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团红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1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安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 可逆示温材料的变色机理及应用进展被引量:16
- 2006年
- 本文介绍了无机可逆示温材料和有机可逆示温材料的组成、特点以及热致变色机理等,简要阐述了无机、有机和液晶可逆示温材料在工业、农业、医药以及日常生活方面的应用,充分说明了可逆示温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张团红胡小玲管萍赵亚梅
- 关键词:可逆
-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SiO_2系亲水性薄膜的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在陶瓷釉面砖表面制备了TiO2-SiO2系亲水性薄膜。利用XRD、AFM、FTIR、热显微镜润湿角测角仪等,研究了SiO2添加量对薄膜的微结构和亲水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中TiO2晶粒尺寸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而减小;TiO2和SiO2分别单独成相,并有Ti-O-Si键形成,存在部分复合氧化物,在光照条件下,由于取代反应,复合氧化物的表面易形成Lewis酸,薄膜表面吸附的羟基含量增多且稳定,SiO2摩尔分数为0.4时,润湿角小于5°,薄膜的超亲水状态可在停止光照后长时间存在。
- 宁青菊张团红胡小玲
- 关键词:润湿角
- S/O型可逆热变色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5
- 2011年
- 为改善无机热变色材料的可逆性能,采用油相相分离法,以无机变色颜料镍的化合物为芯材,乙基纤维素(EC)为壳材料,环己烷(HC)为溶剂,制备了S/O型可逆热变色微胶囊,并研究了微胶囊的结构、热稳定性和变色性能等。结果表明,S/O型可逆热变色微胶囊提高了芯材的热变色性能,具有良好的包裹和较强的保护作用。
- 王引卫张团红
- 关键词:微胶囊热致变色材料可逆性
- 层-层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研究
- 2006年
- 利用层状结构六方 BN(h-BN)优良的润滑特性,将其引入 Al_2O_3陶瓷基体中制备陶瓷复合材料。借助抗弯强度测试、XRD、SEM 等手段,对 BN 含量、结构参数、烧成温度及材料组成和显微结构等几个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得到了实现自润滑材料的最佳配方、成型工艺和烧成温度。
- 张团红胡小玲
- 关键词:固体润滑剂层状结构
- 低温敏感示温材料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研究了六水合氯化钴与六次甲基四胺通过低热固相反应制备钴(Ⅱ)—六次甲基四胺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法和XRD分析法进行表征,并与液相合成法进行了比较,还研究了影响该产物示温变色性能的因素。
- 张团红胡小玲杨峰管萍赵亚梅
- 关键词:低热固相反应热色性
- 微胶囊技术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07年
- 综述了微胶囊的制备原理,介绍了微胶囊主要制备技术,包括超临界流体技术和溶剂蒸发法在制备药物微胶囊中的应用,并对以后微胶囊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 乔吉超胡小玲张团红管萍
-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微胶囊化溶剂蒸发法
- 溶剂/非溶剂组合对聚醚砜分离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06年
- 采用沉浸相转化法制备聚醚砜分离膜,研究了具有不同溶解度参数的溶剂/非溶剂组合对膜亚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非溶剂组合是影响聚醚砜分离膜亚层结构性能的关键因素,溶荆与聚醚砜的溶解度参数越接近,即|△δ|越小,越易形成海绵状致密结构,而溶剂与非溶剂的|△δ|越大,相转化时间越短,越容易得到指状的大空腔结构;实验中异丙醇为非溶剂时膜的截留和通量效果较好,这是由于在形成致密膜的同时增加了膜的亲水性的缘故。
- 王广东胡小玲管萍乔吉超张团红
- 关键词:溶解度参数
- 纳米胶囊的制备与应用进展被引量:31
- 2007年
- 扼要阐述了纳米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乳液聚合法、凝聚相分离法、无机物化学镀膜法、聚电解质交替吸附法,以及界面溶剂交换技术、逐层纳米自组装技术、双乳液蒸发技术和超临界流体技术等新型制备技术。介绍并展望了纳米胶囊在生物医药、塑料及相变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 张团红胡小玲乔吉超管萍杨峰
- 关键词:微胶囊纳米胶囊
- 高温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微胶囊化研究
- 目前,可逆热致变色示温材料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并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本文针对高温变色示温材料普遍存在的可逆性差、温度适用范围小的缺点,利用微胶囊技术,将水溶性无机变色材料进行微胶囊化,以提高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变色可...
- 张团红
- 关键词:微胶囊化热致变色材料相分离法可逆性
- 文献传递
- 纳米胶囊的制备方法与结构性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06年
- 介绍了纳米胶囊的新型制备方法,包括乳液聚合法、界面聚合法、凝聚相分离法、双乳液蒸发技术、无机物化学镀膜法和聚电解质交替吸附法等。从纳米胶囊的粒径控制、包裹率、Zeta电位、热敏性和酸碱敏感性等方面分析了制备方法对纳米胶囊结构性能的影响。展望了纳米胶囊的发展趋势。
- 张团红胡小玲乔吉超管萍郝明燕
- 关键词:纳米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