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忠

作品数:32 被引量:34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8篇血压
  • 28篇高血压
  • 13篇高血压病
  • 10篇原发性
  • 10篇原发性高血压
  • 9篇痰湿
  • 9篇基因
  • 9篇高血压病患者
  • 9篇病患
  • 8篇中医
  • 7篇多态
  • 7篇多态性
  • 7篇体质分类
  • 7篇中医体质
  • 6篇基因多态性
  • 6篇高血压患者
  • 5篇脂联素
  • 5篇痰湿体质
  • 5篇中医体质分类
  • 4篇遗传性

机构

  • 31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休斯顿大学
  • 1篇上海市高血压...

作者

  • 31篇张伟忠
  • 18篇钱岳晟
  • 16篇朱鼎良
  • 16篇周怀发
  • 11篇王谷亮
  • 8篇赵光胜
  • 8篇茅守玉
  • 7篇邱慧丽
  • 7篇高平进
  • 6篇周晓鸥
  • 6篇王勤
  • 6篇张怡
  • 4篇何鑫
  • 4篇初少莉
  • 4篇范明昌
  • 3篇韩战营
  • 3篇杜俭
  • 3篇屈正银
  • 3篇黄静芳
  • 2篇庞庆祥

传媒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高血压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浙江中医学院...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第九次中国中...
  • 1篇第七次全国中...
  • 1篇2005年中...
  • 1篇第七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3篇1999
  • 1篇1998
  • 5篇199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血压病遗传性心血管肥大及其参数间的相关性被引量:3
1997年
比较24名双亲均患高血压病(FH+)和19名无本病家族史(FH-)的正常少年组24h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前臂静脉阻断式肢体容积。发现:1.在FH+组心脏、血管价别以左室重量指数和“最小周围阻力”反映)均存在遗传性结构异常;2.24h收缩压、舒张压波动性以及白天收缩压、舒张压均较高;3.FH-组舒张压或其波动性与心血管改变间呈负相关的反馈调节,而FH+组不出现此现象。提示遗传性心血管肥大可能是一项预报对本病“易感”的“遗传标记”,宜及早防治。
赵光胜屈正银邱慧丽杜俭范明昌张伟忠
关键词:高血压遗传性
气功益气活血效应的研究——心气虚血瘀型高血压患者肢体容积及心动超声图气功疗程前后观察被引量:2
1999年
为了探讨气功锻炼对心气虚血瘀型高血压患者益气活血效应 ,采用静脉阻断式肢体容积描记术、心动超声图等方法 ,进行组间及气功锻炼前后外周血流动力学、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的对比观察。结果发现无论是一次性或阶段性气功锻炼 ,均有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性、降低总周围阻力和改善心脏泵血功能的作用 ,为气功具有益气活血效应提供了部分客观依据。
钱岳晟邱慧丽王崇行黄静芳徐定海张伟忠屈正银
关键词:气功锻炼益气活血
痰湿体质高血压病患者脂联素异常与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5
2010年
目的探讨痰湿体质与非痰湿体质高血压病患者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与APN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将250例高血压病患者(痰湿组137例,非痰湿组113例)进行血清APN检测,选择APN基因8个单核苷酸(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痰湿组和非痰湿组血清APN水平分别为(5.07±0.35)μg/mL和(6.41±0.39)μ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两组APN基因8个SNP位点的多态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N基因rs1063537(3224C/T)多态性位点痰湿组血清APN水平均明显低于非痰湿组,TT位点分别为(2.580±1.029)μg/mL、(6.011±0.945)μg/mL,CT位点分别为(5.113±0.968)μg/mL、(7.812±0.161)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21)。CC位点分别为(5.426±0.591)μg/mL、(6.130±0.668)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体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非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而且APN基因SNP3224的T基因携带者可能是APN异常的遗传特征。
钱岳晟张怡周晓鸥张伟忠高平进朱鼎良
关键词:高血压病脂联素痰湿体质基因多态性
血压变异与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类的关系被引量:48
2003年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与中医体质分类的关系。方法 :12 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中医体质分类分为阳亢质、痰湿质两组 ,比较两组血压负荷和血压变异的特征。结果 :两组夜间收缩压血压变异 (nSBPSD)、夜间舒张压血压变异 (nDBPSD)、夜间平均动脉压血压变异 (nMAPSD)、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 (nDBPrr)以及 2 4h平均收缩压 (2 4hDBP)、夜间平均收缩压 (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 (nDBP)、夜间平均动脉压 (nMAP)、夜间舒张压均大于正常界限次数的百分率 (nDBPLO) ,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较阳亢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减小明显 ,血压负荷增大 ,可能容易发生靶器官损害。
钱岳晟张伟忠周怀发王谷亮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体质分类血压变异血压负荷
苯丙氨酸对高血压病患者后代的遗传性心脏改变的作用被引量:15
1997年
目的验证苯丙氨酸能否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后代高血压病前期遗传性左心室肥大和收缩功能减低的改变。方法以50名无高血压病家族史的正常青少年的超声心动图值为标准,在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青少年中筛选出有遗传性左心室肥大即室间隔及(或)左心室后壁≥10.5mm者96名,随机分为干预组(苯丙氨酸1g/天,58名)和对照组(安慰剂胶囊1g/天,38名),用双盲、交叉及对照观察,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3、6、9个月时的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干预后升主动脉扩大和左心室肥大出现改善,在9个月时,两批的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及重量分别由干预前的10.9±1.2降至9.2±0.6mm;9.5±1.0降至8.6±0.6mm;92±15降至70±11g/m2;收缩功能的参数值均升高。干预后心脏的改善和停止干预后的复原在6个月时很明显。结论在父或母患高血压病的子女所见的遗传性心脏异常可被认为是高血压病的前期改变,也可被一种天然必需氨基酸——苯丙氨酸所逆转,这一发现为早期预防高血压病拓开了新思路。
赵光胜邱慧丽范明昌张伟忠
关键词:高血压苯丙氨酸心脏扩大遗传性
高血压病遗传性血小板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缺陷被引量:6
1997年
为了解高血压病是否存在一氧化氮合酶(NOS)遗传缺陷,采用同位素(3H-L精氨酸)法测定人血小板NOS活性,观察高血压病(EH)患者(19例)及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正常血压子女(FH+,13例)组的血小板在胶原(5μg/ml)激活下NOS活性改变。结果:EH组和正常对照组(NT)、FH+和无EH家族史的正常血压子女(FH-,12例)组胶原激活的血小板NOS活性分别为4.76±2.01比8.09±2.36pmol·g-1·min-1、3.64±2.07比5.51±2.13pmol·g-1·min-1(P<0.05)。表明EH组和FH+组血小板NOS活性均明显低于相应的对照组,提示EH有血小板NOS活性缺陷,且与遗传因素有关,这可能是该病一种临床亚型,如进一步证实它是新的“遗传标记”,可为揭示EH相关基因及为早期预防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初少莉赵光胜杜俭李迪元张伟忠
关键词:高血压血小板一氧化氮
高血压遗传资源库的建立及应用
朱鼎良王谷亮张伟忠周怀发高平进茅守玉初少莉王勤钱岳晟何鑫董寿祺
该课题组积极开展高血压病遗传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工作,已建成一个规模大、资料全、质量高、管理规范化的中国人高血压遗传资源信息库和DNA样本库。制定了“高血压病遗传家系资料库和DNA样本库管理守则”,对DNA样本和临床资料的保...
关键词: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鬼针草对血压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验证鬼针草对降低血压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总有效率分别为46 9%和36 7% ,两组逐周临诊血压、观察前后血压差值和24小时、日间、夜间动态血压均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不能证明鬼针草有独立的抗高血压作用 ,安慰剂有36 7 %的降压有效率。
钱岳晟张伟忠周怀发王勤黄静芳庞庆祥邱慧丽赵光胜
关键词:鬼针草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药疗法
2种中医体质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燥红质和腻滞质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现象与胰岛素受体相关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寻找不同中医体质类型引起胰岛素抵抗的遗传特征。方法:217例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医体质分型标准分为燥红质组78例、腻滞质组139例,进行...
钱岳晟周晓鸥张怡高平进张伟忠朱鼎良
关键词: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体质分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被引量:37
2001年
目的 采用三条引物法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分型检测 ,并与Rigat法进行比较 ,以探讨Rigat造成DD型分型的错判率 ,并用此方法检测了中国汉族人群中ACE基因I/D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以及插入 (I) /缺失 (D)多态性与高血压病 (EH)间的相关性。方法 EH患者 (EH组 ) 2 0 6例 ,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ACE基因分型 ;正常血压组 (NT组 ) 15 6例以及核心家系 2 5个共 118例 ,三条引物法进行ACE基因分型。结果 EH组Rigat法得出的DD型比例较三条引物法高。与三条引物法相比较 ,Rigat法对DD型的错判率为 13 .0 4 %。用三条引物法进行基因分型的结果如下 :( 1)在NT组 ,ACE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为 :II型 0 .5 1,ID型 0 .4 1,DD型 0 .0 8。等位基因频率为 :I 0 .71,D 0 .2 9。( 2 ) 2 5个EH家系所有成员的基因分型结果 ,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 3 )EH与NT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三条引物法 1次完成ACE基因分型 ,有良好的特异性、准确性和重复性。
王谷亮韩战营朱鼎良詹一鸣张伟忠周怀发茅守玉
关键词:肽基二肽酶A高血压基因多态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