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书纬
-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加坡国立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也说白描——兼论鲁迅小说中描写语言的风格被引量:3
- 2005年
- 本文着重论述了鲁迅小说中白描技法的使用及其所体现的美学追求,以及这种美学追求产生的思想原因。并对鲁迅小说中描写语言的特色,进行了简要分析。
- 庞书纬
- 关键词:白描木刻
- 以“中国”的方式想象中国被引量:1
- 2011年
-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王德威,三联书店,20102006年秋,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教授王德威应邀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做了题为"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的系列讲座,笔者当时作为听众之一,聆听了全部6次演讲和两次座谈。4年之后,讲座讲义经过整理。
- 庞书纬
- 关键词:中国现代性抒情传统三联书店
- “常”与“变”的博弈——关于中国电影中的雷锋形象被引量:3
- 2011年
- 本文以不同时期三部雷锋题材的电影作品《雷锋》《雷锋之歌》和《离开雷锋的日子》为个案,通过史料梳理与文本分析,揭示三部作品中不同的主题设置、内容选取和美学风格与其各自拍摄与接受的历史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雷锋》回应了60年代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处于艰难恢复之中的历史背景,同时承袭了"十七年"电影中常见的英雄成长母题;《雷锋之歌》回应了"文革"时期阶级话语不断激化以及中苏关系日益紧张的历史事实;而《离开雷锋的日子》则以"仪式化"的文本方式,通过对雷锋形象中助人为乐精神的强调,实现了对文本与现实之间鸿沟的想象性弥合。
- 庞书纬
- 关键词:《雷锋》
- 以“中国”的方式想象中国——读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兼谈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汉学化”问题被引量:5
- 2011年
- 2006年秋,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教授王德威应邀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做了题为“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的系列讲座,笔者当时作为听众之一,聆听了全部六场演讲和两次座谈。4年之后,讲座讲义经过整理,由三联书店以《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之名出版。如今研读这部著作,王德威教授的儒雅风度,以及北大中文系师生的积极参与,依旧历历在目。
- 庞书纬
-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性抒情传统汉学家
- 《狼图腾》的市场运作与文化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通过对畅销书《狼图腾》进行史料梳理和文本分析,可以看出这部杂糅文学与学术的写作方式在内容上并不具有畅销书特质的作品获得畅销的原因。"从‘好书原则’到‘好卖原则’"、"别具一格的运作模式"、"独出心裁的运作方式"、"迎合时尚的内容形式"四部分,分别从背景、体制、运作方式与内容形式四个方面,对《狼图腾》一书的畅销进行全面解析,从中揭示出日益市场化的当下文学出版重新定位的可能性。
- 庞书纬
- 关键词:《狼图腾》文化分析出版
- 小说·电影·现代性——以小说《海上花列传》和电影《海上花》为中心被引量:1
- 2009年
- 以印刷资本为依托的现代小说,其生成直接服务于建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意识形态的诉求。成熟于资本国际化时期的电影,全球化成为其必须面对的语境。在中国当下,小说与电影面临着共同的困境,以电视、网络等新型大众传媒为载体的现代娱乐及其产业发展,对小说和电影的冲击不言而喻。以小说《海上花列传》和电影《海上花》为个案,以安德森的民族国家理论和萨义德的东方学理论为依据,史料分析与文本细读结合,借此解析小说和电影两种叙事媒介在现代性历史中的不同作用。
- 庞书纬孔庆东
- 关键词:小说电影《海上花列传》《海上花》
- 朝圣之旅——“内部东方主义”视野下的沈从文湘西小说被引量:5
- 2008年
- "帝国的持久性是由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双方维持的,而且每一方都有从自身的视角、历史感、情绪与传统出发,对他们的共同历史做出的一套解释。"①的确,任何规训话语的建构,都是在规训者与被规训者的共同参与下实现的——被规训者的参与,构成了一个自我"他者化"的过程。作为意识形态的"内部东方主义",其生成同样离不开上述二者的共同参与。本文尝试以"内部东方主义"为视角透视沈从文的湘西小说,着重揭示其"湘西人"文化认同背后所遮蔽的自我他者化、东方化的意识形态诉求。
- 庞书纬
- 关键词:意识形态
- 《红河谷》:国族寓言与文化焦虑
- 2011年
-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之一的《红河谷》对藏文化带有"原初主义"倾向的追寻,体现了90年代以少数族群话语为资源,缓解文化焦虑,重构国族认同的意识形态诉求;而影片中不同类型的西方人角色的设置,则流露出9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面对西方抗拒文化殖民与期待文化认可的双重姿态。
- 庞书纬
- 关键词:文化焦虑
- 沈从文早期“自叙传”新解被引量:1
- 2011年
- 在关于沈从文早期作品的研究中,以"自叙传"为代表的叙事文本是其中的重点之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既有研究成果中,有相当一部分过度强调"自叙传"与作者个人经历之间的关联,从而将其当做沈从文传记的补充材料;相反,也有一些有意淡化甚至遮蔽上述联系,将"自叙传"当做沈从文为赚取稿费而匆匆写就之作。本文以文本细读和传记研究为主要方法,运用症候式分析,着重探讨沈从文早期"自叙传"独特的社会学与美学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发掘进入此类文本的另样可能。
- 庞书纬
- 关键词:自叙传都市情欲
- 永远的“乡下人”——沈从文“乡下人”自我认同的建构与变迁
- 在沈从文的文学生涯中,“乡下人”的自我认同,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环节。对沈从文而言,“乡下人”不仅作为重要资源,建构了其特有的文化身份,而且作为一个独特的美学范畴,支撑了其文学世界的复杂性与多元性。沈从文“乡下人”的自我认同...
- 庞书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