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非吾
- 作品数:64 被引量:27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低氧诱导下舌鳞癌SCC-6细胞中HIF-1α、VEGF的表达及TSA对其表达的抑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低氧与人舌鳞状细胞癌SCC-6细胞中HIF-1α、VEGF表达的相关性,曲古抑菌素A(TSA)对其表达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舌鳞状细胞癌SCC-6细胞,经不同作用时间去铁胺处理,模拟低氧条件培养后,RT-PCR检测HIF-1α、VEGF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模拟低氧条件下,不同浓度、时间梯度TSA处理SCC-6细胞后,分别检测HIF-1α、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①低氧下SCC-6细胞HIF-1α蛋白表达增加,但其mRNA的表达不受影响;作为HIF-1α下游基因的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随HIF-1α蛋白表达增加而增加;②低氧下,TSA可抑制HIF-1α的蛋白表达及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呈量效和时效关系,但HIF-1α的mRNA表达不受影响;③HIF-1α的调节在蛋白水平。结论:体外条件下,模拟低氧可诱导舌鳞状细胞癌SCC-6细胞中HIF-1α蛋白、其下游基因VEG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TSA可抑制HIF-1α的蛋白表达,进而抑制其下游基因VEGF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并且呈量效和时效关系。
- 阙林康非吾高吟王佐林廖建兴
- 关键词:低氧缺氧诱导因子-1Α曲古抑菌素A
- 骨生物衍生材料复合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复合骨生物衍生材料异位成骨的可行性和成骨能力。方法将人骨生物衍生材料脱蛋白骨和脱钙骨在体外与人骨髓MSCs复合培养后,植入裸鼠背部左侧皮下。右侧皮下植入单纯生物衍生材料作为对照。于术后2,4,10周各时间点处死动物行大体标本、组织学观察,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比较其成骨能力。结果两种材料脱蛋白骨和脱钙骨均有异位成骨能力,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新骨形成量逐渐增多,表现为软骨化成骨;对照组无成骨现象。AL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随着时间的延长,ALP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在相同各时间点比较,脱蛋白骨的ALP活性明显高于脱钙骨(P<0.05)。结论人骨生物衍生材料脱蛋白骨及脱钙骨和人骨髓MSCs可作为理想的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且作为支架材料脱蛋白骨优于脱钙骨。
- 康非吾唐休发温玉明吴正华黄欣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组织工程
- 下颌前突患者下颌神经管的锥状束CT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使用锥状束CT(cone-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来观察下颌前突患者下颌管的定位与走行,避免术中损伤下颌神经。方法:选取28例骨性Ⅲ类下颌前突患者(男10例,女18例),术前均使用CBCT机拍摄下颌管影像,从下颌孔至第一磨牙区域共分为5个层面测量,在每个层面分别测量下颌管内外径、下颌骨厚度、下颌管至颊舌侧骨皮质及下颌骨下缘的距离。测量结果采用SPSSl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骨的厚度自下颌升支到下颌角前部呈逐渐增厚趋势,自下颌第一磨牙位置往前牙区方向又有变薄趋势。下颌管入下颌孔后,从下颌升支到下颌体部内外径均呈逐渐变小趋势。下颌升支部颊侧骨皮质厚度呈逐渐增厚趋势,到下颌体部时又呈逐渐变薄趋势。在每一层测量值中,颊侧骨髓腔的宽度均大于舌侧。舌侧骨髓腔的宽度左右差异有显著性,下颌骨厚度、下颌管内外径及颊侧骨髓腔的宽度性别差异有显著性。下颌管与颊侧骨皮质的关系分为3种类型,分开类型占总测量平面(n=280)的92.5%,接触和融合型分别占6.07%和1.43%。结论:使用CBCT能够精确的显示下颌神经管的走行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下颌神经管入下颌孔后先偏颊侧走行,随后再偏向舌侧。建议颊侧骨髓腔缺失的患者可采用垂直截骨术等其他术式,以避免神经损伤的风险。
- 叶丽娟郭斐康非吾廖建兴张雪明
- 关键词:下颌神经管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下颌前突
- 口腔鳞癌患者颈淋巴结cN_0的处理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规律及对cN0 患者的治疗原则。方法 通过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颌面外科 1980~ 2 0 0 1年住院的 10 2 4例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口腔鳞癌患者颈淋巴结的总体转移率为 36 6 2 %,其中舌癌转移率最高为 42 82 %,颊癌和下牙龈癌相近分别为 31 93%和32 76 %,口底癌转移率最低为 2 5 .0 0 %;cN0 患者的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 2 0 94%。口腔鳞癌的隐匿性转移与原发灶的部位、T分期等密切相关。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肿瘤原发灶的部位、大小和临床分期等综合考虑分析 ,判断颈淋巴结情况 ,从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 康非吾吴正华黄欣温玉明王昌美
- 关键词:口腔鳞癌颈淋巴结CN0
- 口腔鳞癌颈淋巴结cN0的处理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rity of cervical lymph-node metastasis in the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康非吾吴正华黄欣温玉明王昌美
- 关键词:口腔鳞癌颈淋巴结
- 文献传递
-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后下唇及颏部感觉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后下唇及颏部感觉功能障碍(neurosensory dysfunction,NSD)的发生区域、恢复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例接受SSRO的骨性Ⅲ类患者,术前1周采集数据,并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数据对比。具体将下唇及颏部皮肤分为4个区域,检查每个区域的针刺觉、痛觉、热觉、冷觉、锐觉、钝觉、轻触觉、两点辨别觉,采用5分法记录检查结果。根据年龄、性别、神经暴露情况等因素分组,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2、3区域术后感觉得分均低于术前,各区域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区域4手术前后得分无改变。术后1周至6个月感觉得分逐渐提高,各种感觉NSD的发生率术后1周最高(92.5%-97.5%),术后6个月最低(15%-40%)。在同一时间痛觉得分最高,热觉最低。年龄、性别差异对感觉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颏成形术、神经暴露情况、远心骨段移动幅度、术后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情况对感觉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RO后NSD易发生于下唇及口角内侧的皮肤;术后痛觉的恢复优于其他感觉,热觉恢复最差;颏成形术、术中神经暴露及远心骨段大幅度移动,是术后感觉障碍的危险因素;术后使用恩经复(nerve growth factor, NGF)可促进NSD的恢复。
- 徐秀慧周小康康非吾廖建兴候光宇张雪明
- 关键词:下牙槽神经
- 案例驱动,多线结合,综合评价——口腔颌面外科学卓越课程建设经验分享被引量:5
- 2013年
-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中较为重要的课程,以往以单纯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生素质的要求。作者初步总结了该教学团队在口腔颌面外科学卓越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几点经验,以案例式教学法为切入点,采用多线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力求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 张雪明王佐林廖建兴康非吾侯光宇
-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教学改革口腔颌面外科学
- 含种植体无牙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2
- 2001年
- 目的 旨在探讨一种建立含种植体无牙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方法和结果 采用对无牙下颌骨干骨标本的CT扫描、计算机图像处理及CAD技术 ,在ALGOR有限元分析软件支持下 ,建立具有不同结构的含种植体无牙下颌骨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结论 CT扫描、计算机图像处理以及CAD技术的应用 ,为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准确。
- 康非吾卢军李有童潘可风
- 关键词:CT计算机辅助设计牙种植体
- 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一流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目的:培养一流口腔医学人才,是社会发展和新医科建设的需求,是高校口腔医学专业的核心任务。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口腔医学教育体系不断深化融合,全面重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形成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 周玥王佐林张旗苏俭生康非吾吴珺华周敏姜泓廷施雷鸣张敏张磊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复合骨生物衍生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的实验研究
- 颌骨缺损在口腔颌面外科十分常见.目前颌骨缺损的修复方法主要有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及生物替代材料移植等,但是由于它们各自固有的缺陷难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该实验拟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获取、分离、培养及向成骨细胞...
- 康非吾
- 关键词:脱蛋白骨脱钙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工骨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