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应用胰岛素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
- 一、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入选的研究对象共44例,均来自2006年11月-2007年12月期间天津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住院病人,均为无血缘关系的天津地区汉族人。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新诊断...
- 宋轶萱相莉李金荣
- 文献传递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基因Pro387Leu突变与天津地区汉族不同糖耐量水平人群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观察天津地区汉族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1B(PTP1B)基因外显子9单核苷酸Pro387Leu多态性分布情况,探讨其基因分布与不同糖耐量水平人群的相关性。
方法:研究对象共327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
- 宋轶萱
- 关键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糖耐量
- 文献传递
- 度拉糖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36
- 2020年
- 目前,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GLP-1受体激动剂是一类新型作用靶点的降糖药物。新型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度拉糖肽具有改善血糖水平、降低患者体质量、每周注射1次的临床应用特点,同时该药物也具有胃肠道不适等相关的不良反应。对度拉糖肽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供临床医生参考。
- 郑晓辉宋轶萱史桂玲赵振营周存霞张继红孙秀颖
- 关键词:GLP-1受体激动剂2型糖尿病
- 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和正常对照者100名,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DPN组(109例)和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91例).通过ELISA法测定25 (OH) D3水平,常规测定肝、肾功能,HbA1c,血脂,血钙、磷,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25 (OH) D3与各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DPN组和DPN组25 (OH) D3水平降低,DPN组降低更加明显(F=202.265,P<0.01),且DPN组维生素D缺乏患者比例(76.1%)明显高于NDPN组(47.3%)(x2=17.763,P<0.01).维生素D水平与DPN、病程、年龄、性别、空腹血糖、HbA1c、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 h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均呈显著负相关(r=-0.315~-0.144,P均<0.05),而与血钙呈正相关(r=0.193,P=0.00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缺乏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64,95% CI:1.950 ~6.511,P<0.001).结论 维生素D缺乏是DPN的独立危险因子,并可能在2型糖尿病及DP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 范乐平宋轶萱邱慧娜朱杰林静娜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维生素D缺乏周围神经病变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胰岛素治疗组及IGF-1治疗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干预10周处死大鼠测定心重指数、血清胰岛素和IGF-1水平.取部分左心室组织HE染色及Masson染色,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IGF-1受体(IGF-1R)水平.结果 IGF-1及胰岛素治疗后大鼠心重指数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清IGF-1水平明显下降,IGF-1治疗组血清IGF-1水平明显升高.HE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大鼠出现心肌组织病变,IGF-1及胰岛素治疗后大鼠心肌组织病变情况明显改善.TUNEL结果显示IGF-1及胰岛素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较糖尿病模型组明显下降.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IGF-1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IGF-1治疗组较糖尿病模型组明显减低,胰岛素治疗组IGF-1R水平较糖尿病模型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IGF-1治疗能够改善心肌间质纤维化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糖尿病心肌病有治疗作用.
- 李静波林静娜宋轶萱相莉毋中明
-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纤维化凋亡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基因Pro387Leu突变与天津地区汉族不同糖耐量水平人群的相关性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汉族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基因外显子9单核苷酸Pro387Leu多态性分布情况及其与不同糖耐量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来自天津地区的汉族327例患者分成初次诊断2型糖尿病(T2DM)组、糖耐量异常(IGT)组和糖耐量正常(NGT)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PTP1B(Pro387Leu)多态性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基因型别临床及生化指标。结果:本组人群中的基因突变均为杂合子突变型(PL型),未发现纯合突变型(LL型),基因型PP、PL分布情况在3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P、PL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L型明显高于PP型(P<0.05或P<0.01)。结论:天津汉族人存在PTP1B基因外显子9Pro387Leu单核苷酸多态性,其多态性与不同糖耐量水平人群无相关性,而与肥胖有相关性。
- 宋轶萱樊继援张鹏邱明才
- 关键词: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限制性片段长度葡糖耐受不良胰岛素抗药性
- 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探讨
- 目的 高尿酸血症与同样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入选的研究对象为31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存在高尿酸血症分为高尿酸血症(HUA)组和非高尿酸血症(NUA)组,分别测量:一般指标,生化指标,胰岛素释放...
- 宋轶萱王宝玉相莉王钰李金荣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 李静波宋轶萱相莉毋中明林静娜
- 早期应用胰岛素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
- 2008年
-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44例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胰岛素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并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胰岛素治疗后本组患者的胰岛功能测定显示0、30、60、120和180 min的血清胰岛素和C肽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HOMA-β明显升高,HOMA-IR有所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体质指数(BMI)有所升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可使胰岛素分泌减低的初次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尽早恢复功能。
- 宋轶萱相莉李金荣
- 关键词:胰岛素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葡萄糖毒性
-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
- 2016年
-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非传染性疾病。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增加,它不仅给患者本人和家庭带来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还给个人、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积极治疗糖尿病是当务之急。
- 宋轶萱
-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监测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