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天勇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哲学宗教
  • 4篇政治法律
  • 2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释学
  • 4篇文本
  • 4篇解释学
  • 2篇消费社会
  • 1篇多样性
  • 1篇语境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思想
  • 1篇政府
  • 1篇政府行为
  • 1篇入世
  • 1篇社会
  • 1篇生产社会
  • 1篇视阈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结构
  • 1篇农业结构调整
  • 1篇农业投入
  • 1篇农业现代化
  • 1篇主体性

机构

  • 14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4篇张天勇
  • 2篇李咏梅
  • 2篇张军
  • 1篇吴建厂
  • 1篇李勇军

传媒

  • 2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理论探讨
  • 1篇行政论坛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学术论坛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甘肃行政学院...
  • 1篇新疆财经学院...
  • 1篇红河学院学报
  • 1篇榆林学院学报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4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政策执行的风险因素简析
2002年
政府作为权威性的社会公共权力主体,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公共政策.作为一个动态性的行为过程,公共政策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等逻辑阶段,其中,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将政策理想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惟一途径,从根本上决定了政策问题能否解决、政策目标能否实现以及解决和实现的程度和范围.
张军张天勇
“价值四阶段说”批判——在交往实践的视角上被引量:3
2006年
鲍德里亚把价值分为四个阶段:自然物阶段(使用价值阶段)、商品阶段(交换价值阶段)、结构阶段(符号价值阶段)和碎片化阶段(发散阶段)。“价值四阶段说”深刻把握了时代的表征,对于我们理解时代很有价值;它抛弃了价值的根基:交往实践,因而必然走向虚无主义;它把价值阶段的转换理解成“格式塔”式的转换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价值的主导机制和基础机制不同,主体机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基础机制则是弥散的、持久地发挥作用的因素。
张天勇
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的转变:符号拜物教的现实根基被引量:21
2007年
技术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使社会正逐步摆脱匮乏、走向富足,也使以“生产”为主导的生产社会不断转变为以“消费”为主导的消费社会。物的“零度”使意义任意编码成为可能,从而成为资本家引导、创造消费的决定性手段。符号拜物教是一种新的拜物教形式,这种新形式既是透视社会的一个重要棱镜,也是走向更高阶段的一个中间环节。
张天勇
关键词:生产社会消费社会
社会符号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鲍德里亚后期思想研究
世纪之交,风云激荡,社会发生着重大变化:正由旧全球化时代转向新全球化时代,由以生产为主导的社会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如何从理论上解答这些转变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文章以西方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者鲍德里亚的后期...
张天勇
关键词:消费社会符号化鲍德里亚哲学思想
文献传递
入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2002年
加入WTO给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也带来了诸多的风险和新的挑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 ,大力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张天勇张军
关键词:传统农业科技农业农业现代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投入
论现代性与全球化的关系被引量:2
2006年
现代性是全球化的动力,全球化是现代性的必然结果、实现途径,同时又塑造着现代性。离开了现代性无法理解全球化,反之亦然。二者之间相互形塑的关系告诉我们:中国应重塑自己的现代性,要准备好走输出型或辐射型的现代化道路。
张天勇
WTO原则对政府行为的要求及应对策略被引量:1
2002年
WTO的约束对象主要是政府,中国加入WTO以后,政府必须遵守其原则和规则,并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统一实施原则要求政府行为三具统一性;公开竞争原则要求政府行为更具科学性;透明度原则和改革发展原则要求政府行为分别具有公开性和创新性。
李勇军张天勇
关键词:WTO政府行为
理解是为了什么?——文本理解目的的解释学探讨被引量:1
2005年
在西方理解史上主要有三种目的观:“重建说”、“创造意义说”和“实用说”。文章在对这些不同目的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理解者和文本的层次上,理解的目的是把握文本的意义;在理解者和生活的层次上,理解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为了“创造生活”。理解的目的不能抽象的说,要具体层次具体分析。
张天勇
论文本的理解问题——关于理解的解释学思考
2005年
在解释学再次兴起的今天,文章从解释学的视角对理解对象、条件、结果等理解的元问题做了诸多的总结和思考。文章在对“作者意图”和“文本意图”区分的基础上指出,理解在于把握文本意图。哲学解释学对理解可能的条件进行了本体论上的思考。文本在理解中必然是多样性与同一性并存的局面。
张天勇
关键词:文本
论解释学视野中的理解问题
2005年
文章在对“复原说”、“创造意义说”和“实用说”等理解目的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不能笼统地说理解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把理解放在一定的关系中、一定的层次中才能科学的揭示其目的。在理解目的支配下和理解条件的制约下,文本意义在理解实践活动中呈现出一个客观的局面多样性与同一性并存。
张天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