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入学
- 作品数:32 被引量:128H指数:7
- 供职机构:白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银市农村地区禽流感职业高危行为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农村地区禽流感职业高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和高危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个乡(镇)9个村200名禽类养殖人员面对面访谈,采用卡方或Fisher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200名禽类养殖人员发生高危行为与所在乡(镇,X^2=35.578)、年龄(Fisher=11.522)、文化程度(X^2=24.530)、家庭年收入(X^2=24.513)、住房类型(Fisher=8.154)和防控知识知晓情况(X^2=20.057)等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和防控知识知晓率高是禽流感职业高危行为的保护因素(均OR<1,P<0.05),禽类养殖人员所在的乡(镇)、年龄、住房类型等对禽流感职业高危行为的发生无影响(均OR>1,P>0.05)。结论对农村禽类养殖户进行禽流感高危行为干预时,应根据人群特点、文化程度区别对待,尤其应关注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防控知识知晓率低人群的方式,确保宣传和干预效果。
- 王犇曾同霞何涛张入学张学太逯莉莉
- 关键词:高危行为影响因素
- 按照地域分层进行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按照地域分层进行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方法的应用效果,为有效改进与完善预警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和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程序自行研制"传染病实时监控预警系统",预警周期一般选择7 d,预警阈值依据国家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疫情判定标准进行设置。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下载报告卡,导入"传染病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在县、乡、村级和学校三个层面,逐层缩小地域范围,分别将预警传染病的实际发病数与预警阈值对比,最终定位于病例集中的村级或学校,从而获取预警信息,并对其进行响应与处理。对预警传染病的报告病例数、预警信息数、初步核实和现场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预警信息响应率、疑似事件信息比例、现场调查率、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2007-2013年,按照地域分层进行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共获取预警信息148条,涉及14种传染病。经过初步核实,判定为疑似事件的共计10种传染病的127条预警信息,2 h内响应率为100.00%,疑似事件信息比例为85.81%;通过现场调查,证实85起暴发事件,24 h内现场调查率为100.00%,暴发探测灵敏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57.43%。结论本预警方法能够早期探测传染病暴发疫情,实用性强,准确性高,但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探索。
- 何涛王犇张入学张凤娇
- 关键词:传染病
- 白银市2005-2015年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了解白银市2005-2015年流感流行特征,评价监测工作进展,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流感常规疫情报告、哨点医院监测、暴发疫情监测资料以及病原学检测结果,使用Excel 2010和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白银市2005-2015年共报告流感病例616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91/10万,局部暴发疫情、流感大流行与全市发病率增高密切相关。哨点医院报告流感样病例(ILI)16888例,年均ILI就诊百分比(ILI%)为1.52%,各年度ILI%、两家医院IL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44.424,P〈0.01;χ^2=489.758,P〈0.01);ILI流行高峰与流感暴发疫情高峰期基本相同;ILI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5.96%,病毒分离率为17.33%,各年度核酸检测阳性率、毒株型别构成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8.533,P〈0.01;χ^2=537.383,P〈0.01)。全市报告42起ILI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病毒型别为甲型H1N1型、B型、季节性H3N2型。结论白银市流感监测工作取得一定成绩,还需加强哨点医院监测、学校暴发疫情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 张入学何涛曾同霞王犇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
- 白银市2008-2014年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与响应情况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在白银市开展的运行情况,为提高预警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4月21日-2014年12月31日白银市传染病自动预警资料,应用SPSS 19.0软件对3 711条预警信号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组中位数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趋势分析采用χ(趋势)^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8-2014年,白银市预警系统发出3 711条预警信号,共涉及病种19种,响应率达100.00%,2h内、24h内响应率分别为93.56%和97.14%,两者各年度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330.97,χ(趋势)^2=214.14,均P〈0.01),响应时间中位数(P25^P75)为0.24(-0.02-0.52)h,经初步核实判断为疑似事件52起,现场调查确认暴发事件40起,预警信号阳性率为1.08%。其中,固定阈值法发出预警信号186条,涉及8种传染病,2h内、24h内响应率各为97.31%、100.00%,响应时间中位数(P25-P75)为0.09(0.04-0.20)h,各年度呈缩短趋势(H=17.370,P〈0.01),确诊病例30例,疑似事件2起,暴发疫情1起,预警信号阳性率为0.54%;时间模型法发出预警信号3 525条,涉及13种传染病,2h内、24h内响应率各为93.36%、96.99%,响应时间中位数(P25^P75)为0.25(-0.03^0.54)h,各年度呈缩短趋势(H=746.332,P〈0.01),疑似事件50起,暴发疫情39起,预警信号阳性率为1.11%。结论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在白银市运行平稳,预警信号响应率、响应及时性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还需不断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对于疑似事件判定标准的建立、预警信号特异性的提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 何涛张入学王犇张凤娇逯莉莉
- 关键词:传染病
- 铅作业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血铅超标者及正常人群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血铅值、铅作业工龄与T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职业健康检查中筛选出的有明确铅接触史的血铅超标者70例为观察组,以不同工种的血铅值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的工人60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T细胞亚群检测,并按不同血铅浓度及铅作业工龄分组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CD3^+、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与60名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7,P〈0.05;t=3.912,P〈0.05);观察组中血铅含量2.98—3.48μmol/L、3.52~4.96μmol/L和5.03~9.04μmol/L的3个亚组中,CD3^+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54,P〈0.05;F=14.21,P〈0.01);观察组工龄〈10年、10年-20年之间和≥20年的3个亚组中,CD3^+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4^+/CD8^+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63,P〈0.05;F=4,535,P〈0.05;χ^2=8.463,P〈0.01)。结论职业性接铅者血铅超标可对T细胞亚群产生影响,发生T细胞免疫异常,血铅含量越高、铅作业工龄越长,T细胞亚群异常越明显。血铅值、铅作业工龄与T细胞免疫功能有显著相关性。
- 王琳李晓凤张入学万芳赵琳
- 关键词:血铅
- 2009—2015年白银市流行性感冒监测质量评估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了解白银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网络运行情况,评估流感监测质量,探索市级评估方法。方法依据《全国流感监测工作质量评估方案》,结合市级实际情况,选取国家级哨点医院、市级网络实验室和暴发监测管理三方面指标,对白银市各年度流感监测质量进行量化评分。结果 2009 2015年,白银市流感监测质量综合评估平均得分为73.25分,2015年最高,为88.75分。两家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及时报告周次比例一直在90.00%以上,无缺报、漏报,采样合格周次比例2013年以来达90.00%以上(χ(趋势)2=42.613,P=0.000;χ(趋势)2=17.356,P=0.000),标本送检及时率分别为53.91%和40.89%。市级网络实验室核酸检测及时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趋势)2=272.189,P=0.000),送检毒株复核一致率从73.08%上升至98.00%以上(χ(趋势)2=20.129,P=0.000),阳性标本亚型鉴定比例、接受国家盲样考核正确率达100.00%,但流感病毒的鸡胚分离能力需要提高,向国家流感中心及时送检毒株数量不足。全市7年报告28起ILI/流感暴发疫情,监测管理情况良好。结论白银市流感监测质量明显提高,但仍需加强哨点医院ILI监测,市级网络实验室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流感病毒的鸡胚分离率。
- 何涛曾同霞王犇张入学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
- 白银市手足口病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后疫情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了解白银市手足口病发病特征,探讨有效的防控工作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5月—2009年6月,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706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病率为39.43/10万,与2006—2007年相比提高了20.23倍。各县、区中,白银区、平川区病例数最多,市区托幼机构存在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城市略多于农村;2008年5—7月和10—11月呈现2个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73.51%,男女性别比为1.68∶1;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各占50.85%和35.41%。实验室检测表明,引发白银市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以EV71为主,占67.86%。结论白银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应依法加强病例监测报告工作,加大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防控力度。
- 何涛王宇明张入学王犇张学太
- 关键词:手足口病法定报告传染病
- 白银市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病原学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了解白银市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LRTI)住院儿童的病原。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甘肃省白银市3家医院采集391例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鼻咽分泌物,采用一步法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多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结果 391份标本病原学检出率为91.56%(358/391),病毒和细菌检出率分别为81.07%和61.38%,单种病原学阳性率为30.18%(118/391),混合感染率为61.38%(240/391)。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2.71%、30.69%、20.46%;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1~4型)、人偏肺病毒、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9.69%、18.16%、13.04%、12.53%;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4种冠状病毒、人博卡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对少见,检出率分别为8.18%、6.65%、6.39%、6.14%和3.32%,未检出乙型流感和衣原体,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有典型的冬春季流行高峰。结论甘肃省白银市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中同时检出2种以上病原的比例高,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嗜血杆菌、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是主要常见感染原,病毒性感染占优势,混合感染多见。
- 于德山任丽丽陈建华汪鹏乔瑞娟康倩张入学倪丰安
- 关键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病原学呼吸道病原体
-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及预警技术应用研究
- 何涛万国生张入学王宇明杨军鹏王犇蒯蓓芳刘世文张学太牛清煜
- 该研究成果为自选课题,主要是通过全面分析研究传染病网络直报及预警技术应用情况,充分评估传染病网络直报能力建设、网络直报模式对报告发病率的影响、网络直报信息质量,重点探讨传染病实时监控、早期预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一、自20...
- 关键词:
-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疫情预警技术
- 白银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实施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了解白银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策略实施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实施效果进行回顾与评价。结果和结论①常规免疫是消灭脊灰最基本的保障。全市常规免疫接种率逐年提高并保持在较高水平,1995年以来,各县区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0%以上,有效阻断了野病毒的传播。②强化免疫是消灭脊灰最便捷有效的措施。1991~2000年该市开展了10次17轮强化免疫和3轮“扫荡式”免疫活动,报告接种率达98%以上,建立了牢固的免疫屏障。③完善的AFP监测体系是消灭脊灰的可靠保障。1991年建立AFP监测系统以来,监测医院覆盖全市,监测系统不断完善,各项监测指标已达到或接近无脊灰证实的要求。④经济效益显著。开展常规免疫与消灭脊灰控制阶段近15年间,净增纯效益达3442万元,效益—费用比值514∶1,增加人均期望寿命28d,有效保护了社会劳动力。
- 马菊红张入学何涛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流行病学免疫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