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蕾

作品数:11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气候
  • 2篇生态
  • 2篇生态产品
  • 2篇气候风险
  • 1篇低碳
  • 1篇地缘
  • 1篇政府
  • 1篇政治
  • 1篇智慧城市
  • 1篇中巴
  • 1篇韧性
  • 1篇生态产业
  • 1篇生态产业化
  • 1篇适应性
  • 1篇水资源
  • 1篇水资源管理
  • 1篇内生
  • 1篇内生性
  • 1篇破解
  • 1篇气候变化

机构

  • 10篇中国浦东干部...
  • 7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1篇宋蕾

传媒

  • 3篇社会科学
  • 1篇人民论坛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城市问题
  • 1篇理论视野
  • 1篇理论探索
  • 1篇中国浦东干部...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碳社区行动能力评估:从行为转变到社区系统转变被引量:1
2014年
个人低碳行为的转变遭遇四种困境,即集体效应困境、社会习俗困境、社会-技术体系困境和心理困境。要破解四种行为困境,需要促进社区系统的低碳化,从而为集体行为的转变提供具有孵化作用的"小生境"。研究构建社区行动能力的评估框架,研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社区系统低碳转变能力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低碳社区发展需要建立在政府、企业和NGO组织的协同构建上,但其关键是增加社会资本存量。
宋蕾
关键词:次区域
上海市居民的气候风险认知及适应能力被引量:4
2014年
社区居民的风险认知程度是其参与气候适应性建设的基础,其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年龄、教育、收入水平等内生性因素,也包括所处区的受灾频率和社会脆弱性等外生性因素。研究随机抽取366份上海市社区样本,用以分析社区居民对风险的认知程度及其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风险认知方面,虽然上海市居民对气候风险的影响有一定认识,但整体偏弱;社区居民所受的教育程度、所在社区的地理区位因素对社区居民的风险认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在适应行为方面,虽然社区居民偏好主动性适应,愿意通过增强疾病抵抗力和改善家庭生活设施来提高其适应风险的能力,但社区公共基础设施的适应性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政府的公共投入。
宋蕾
关键词:气候风险
低碳规制的“效率困境”内生性因素分析——基于“认知-态度-行为”模型的调研被引量:2
2012年
"十一五"期间,我国低碳发展取得重大成绩,但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措施遭遇了"政策供给高成本"和"生活模式高碳化"的激励效率困境,低碳规制效率呈现出"中央-地方-公众"逐层递减的现象。政府作为低碳治理的核心行动者,其低碳理念、行动偏好和行动意愿是导致低碳规制产生效率损失的内生性因素。政府低碳治理的问卷分析表明,目前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低碳意识,但在低碳理念、治理动力和规制偏好上存在博弈性偏差。
宋蕾
都市密集区的气候风险与适应性建设——以上海为例被引量:6
2012年
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灾害正在挑战都市密集区的气候风险管理能力。气候脆弱性评价和适应性建设需求是气候风险管理及政策制定的关键。研究着重探讨都市密集区的气候风险特殊性及其脆弱性影响因素。此外,研究基于参与式利益相关者分析法,以上海为例,分析了都市密集区利益相关者对气候风险的认知和适应需求差异。上海最主要的致灾因子为台风、暴雨和热浪,它们对上海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交通物流、能源供给、农业发展和城市积涝。在适应需求方面,上海居民对高温适应需求较高,气象专家更关注农业的气候适应,上海市政管理者最关注暴雨洪涝的风险管理。研究结果表明:都市密集区的气候风险主要来自于:沿海地理区位的气候高敏感性、城市人口老龄化和高密度造成的人口的脆弱性、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恢复力不断下降造成的生态脆弱性和经济结构的气候脆弱性。总体而言,都市密集区在增量型适应建设具有较大空间,而上海的适应性建设应特别注重社区适应能力和城市生态适应能力的建设。
宋蕾
关键词:气候风险
破解政府治理高碳的“效率困境”——基于“认知-态度-行为”模型的调研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政府在激励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低碳发展中起着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治理高碳的效率却存在着"中央-地方-公众"逐层递减现象。从"认知-态度-行为"模型来看,政府治理高碳能力受到低碳发展的价值观、治理高碳的行动意愿、政策供给的偏好影响。目前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低碳意识,但由于存在认知差异和获取信息、资金和技术的能力差异,导致治理高碳的政策供给和价值理念在"自上而下"的传导过程中呈现出"效率困境"。因此,要进一步提升政府的气候风险意识,建立气候减缓与气候适应的协同机制,从单纯强调政策主导转向促进企业等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激发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治理高碳中的重要作用。
宋蕾
关键词:问卷调查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共生系统与协同治理被引量:6
2022年
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是“两山”理念在自然资源价值产生、显性化和资本增值的过程中的客观体现,也是“两化”路径协同的一种商品价值表述。目前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生态产品供给的不可持续性、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的要素不匹配、以及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难题。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共生系统。共生系统中微观要素(行动者、资本、自然资源、社会基础设施等)参与生态产品的价值链协同共建,因此,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需要多元系统的协同性、整体性治理,包括自然资源系统的多样化协同、社会经济系统的要素协同,以及多元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行动协同。
宋蕾
关键词:生态产品
智能与韧性是否兼容?--智慧城市建设的韧性评价和发展路径被引量:36
2020年
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态,与城市韧性提升具有内生性关联。但信息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系统中的嵌入,并不能必然获得城市的健康和安全发展。因此,研究智慧城市的韧性建设路径对提高城市安全和智慧城市建设效率都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型,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韧性提升的显著性。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对社会韧性的提升作用最显著,但社会赋权存在明显短板;智慧城市建设对基础设施韧性具有积极作用,但环境、能源、农业领域的韧性红利不显著;智慧城市建设对增加经济"冗余度"尚不明晰,大数据产业化和传统行业的数据化转型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宋蕾
关键词:智慧城市
水资源管理中的气候适应和减缓行动的协同效益分析:以长三角都市密集区为例
研究目的:气候减排和适应的协同是一种双赢决策,两者之间存在正向、负向和中立的协同作用关系。城市水资源管理是城市开展减排和适应协同管理的重点领域。如阶梯电价等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而且可以减缓热岛效应;城市地下管网改造、泄洪及...
宋蕾
气候政策创新的演变:气候减缓、适应和可持续发展的包容性发展路径被引量:9
2018年
在二十多年间,全球气候政策创新呈现出一条清晰可辨的演变轨迹:从单一政策向协同政策转变。"后巴黎"时代,全球气候治理更对减缓、适应和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治理提出新要求。三者之间的包容发展所呈现出的系统性和成本效益对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进气候减缓、适应和可持续发展的包容性发展要关注气候风险、生态环境和政策规制等影响因素。协同规划、智慧城市建设等系统性城市治理方式是促进气候包容发展的治理路径,但生态环境的良性治理对气候兼容发展的积极作用也不容忽视。
宋蕾
关键词:气候变化
不纯正不作为犯基本问题研究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问题历来是刑法理论中的难题,自从成文法时代以来,它就进入了人们的研究领域,至今其中的诸多问题在理论上仍歧见纷呈、备受争议。因此,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理论仍有进一步研究之必要。为了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罪领域的有关...
宋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