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宇羿

作品数:4 被引量:6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个人信息
  • 1篇盗版
  • 1篇盗版图书
  • 1篇信息保护
  • 1篇信息犯罪
  • 1篇义务
  • 1篇隐私
  • 1篇知识产权
  • 1篇知识产权保护
  • 1篇审查
  • 1篇审查义务
  • 1篇识别性
  • 1篇司法
  • 1篇司法认定
  • 1篇淘宝网
  • 1篇图书
  • 1篇侵犯
  • 1篇侵犯公民个人...
  • 1篇侵犯公民个人...
  • 1篇情节严重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4篇廖宇羿

传媒

  • 2篇法律适用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浅析网络购物中快递延误纠纷的解决机制被引量:3
2012年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共享使"足不出户可知天下"成为可能,而网络零售和快递服务的迅猛发展更让现代人享受到了足不出户可拥天下的便利,但伴随而来的快递纠纷也层出不穷,其中"快递不快"久居投诉榜首的地位。面对现有救济手段不足且赔偿金额微薄的窘境,如何才能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又让快递行业持续发展,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现行快递延误纠纷救济方法,并改进快递延误救济机制,不失为预防、减少和化解这类纠纷之良策。
廖宇羿
关键词:救济机制民事法律关系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范围界定——兼论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的区分被引量:44
2016年
与个人信息保护在法律制度建构层面的进展相对比,在理论层面尚有许多基础性的问题存在争议,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问题。域外的相关理论演进表明,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在保护的价值基础上存在着显著的不同,个人信息保护的价值基础表现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于自身信息利用的控制。以此为标准进行检视,我国现有民事法律框架中的隐私权无法完全涵盖取向于积极利用和掌控的个人信息。通过借鉴德国确立信息自决权的经验,我国也应当从宪法所规定的人格尊严条款出发,勾连个人信息与人格尊严之间的关系,从"可识别性"和"交互性"两个角度准确地界定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
廖宇羿
关键词:个人信息个人隐私可识别性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情节严重”认定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刑法修正案(七)》中增设了两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罪名,然而,罪状中"情节严重"的概括性表述由于自身的内涵不清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瓶颈。本文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中的"情节严重"为切入点,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梳理司法实践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对其中"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进行类型化分析,总结司法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中具有共性的规律,力求为本罪的立法和司法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引。
廖宇羿
关键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情节严重司法认定
以淘宝网为例谈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义务被引量:7
2012年
2008年11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发现淘宝网卖家杨某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通过淘宝网销售盗版《盗墓笔记4》图书,其行为侵犯了该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而淘宝网作为提供交易服务平台,未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且对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销售图书的信息未尽到及时删除的义务,为非法销售盗版图书提供了渠道和便利,已经构成共同侵权。
廖宇羿
关键词: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审查义务淘宝网知识产权保护盗版图书非法销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