,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在生存质量得分方面的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这些因素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不同;非自费患者(包括医保、公费、合作医疗等)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困扰大于自费患者;性格外向患者在躯体、情感、认知、社会、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状况方面均优于性格内向患者;患者在知情情况下,角色功能优于不知情的情况,呼吸功能受到困扰较小;精神良好患者在情感功能、呼吸功能、食欲方面较其它两组表现较好,精神较差患者在躯体功能、疼痛、睡眠、便秘方面表现较差;术后1~2年患者的认知功能较好,腹泻的困扰较其它两组明显,术后5年以上的患者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较好。结论:不同因素影响食管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的不同领域,临床上应该采取综合性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刘巍宋丽楠关丽云陈勇王士杰郝希山
关键词:食管癌
丘脑胶质瘤综合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丘脑胶质瘤病例综合治疗的治疗结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12川收治病理确诊的匠脑胶质瘤患者3l例,接受手术近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14例,活检术7例?术后调强放射治疗8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3例;1.8~2.0Gy/次,总剂量48.6~60.0Gv(中位剂量54Gy)。放疗期间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化疗20例。中位随访35.4个月。[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0.6个月,l、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2%、45.2%和36.2%。多因素分析显示WHO分级低、放疗同步化疗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WHO分级和放疗期间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是影响丘脑胶质瘤预后的主要因素,手术在丘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蒋静房彤陈力孙保锦宋丽楠候栋梁
关键词:丘脑肿瘤外科学放射疗法化学疗法
儿童髓母细胞瘤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儿童髓母细胞瘤术后行全脑全脊髓放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并分析放疗期间血液学不良反应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髓母细胞瘤术后行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儿童87例。血液学不良反应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早期放射反应标准评分进行评价。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手术与放疗的时间间隔、放疗间断时间以及全脑全脊髓和后颅窝的照射顺序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1、2、3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95.0%,92.4%和84.9%,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93.7%,89.8%和80.8%。90.8%的患者出现2~3级的白细胞下降。70.1%的患者出现1~2级的血小板下降。1.1%的患者出现3级的血小板下降。16.1%的患者出现1~2级的血红蛋白下降,未出现3~4级的血红蛋白下降。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血小板分级在0~1级和2~4级的3年PFS分别为84.1%和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6,P〈0.05)。血红蛋白分级在0级和1~4级的3年PFS分别为86.6%和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9,P〈0.05);3年OS分别为91.6%和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6,P〈0.05)。中断放疗时间〈3d和≥3d的两组患者3年PFS分别为84.6%和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3,P〈0.05)。结论儿童髓母细胞瘤术后行全脑全脊髓放疗期间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以及由此导致的放疗中断均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侯栋梁房彤宋丽楠孙保锦陈力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预后
BCSG1、C-erbB-2、VEGF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特异基因1(BCSG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别及联合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316份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癌病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BCSG1、C-erbB-2、VEGF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BCSG1、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61.0%,均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ER、PR、肿瘤大小、月经状况、病理类型无关(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为32.2%,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正相关(P<0.05),与ER、PR呈负相关(P<0.05),与月经状况、病理类型无关(P<0.05);BCSG1、C-erbB-2、VEGF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BCSG1、C-erbB-2、VEGF之间两两表达呈正相关,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BCSG1、C-erbB-2、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三者同时高表达提示肿瘤具有更高的侵袭转移能力。
孟令华刘巍宋丽楠王小玲
关键词:乳腺肿瘤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髓母细胞瘤术后全中枢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血液学毒性的比较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比较髓母细胞瘤术后全中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常规放疗的急性血液学毒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82例髓母细胞瘤术后患者,分为IMRT组20例,常规放疗组62例。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CommonTerminology Criteria Adverse Events,NCI-CTCAE)4.0版进行血液学毒性分级,分为轻度抑制(0~Ⅱ度)和重度抑制(Ⅲ~Ⅳ度)。进一步选取IMRT组定位CT图像,模拟常规放疗计划,比较两种放疗正常组织的受量。结果放疗期间IMRT组与常规放疗组WBC、PLT、Hb下降率分别为100.0%、95.0%、85.0%和100.0%、56.5%、53.2%,两组PLT、Hb下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重度抑制的WBC、PLT、Hb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95.0%、55.0%、10.0%,常规放疗组重度抑制的WBC、PLT、Hb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56.5%、0.0%、1.6%,两组WBC、PLT下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12例(60%),常规组6例(9.7%)因血液学毒性中断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放疗开始后1~2周内开始出现WBC下降,其最低值常见于放疗第3~4周。IMRT较常规放疗正常组织高剂量体积降低,在心脏、肺脏、肝脏和肾脏保护上更有优势。结论IMRT较常规放疗具有物理学和剂量学优势,但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程度重,中断率高,需引起重视。
杨慧侯栋梁孙保锦宋丽楠房彤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血液学毒性
分化抑制因子1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NAbinding and/or differentiation-1,Id-1)蛋白在人类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人类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从1979-2008年全文中出现"Id-1"和"癌"的文献共25 318篇,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总库中从1994-2008年全文中出现"Id-1"和"癌"的文献共15 212篇,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从1995-2008年以"Id-1"为自由词共检得外文文献129篇,PubMed数据库中迄今包含"Id-1"的癌症有关文献155篇。选择中外文核心期刊中以Id-1在各类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为主题的文献作为本综述的主要参考。结果:Id-1蛋白是细胞分化的负性调节因子,具有癌蛋白的属性,通过抑制细胞分化、推进细胞周期进程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近年的研究显示,Id-1蛋白与人类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是影响恶性肿瘤预后的新指标,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作用靶点。结论:有关Id-1蛋白的研究有可能为人类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发展新的抗癌药物作用靶点。
宋丽楠刘巍
关键词:基因肿瘤转移
1526例胸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分析(附1996~2004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随机抽样报告)被引量:48
2008年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分析胸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及规律,探究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随机抽取1996年1月~200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胸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病例1526例,建立患者临床资料Access数据库。选取年龄、肿瘤部位、肿瘤长度、病理类型、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周围器官受侵和标本残端8个临床特征因素,对每一因素进行分层,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包括胸腔和腹腔;胸上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和胸腔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呈上下双向;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食管旁淋巴结、贲门旁淋巴结和胃左动脉淋巴结转移,其转移率和转移度均显著高于胸上段和胸中段食管癌(P<0.0125)。贲门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程度显著高于胸段食管癌。贲门癌组贲门旁和胃左动脉淋巴结的转移率和转移度显著高于食管癌组(P<0.05);贲门癌胸腔食管旁淋巴结也易发生转移,转移程度与胸段食管癌相似。食管旁淋巴结的转移率和转移度在贲门癌和胸段食管癌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标本残端情况对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胸上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及胸腔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呈上下双向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胸腔、腹腔淋巴结转移,贲门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腹腔,食管旁淋巴结也易出现转移。胸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清扫应引起重视,胃左动脉淋巴结同样是清扫中最需要关注的,贲门癌食管旁淋巴结的清扫不容忽视。随着肿瘤长度、浸润深度的增加以及脉管瘤栓和残端癌细胞的出现,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刘巍郝希山陈勇李海欣王士杰王培忠范倩晋颖关丽云宋丽楠平育敏孟宪利王瑞刘俊锋王小玲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
4329例手术后食管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了解食管癌在河北省南部地区的发病情况,探究其发生发展现状。方法:选取1996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手术的食管癌患者共4329例,收集其病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十年来平均发病年龄有上升的趋势(P<0.05)。鳞癌构成比有下降趋势(P<0.05),小细胞癌构成比有增多趋势(P<0.05)。临床分期Ⅱ期患者构成比下降(P<0.05),而Ⅳ期患者构成比增加(P<0.05)。上、中、下段各发病部位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期构成比及淋巴结转移率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地区食管癌患者就诊偏晚,鳞癌构成比下降,小细胞癌构成比上升,而腺癌由于发病率较低,10年来构成比未见明显上升趋势。
刘巍郝希山晋颖李海欣宋丽楠王士杰王培忠陈勇范倩关丽云平育敏孟宪利王瑞刘俊锋王小玲
关键词: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
定位CT图像和CT/MR扩散加权成像融合图像对食管癌放疗GTV勾画的比较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比较定位CT图像和CT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 DWI)融合图像(CT/MRDWI)对食管癌放疗GTV勾画的差异.方法 收集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0例行根治性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由6名放疗科医师分别在Pinnacle工作站的定位CT图像上和CT/MR DWI融合图像上勾画食管癌原发灶GTV,不包括转移淋巴结.计算GTV体积的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CV=标准差/均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Ratio=最大值/最小值).比较两组间GTV体积的变异系数CV和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Ratio)的差异.结果 CT图像上勾画的GTV体积最大差值为55.71 cm3,CT/MR DW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体积最大差值为13.89 cm3(F=12.80,P<0.05),两组GTV体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30±0.08和0.11±0.04,两组GTV体积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分别为2.38±0.62和1.34±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2、-3.92,P<0.05).结论 和定位CT图像相比,CT/MR DWI图像融合显示食管癌GTV较为直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判断病变范围的一致性,从而减少不同医师间勾画靶区差异性.
侯栋梁房彤刘博宋丽楠孙保锦陈力
关键词:靶区勾画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31例颅内室管膜瘤术后放射治疗的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讨论颅内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1例颅内室管膜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18岁(3—60岁);17例患者行手术全切,14例患者行次全切除;平均放疗剂量53.9Gy(48.6~60Gy);观察疗效,分析患者3和5年的疾病无进展时间,总生存时间。对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手术切除情况、病理分级、放疗方式、放疗剂量、辅助治疗8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中位随访51个月。7例患者术后放疗后复发,5例为原位复发,2例发生全中枢播散。死亡患者6例,其中4例为儿童第Ⅳ脑室间变性室管膜瘤患者。3和5年的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80.6%和75.9%,3和5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83.9%和76.2%。手术全切组(17/31)和次全切除组(14/31)的3年和5年PFS分别为94.1%和64.3%,90.9%和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85、6.311,P〈0.05);手术全切组和次全切除组的5年0s分别为83.3%和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8,P〈0.05)。放疗剂量≤55Gy和〉55Gy两组患者的5年PFS分别为64.2%和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P〈0.05)。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手术是室管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部分切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患者,术后放疗是最重要的辅助手段。手术切除程度和放疗剂量影响室管膜瘤患者预后。
宋丽楠房彤孙保锦侯栋梁陈力
关键词:室管膜瘤手术预后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