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飚

作品数:30 被引量:201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语言文字
  • 7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文化
  • 4篇英汉
  • 4篇英汉对比
  • 4篇社会
  • 4篇翻译
  • 3篇译事
  • 3篇英汉对比研究
  • 3篇语言
  • 3篇语义
  • 3篇增订本
  • 3篇中西
  • 3篇中西文化
  • 2篇大学生
  • 2篇当今大学生
  • 2篇断想
  • 2篇升沉
  • 2篇求真
  • 2篇中西文化交流
  • 2篇外语
  • 2篇名家

机构

  • 23篇上海海事大学
  • 5篇南洋理工大学
  • 4篇上海建桥学院
  • 3篇上海海运学院
  • 2篇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

  • 30篇左飚
  • 6篇谭慧敏
  • 2篇凌定胜
  • 1篇董剑桥

传媒

  • 4篇上海翻译(中...
  • 3篇外语与翻译
  • 3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外语教学与研...
  • 2篇中国外语
  • 2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外语界
  • 1篇社会科学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英语研究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翻译论坛
  • 1篇中国英汉语比...
  • 1篇中国英汉语比...
  • 1篇中国英汉语比...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译事双“无”议
译事双"无",即"译无定法"和"译无止境",鲁迅是译事双"无"的倡导者。本文论述了"译无定法"与"译无止境"的关系:"译无定法"表示译者对翻译方法的不断探索,"译无止境"表明译者对翻译质量的不懈追求;"译无定法"的信念产...
左飚
文献传递
译事双'无'议
译事双"无",即"译无定法"和"译无止境",鲁迅是译事双"无"的倡导者。本文论述了"译无定法"与"译无止境&q...
左飚
当今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及中西文化交流断想被引量:15
2005年
本文是一个针对当今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的报道。调查围绕群体与个体价值取向展开,试图了解当今大学生在对待家庭与个人、集体与个人、依存与自立、权利与义务、人生目的与行为准则等方面的不同观念和态度。在此基础上,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及中西文化交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改变所产生的影响做了初步分析,并结合当今社会的现状对文化交流及价值观重建提出了一些设想。
左飚
关键词:文化差异价值观社会现实
词汇语义与社会文化——“同志”的词义演变所引发的思考
英国散文家赫兹里特(1985:209)指出:"词汇的力量不在词汇本身,而在词汇的应用。"美国哲学家爱默森(1963:490)说:"语言也是行动,而行动也是一种语言。"一个语词虽不能构成系统,但它的"行动"和"应用"过程中...
谭慧敏左飚
文献传递
《论语》的名家译句比较与评说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对《论语》译句的比较分析表明:1、古代经典的艰深含义,译者的阐释分歧、变化视野及表达差别等所造成的文本意义的相对性和翻译的开放性,为典籍翻译提供了复译和质量提升的广阔空间。2、不同翻译策略可视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交叉运用,切忌刻板拘泥。3、中西译者具有各自的母语优势,中国译者长于理解,西方译者优于表达,如中外译者合作,优势互补,可产生上乘典籍译品。4、典籍翻译意义深远,青年译者应敢于挑战权威、加入复译经典的行列。
左飚凌定胜
关键词:论语翻译策略复译
环性与线性:中西文化特性比较被引量:51
2001年
左飚
关键词:环性中西文化
论文化的可译性被引量:44
1999年
一、从“龙”的翻译说起大凡论及中国文化,人们总不免提起“龙”。四海之内的中国人都把自己看作是“龙”的传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神圣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标志。汉语中与“龙”有关的词语无一不是褒义词,如“龙腾虎跃”、“龙飞凤舞”等。中国文化常...
左飚
关键词:TRANSLATABILITYUNTRANSLATABILITYCULTURECONVERSION
关于ESP教学理念的“是”与“非”——读卢思源与蔡基刚相关论述的启示被引量:4
2018年
通过分析卢思源与蔡基刚两位学者的相关论述,揭示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理念的以下"是"与"非":ESP的"专门"是指"用途"而非"英语";ESP是语言课程而非专业课程;ESP应主要培养专业学习技能及较高层次的交际技能而非日常的社会交际技能;ESP教学应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替身"或"本身"而非"延伸";ESP教材特别强调的是真实性而非循序性;ESP教师应是多重角色集于一身者而非单纯的授课者。
左飚
关键词:ESP教学替身多重角色
对比研究论著写作探析——以《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为例
《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具备一般论著的共同特征——科学性、创新性、条理性和规范性。所谓科学性,表现为论点正确,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反映客观规律;有清晰合理的框架及缜密的内在逻辑联系。所谓创新性,表现为有某种创新因素,或提出新...
左飚
文献传递
语言选择与文化认同——新加坡华人语言与文化发展轨迹刍议被引量:1
2006年
对新加坡华人语言与文化发展的轨迹进行了研究。新加坡各方言群体尽管操不同的语言,但各种方言毕竟同属汉语,各方言群体尽管展现了不同的地缘文化,但这些地缘文化也同属于中华文化。
左飚谭慧敏
关键词:语言文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