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晓娇
- 作品数:28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基于黄曲霉毒素合成关键基因αflR的产毒菌株鉴别分析
- 黄曲霉毒素是真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类可致癌、畸形突变生物毒素,其毒性组分最主要是由曲霉属,特别是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产生菌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可污染储藏的谷物和熟食制品,如奶酪等,除了防控...
- 孙长坡杨生瑞路子显伍松陵常晓娇
-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
- 伏马毒素生物合成和降解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3年
- 伏马毒素(Fumonisins,FBs)一种由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轮状镰孢菌(Fusariumverticillioides)、多誉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其他一些镰孢菌种产生的水溶性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玉米等农产品中,在较低的浓度范围内,可干扰植物正常生理代谢功能,不仅会造成农业经济损失,其严重的致癌性对人畜危害极大,因此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国际上对伏马菌素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通过对产伏马菌素菌株的遗传学研究,鉴定出与伏马菌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及合成协同调节基因簇。本文介绍了伏马毒素的理化性质,以及伏马毒素作用机理,生物合成途径。阐述了伏马毒素生物合成的基因序列群以及基因簇的表达方式。论述了伏马毒素的降解方法,并为今后伏马毒素生物工程降解研究提出了建议。
- 徐瑾伍松陵常晓娇沈晗孙长坡
- 关键词:伏马毒素脱毒
- 两种强启动子在枯草芽孢杆菌中调控表达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通过玉米赤霉烯酮(ZEN)降解酶基因ZLHY6的表达水平及降解酶的活性评价,比较了两种组成型强启动子P43与Plap S调控异源基因表达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 168中,Plap S调控的降解酶基因得到了高效表达,在发酵12 h时降解酶活性达到最高值,酶活为219.02 U/m L。由启动子Plap S介导的ZEN降解酶基因表达载体p WBZ7可以在Bs 168中稳定遗传,为降解酶的高效分泌表达奠定了基础。
- 周艳敬常晓娇吴子丹伍松陵孙长坡
-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枯草芽孢杆菌启动子
- 一株食吡啶红球菌在降解玉米赤霉烯酮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食吡啶红球菌在降解玉米赤霉烯酮中的应用,属微生物领域。该食吡啶红球菌(Rhodoccus phridinivorans),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825。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所述的食吡啶红球菌...
- 伍松陵孙长坡常晓娇沈晗任保中吴子丹
- 储备粮减损生物测防新技术和仪器研发
- 吴子丹孙长坡伍松陵唐芳宋伟林家永蔡静平张艳束长龙曹阳闫培生马榕常晓娇
- 该课题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DA0B05),经过三年的联合攻关和潜心研究,筛选出主要反映储粮品质变化的特征挥发性物质,建立小麦、稻谷、玉米主要挥发性成分信息数据库,通过建立电子鼻快速检测小麦、稻谷、玉米...
- 关键词:
- 关键词:储备粮
-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5
- 2013年
- 从全国各地的土壤、污水、受污染的玉米、家畜肠道粪便等134份样品中分离得到1 628株菌落形态各异的微生物。通过以玉米赤霉烯酮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高通量筛选,获得8株降解玉米赤霉烯酮效果良好的菌株,其中2株降解效果较高,分别命名为Y64-3和Y84-7,降解率分别为60.08%和54.90%。经初步鉴定两株菌株均为芽孢菌。
- 黄哲孙长坡伍松陵常晓娇屈凌波
-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降解
-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制剂的贮藏及应用稳定性研究
- 2018年
- 本试验旨在通过添加最优的化学稳定剂提高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水剂的贮藏稳定性,并研究温度、空气、光照对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粉剂贮藏稳定性的影响。在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水剂的贮藏稳定性研究中,通过在不同温度下优化化学稳定剂的组成,筛选出3种提高酶稳定性的化合物明胶、甘油、聚乙二醇400,最佳配比为20%甘油(v/v)、5%聚乙二醇400(v/v)、0.5%明胶(w/v),使酶制剂水剂的活力经40℃储存30 d后基本不降低;对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粉剂贮藏条件的研究发现,在4℃、真空、避光条件下,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粉剂的贮藏半衰期可达300 d,且经过模拟胃肠液处理后该酶制剂仍具有较好的降解活性。本研究为该酶制剂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为玉米赤霉烯酮污染饲料的安全脱毒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 常晓娇王浩宇孙晶刘虎军孙长坡
- 关键词:贮藏稳定性
- 一株伏马毒素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3
- 2017年
- 以伏马毒素FB_1为唯一碳源,采用富集培养法从污泥样品中分离到1株高效降解FB_1的菌株。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该菌在液体无机盐培养基(MSM)中对FB_1有良好的削减能力,5 d内可将25μg的FB_1完全降解。通过对该菌的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试验,最终鉴定为鞘氨醇盒菌(Sphingopyxis sp.),命名为ASAG22。ASAG22细胞内产生的活性物质将FB_1降解为4种质荷比分别为406.352 7、288.209 9、264.182 7和220.156 9的新物质,且该活性物质经蛋白酶K处理而失去活性。
- 杨朋飞常晓娇伍松陵王峻王楠希屈凌波孙长坡
- 关键词:伏马毒素生物降解
- 二氧化氯对几种主要真菌毒素的降解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lO2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和伏马毒素B1(FB1)4种主要真菌毒素的降解作用,结合粮食加工工艺及ClO2的使用状态,评价了其在液体和气体2种状态下对玉米粉及其副产物中ZEN的降解效果.结果 表明,500 mg/L ClO2对10μg AFB1、25 μg ZEN、25μg FB1处理24 h,降解率分别为100%、100%、66%,而对DON无降解效果.对污染玉米及其副产物中ZEN的降解能力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为中性的玉米粉样品,采用液体浸泡的方法降解效果更好,300 mg/L的ClO2处理5h即可把ZEN的含量从7 073 μg/kg降至495 μg/kg;而对于pH值为4、ZEN含量为7 646μg/kg的燃料乙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醪样品,处理20 h的ZEN降解率为57%.
- 常晓娇王峻孙长坡刘虎军伍松陵孙晶吴子丹
- 关键词:二氧化氯真菌毒素降解化学脱毒
- 利用PCR-RFLP方法鉴别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株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开发一种精准度高、灵敏性好、简便快捷的鉴别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株的方法,为粮食储藏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早期预警,为食品工业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为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生物防治提供无毒微生物来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以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eus)、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jae)的黄曲霉毒素合成基因簇中的关键调控基因aflR及其启动子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对黄曲霉毒素可能产生菌株进行鉴别分析研究;为进一步验证PCR-RFLP方法对产毒菌株区分结果,利用大豆培养基对上述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并利用HPLC方法测定了菌株产毒能力。【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可能产生菌株的aflR高度同源,但启动子和结构基因的部分碱基出现了规律性变异,并导致了限制性酶切图谱中的NheⅠ、PvuⅡ和HincⅡ等限制性酶切位点的改变;通过提取各菌株基因组DNA,PCR扩增得到aflR和启动子序列片段,测序得知片段长度分别为798 bp和515bp;PCR-RFLP鉴定结果表明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aflR启动子片段经NheⅠ酶切后得到176 bp和339 bp 2个片段,不产毒菌株无该限制性酶切位点;试验进一步对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aflR结构基因的分析发现,利用HincⅡ分别处理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aflR的结构基因,可以分别得到3个片段(387、250和161 bp)和2个片段(548、250 bp);利用PvuⅡ分别处理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aflR结构基因,可以分别得到2个片段(652、146 bp)和3个片段(413、239和146 bp);产毒试验表明,米曲霉菌和酱油曲霉菌不产生黄曲霉毒素,PCR-RFLP分析表明不产毒的黄曲霉菌的确丧失了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能力;产生黄曲霉毒素各曲霉菌株之间产毒能力差异显著,不但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总量高低相差几十倍,其产生
- 孙长坡常晓娇伍松陵沈晗
-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PCR-RF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