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哲
- 作品数:25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土壤改良施肥装置
- 一种土壤改良施肥装置,包括车体、钻孔装置、纵向驱动装置,所述钻孔装置包括齿圈,齿圈中间通过齿轮板连接一个中心齿轮和一组行星齿轮,中心齿轮和一组行星齿轮可拆卸的连接一个钻头,齿圈滑动连接驱动块,所述纵向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架,...
- 张星哲孟祥海 杨冰刘春光董雪梅
- 黑龙江省人参地下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 1997年
- 商世吉董繁生朴明浩张颖张星哲于健民郎雁王爱武
- 关键词:人参地下害虫
- 牡丰牌南方水稻壮秧剂开发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研制了一种集防病消毒剂、土壤增酸剂、秧苗营养剂和植物化控剂于一体的新型水稻壮秧剂。结果表明:早稻湿润育秧壮秧剂用量60g/㎡、旱育秧70g/㎡、塑盘育秧10g^12g/盘,晚稻湿润育秧和旱育秧用量60g/㎡、塑盘育秧8g/盘培育的秧苗素质好,主要表现为秧苗矮壮,秧龄弹性强,根系发达,叶龄进展快,分蘖力强,单株带蘖多,干物质积累多。秧苗栽后早生快发,单位面积有效穗多,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 张星哲
- 关键词:壮秧剂秧苗素质
- 人参地下害虫防治研究
- 1997年
- 商世吉董繁生朴明浩张颖张星哲于健民郎雁张春凤
- 关键词:人参地下害虫
- 黄瓜霜霉菌对霜脲氰抗药性的研究
- 2019年
- 为明确黄瓜霜霉菌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及是否存在抗药性,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2012—2016年采自广东、湖北、江苏、山东、北京和东北三省8个省市的13个黄瓜主产区的69个黄瓜霜霉菌株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和抗性水平。结果表明,霜脲氰对黄瓜霜霉菌的EC50值为0.006 8~0.134 1μg/mL,平均EC50值0.062 4μg/mL,病原菌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呈单峰曲线,近似正态分布,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并未出现,平均EC50(0.062 4μg/mL)可以作为黄瓜霜霉菌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基线。69个菌株中,有16个低抗菌株,占总菌株数的23.19%;53个敏感菌株,占76.81%,为优势群体;无中抗和高抗菌株的出现。黄瓜霜霉菌对霜脲氰的抗性水平范围为0.11~2.15倍,平均抗性水平为1.00倍。说明霜脲氰对黄瓜霜霉菌表现出非常强的抑制作用。
- 高继杨付璐张星哲刘齐月杜虹锐陈瑞雪张艳菊
- 关键词:霜脲氰敏感性抗药性
-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为促进作物稳产增产,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免耕(NT)、浅耕(ST)、深耕(DT)]及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T)、秸秆离田]下,黑土区土壤剖面(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养分及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在各耕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处理依次为NT-T、DT、ST-T和DT;全氮含量最高的处理依次为ST-T、DT、NT-T和NT-T;速效氮含量最高的处理依次为DT-T、DT-T、DT和NT;土壤各耕层pH均为ST处理最高;土壤含水率在0~10 cm土层中NT-T处理最高,其他土层中均为ST-T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表现为ST-T处理最高。不同的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含水率在秸秆还田方式下表现最高;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无论在秸秆是否还田下,浅耕和深耕的方式均优于免耕。
- 杨冰孟祥海王佰成王文慧时新瑞徐德海张帅张星哲
- 关键词: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碳
- 牡丰壮秧剂(南方型)与绿欣生物有机复肥在水稻上的开发及应用
- 研制了一种集防病消毒剂、土壤增酸剂、秧苗营养剂和植物化控剂于一体的新型水稻壮秧剂(南方型)和融微生物肥、有机肥和无机肥于一体的新型复合肥料,并对其大田使用方法和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
- 张星哲
- 关键词:壮秧剂秧苗素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水稻生产大田应用
- 文献传递
- 烟嘧·莠去津和硝磺草酮·莠去津防除玉米田间杂草被引量:4
- 2023年
- 为解决玉米生产中的杂草,针对各类除草剂的特点,进行了烟嘧磺隆与莠去津、硝磺草酮与莠去津的组合试验,并设置人工除草和空白对照试验。结果表明,2个组合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效均较好,药后30 d,杂草总防效在95%以上,鲜重防效在90%以上。除草剂混用提高了对单子叶杂草和阔叶杂草的防效,扩大了杀草谱,降低了防治成本。
- 王佰成孟祥海张星哲杨冰王文慧傅迎军王延锋
- 关键词:莠去津烟嘧磺隆杂草玉米田
- 一种污泥脱水装置
- 一种污泥脱水装置,包括脱水装置、联动装置,脱水装置包括底座、叶片座、叶片、二号凸轮、调整盖、防堵座、盖板,联动装置包括联动座、齿条,所述底座后侧中间具有中心孔,中心孔外侧具有凸轮座,中心孔前侧具有圆弧座,中心孔左侧具有底...
- 王佰成孟祥海张星哲杨冰王文慧时新瑞
- 醉蝶花主要成分提取及其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
- 2024年
- [目的]确定醉蝶花活性物质最佳提取工艺并分析其主要成分,明确这些主要成分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与盆栽防效,以期为开发新的植物源农药,推动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中,以提取物得率和抑菌率为指标,选取溶剂种类(无菌水以及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氯仿、环己烷和丙酮)、乙醇浓度、萃取时间、料液比、萃取温度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乙醇浓度选取20%、30%、40%、50%、60%、70%和80%,萃取时间选取1、2、3、4、5、6、7和8 h八个水平,料液比选取1∶3、1∶4、1∶5、1∶6、1∶7、1∶8和1∶9七个水平,萃取温度选取20、25、30、35、40、45和50℃七个水平。随后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溶剂选择乙醇,根据萃取时间、温度、乙醇浓度进行正交试验设计。采用GC/MS分析醉蝶花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从中选取部分物质对黄瓜枯萎病菌进行处理。[结果]醉蝶花活性物质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时间5 h、料液比1∶8、乙醇浓度60%和萃取温度30℃,在此条件下共分离出59种化合物,以牡丹酚含量最多;醉蝶花12种主要成分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芳樟醇、牡丹酚和茶香螺烷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12.3377+0.4726X(EC50值为0.1692 g·L^(-1))、Y=12.2580+0.5428X(EC_(50)值为0.2943 g·L^(-1))和Y=12.3779+0.4932X(EC_(50)值为0.1962 g·L^(-1));而茶香螺烷、芳樟醇和牡丹酚对黄瓜枯萎病的盆栽防效分别为68.2%、80.6%和75.7%。[结论]醉蝶花主要成分中的茶香螺烷、芳樟醇和牡丹酚可以有效地抑制黄瓜枯萎病菌,对黄瓜枯萎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 张星哲孟祥海孟祥海王佰成时新瑞王文慧张艳菊
- 关键词:醉蝶花活性物质抑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