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冠华

作品数:6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养分
  • 4篇土壤
  • 3篇坡面
  • 3篇群落
  • 2篇养分流
  • 2篇养分流失
  • 2篇土壤养分
  • 2篇坡面侵蚀
  • 2篇丘陵区
  • 2篇黄土高原
  • 2篇黄土丘陵
  • 2篇黄土丘陵区
  • 2篇灌木
  • 1篇演替
  • 1篇养分效应
  • 1篇水动力
  • 1篇水动力学
  • 1篇水分
  • 1篇水分亏缺
  • 1篇土壤侵蚀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张冠华
  • 3篇易亮
  • 2篇李凯荣
  • 2篇刘国彬
  • 1篇王国梁
  • 1篇张健
  • 1篇张超
  • 1篇王玉霞
  • 1篇戴全厚
  • 1篇唐荣华
  • 1篇牛俊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模拟降雨条件下柠条群落坡面产流产沙及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本文以黄土高原柠条和狼牙刺两个乡土灌木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模拟降雨实验,重点研究了降雨强度、历时和群落盖度对坡面产流产沙及养分流失的影响;并对两种灌木群落下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土壤养分流失过程以及侵蚀泥沙的颗粒机械组成...
张冠华
关键词:模拟降雨产流产沙养分流失
文献传递
黄土丘陵区两种典型灌木群落坡面侵蚀泥沙颗粒组成及养分流失的比较被引量:11
2009年
在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黄土丘陵区柠条(Caragana korshinkii)和狼牙刺(Sophora viciifolia)径流小区产流产沙、侵蚀泥沙颗粒组成、比表面积(SSA)及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灌木群落均能显著减小坡面径流泥沙的流失。产流后流失泥沙黏粒、SSA与养分含量随降雨时间总体呈现降低趋势,其中有机质变化显著,全磷变化不显著。受植被盖度影响,泥沙中黏粒与养分含量均表现为柠条群落>狼牙刺群落>对照裸地。侵蚀泥沙具有富集黏粒和富集养分的特征,富集率随群落盖度增大而增大(柠条>狼牙刺>裸地)。不同形态养分富集率不同,其中有机质均在2.5以上,全氮平均富集率为2.13,全磷为1.23。富集率随产流时间呈线性递减。流失泥沙养分含量与黏粒(粒径<0.002 mm)含量及SSA达到极显著的正相关。坡面土壤养分主要以黏粒为载体流失。SSA的变化不仅能体现土壤颗粒组成的变化,而且能够反映土壤养分的变化。
张冠华刘国彬王国梁易亮
关键词:灌木群落比表面积养分流失
茵陈蒿群落分布格局对坡面侵蚀及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土壤侵蚀现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尤为突出。而植被作为控制土壤侵蚀的有效措施,一直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本论文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并结合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茵陈蒿不同分布格局对坡面侵蚀及坡面流水动力学特...
张冠华
关键词:土壤侵蚀坡面流水动力学
文献传递
渭北黄土高原经济林地土壤养分特征研究被引量:26
2009年
为了探明渭北黄土高原经济林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以主要经济林树种杏树、柿树、花椒和核桃作为研究对象,对经济林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林地由于受成土母质和人为干扰的作用,土壤养分含量变异范围较宽,其中养分变异范围中碱解氮的变幅最小,而速效磷最大,达74.17%;不同的经济林地土壤养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花椒林地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最高,杏树林地次之,柿树和核桃林地含量较低,碱解氮的变化趋势为:核桃>花椒>杏树>柿树,速效磷的变化趋势为:杏树>柿树>花椒>核桃;各种养分在剖面中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表层(0-20cm)养分含量最高,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养分含量逐渐降低,且降低的幅度越来越小,养分具有明显的"表聚效应";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机质与速效钾呈显著相关,与碱解氮呈极显著相关,碱解氮与速效钾呈极显著相关,而速效磷与其它养分变化的相关性较低,没有明显规律性;依据黄土高原土壤养分分级指标,所调查经济林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处于较低水平,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丰富,能够满足一般树木生长的需要。
易亮李凯荣张冠华唐荣华
关键词:渭北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经济林土壤养分
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灌木种群的土壤养分效应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灌木群落形成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方法】以白羊草群落为对照,选取杠柳、狼牙刺、丁香、虎榛子和柠条5种乡土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养分含量,计算灌木群落形成变化过程中的土壤养分指数(Soil Nutrient Index,SNI),分析了各养分因子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不同灌木初期对土壤养分的适应能力大小顺序为:柠条(0.072)>狼牙刺(0.114)>杠柳(0.163)>丁香(0.172)>虎榛子(0.292)。不同植被物种群落土壤SNI值大小顺序为:虎榛子群落(0.979)>狼牙刺群落(0.535)>柠条群落(0.457)>丁香群落(0.341)>杠柳群落(0.333)>白羊草群落(0.145)。从不同灌木群落形成过程所产生的土壤养分改善效应来看,各参试群落相对于白羊草群落土壤养分的增幅分别为:虎榛子(4.740倍)、狼牙刺(2.909倍)、柠条(2.661倍)、杠柳(1.169倍)和丁香(1.168倍)。各土壤养分因子间除土壤全磷与有效磷和有效钾的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土壤养分因子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1)。【结论】不同灌木种群所需的适宜土壤养分条件和对土壤养分的改善效应存在较大差异;植被次生演替灌丛阶段的土壤养分明显优于草本阶段,植被次生演替过程土壤养分呈逐步改善的趋势。
戴全厚刘国彬张健张冠华王玉霞张超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灌木群落土壤养分
黄土高原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研究被引量:26
2009年
在对黄土高原林地土壤水分有效性分级的基础上,提出了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分析和评价黄土高原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变化及其亏缺度,对于调控水分关系,解决水分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供耗矛盾突出,不同植被地带人工林地水分亏缺度表现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典型草原带,亏缺度由森林带的不亏缺逐渐增大到典型草原带的61.52%;阴坡水分亏缺度小于阳坡,坡下部小于上部,缓坡小于陡坡;土壤剖面的水分循环活跃层亏缺度要远小于强烈耗水层,最大相差达66.67%;林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性,雨季时一般供水量大于耗水量,林地水分亏缺程度较轻,但雨季前植被蒸腾耗水较强,水分供需矛盾突出,亏缺程度较重。
易亮李凯荣张冠华牛俊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水分人工林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