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南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稀释法对颈内静脉血液透析导管流量及再循环率的测定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实际流量以及不同流量和连接方法下导管再循环率的情况。[方法]对16例右侧颈内静脉临时血液透析导管利用transonic HD02血液透析监护仪进行实际血流量监测,同时对正接和反接时泵设流量分别为150mL/min、200mL/min、250mL/min、300mL/min、350mL/min进行再循环测定。[结果]无论正接还是反接,实际流量均能达到150mL/min~350mL/min,且与泵设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接时泵设流量在150mL/min~350mL/min范围内几乎没有再循环;反接时泵设流量在150mL/min~350mL/min范围内都存在再循环,再循环率(9.49±4.88)%;不同泵设流量时的再循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内静脉血液透析导管血流量充足,正接时没有再循环,反接时存在再循环,且不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 鄢建军严贺张南童辉刘慎微徐钢
- 关键词:血液透析导管
- 胆绿素还原酶在大鼠纤维化肾脏中的分布及其与肾血管毁损的关系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研究胆绿素还原酶(BVR)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及其与血管分布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5/6肾纤维化(5/6Nx)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技术明确BVR在纤维化肾组织中的分布及其与血管分布的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5/6Nx与Sham组BVR表达情况。结果 BVR主要在肾小管表达,肾小球表达较少;纤维化肾组织中血管分布较Sham组明显减少,血管损毁明显,而BVR的表达亦与血管分布相关,表现为血管分布少甚至没有的区域BVR的表达明显较血管分布密集的区域增强。结论 BVR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并不是均匀的,肾脏纤维化时血管损毁,BVR表达增强。
- 周逸婵裴广畅李彩霞张南白寿军韩敏曾锐徐钢
- 关键词:肾纤维化血管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状态与瘙痒的关系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状态与瘙痒的关系。方法 3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12例正常人入选本研究。按照直观类比标度(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系统对病例组瘙痒程度进行询问。病例组分别抽取问询期内同次透析前后血标本,对照组标本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健康体检人群。采用流式细胞仪的液相蛋白定量技术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结果 Spearman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显示透析前IL-2与VAS评分呈正相关(β=0.586,t=4.399,F=19.354P<0.01)。病例组按VAS得分分为3组,无瘙痒者(VAS=0)占38%,轻至中度瘙痒者(VAS=1~5)占41%,重度瘙痒者(VAS>5)占21%;重度瘙痒组透析前后IL-2显著高于无瘙痒组。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瘙痒的发生率较高。炎症状态在瘙痒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IL-2水平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瘙痒状态。
- 张南廖文慧曾锐童辉刘慎微刘晓城徐钢
- 关键词:血液透析瘙痒白介素2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流量与炎性反应状态的关系及对心血管病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内瘘血流量与炎性反应状态的关系及其对心血管病(CVD)的影响。方法30例以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为透析通路的MHD患者(MHD组)及1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入选本研究。TransonicHD02透析监测仪监测内瘘血流量(Qa)和心输出量(CO)。MHD组在监测Qa前取透前血标本,对照组标本来自我院健康体检人群。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用流式细胞仪的液相蛋白定量技术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随访时间19个月,记录发病情况。结果两组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D组透前IL-6、IL-10、TNF、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8(1.86-4.69)比1.14(0.27-1.18)ng/L,P〈0.01;1.47(1.19-2.10)比1.04(0.00~1.23)ng/L,P〈0.01;1.33(1.05~1.56)比0.54(0.00~1.24)ng/L,P〈0.05;4.90(1.58~7.45)比1.50(0.63~1.90)mg/L,P=0.011。随访期间,6例(20.0%)患者至少发生1次心血管病。发生心血管病者Qa、IL.6、hsCRP均显著高于未发病者[(1120+192)比(893+189)ml/min,P〈O.05;4.86(2.96~7.85)比2.20(1.80~3.10)ng/L,P〈0.01;11.75(3.83~31.53)比4.45(1.05~6.68)mg/L,P〈0.05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为CVD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43,95%CI:1.110~3.402,P=0.02)。Spearman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显示,Qa与IL-6呈正相关(β=0.492,P〈0.01)。路径分析结果显示,Qa通过IL-6对CYD有间接的显著影响。结论IL-6是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Qa与IL.6呈正相关。Qa可通过影响MHD患者IL-6水平参与了CVD的发生。
- 张南廖文慧曾锐鄢建军童辉刘慎微徐钢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动静脉内瘘血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