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新国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厦门地区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厦门地区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手术的3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将患者按照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4例)与淋巴结未转移组(290例)。对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3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0.49%(34/3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病理类型为非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学分级为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术前癌抗原125(CA125)≥35 U/ml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术前CA125水平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9、0.661、0.627、0.891、0.710,多指标联合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969。结论 年龄≥50岁、病理类型为非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学分级为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术前CA125≥35 U/ml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多指标联合运用可以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为临床医生指导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效帮助。
- 兰小英房丽丽庄新国陈海明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
- 流感嗜血菌及卡他布兰汉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药敏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流感嗜血菌和卡他布兰汉菌的临床特征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580株流感嗜血菌和185株卡他布兰汉菌进行分析,细菌鉴定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分析系统,药敏检测采用ATBTM HAEMO药敏条,β-内酰胺酶检测采用Cefinase纸片,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流感嗜血菌与卡他布兰汉菌主要来自儿科住院患儿,以≤4岁儿童为主,流感嗜血菌和卡他布兰汉菌的高发季节分别为春季和冬季;流感嗜血菌产β-内酰胺酶率为47.1%、流感嗜血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52.1%,对头孢克洛、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四环素耐药率≥15.0%;流感嗜血菌的产β-内酰胺酶菌株和非产β-内酰胺酶菌株均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80.0%;卡他布兰汉菌产β-内酰胺酶率为52.9%,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8%,其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利福平、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5.0%。结论流感嗜血菌和卡他布兰汉菌主要来自儿科患儿,检出率受季节变化影响;其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流感嗜血菌有较高的β-内酰胺酶检出率,但对临床常用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的敏感性较高。
- 庄新国马晓波张加勤宋秀宇
- 关键词:流感嗜血菌卡他布兰汉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