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朴
-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四川甘孜州藏传佛教尼姑现状浅析被引量:12
- 2002年
- 郎维伟张朴尚云川
- 关键词:藏传佛教尼姑
- 嘉绒藏族的姓氏文化与村落社会的传统互助--以甘孜州沈村藏族为例被引量:6
- 2010年
- 在嘉绒藏族的原生态文化中,独特的姓氏制度可以追溯每个家庭及其成员的父系来源,实现父系继承关系,这是姓氏制度的内在功能;以"房名"为血缘特征的姓氏文化和联姻形成的姻亲关系,成为村落社会中的二元亲属关系,通过亲属关系结成了村落社会的互助网络,这是姓氏制度的外在功能。在传统的村落社会中这些具有原生态的文化特征作为嘉绒藏族的文化认同现象,迄今保持不变。
- 郎维伟张朴
- 关键词:嘉绒藏族姓氏文化村落社会
- 凉山边缘区彝族妇女婚姻与生育的调查分析
- 1990年
- 攀枝花市所属的盐边县高坪乡和米易县麻陇乡,地处大凉山边缘,均为彝族聚居乡。两乡的彝族人口本世纪初叶才从大凉山迁来,与该县的汉族人口交错聚居。民主改革前,这里仍保留着从大凉山带来的奴隶制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婚姻习俗、道德观念等。尔后,随着现代化钢铁基地—攀枝花市的兴起,两乡所在县划归攀枝花市管辖,
- 攀希群王瑞玉张朴
- 关键词:边缘区年龄组已婚妇女婚姻习俗育龄妇女
- 丹巴县梭坡乡莫洛村藏族的婚姻与家庭被引量:5
- 2004年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梭坡乡莫洛村是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藏族聚居村落。该村藏族仍然较好地保留着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 ,藏族人民敬老爱幼、扶助弱小的传统美德也得到很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尽管今天遵循传统习俗仍然是莫洛村藏族的主流 ,但是 ,现代城市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 ,人口与土地日渐显现的矛盾 ,正促使莫洛村藏族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转变。
- 张朴
- 关键词:藏族婚姻家庭传统习俗社会结构
- 试论西南民族地区实行土地改革的实践被引量:8
- 2004年
- 西南解放后 ,为了使各民族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和落后的所有制形式 ,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成为民主改革的关键任务。在邓小平为首的西南局领导下 ,按照慎重稳进的方针 ,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土改政策 ,成功地实践了这一社会变革。
- 郎维伟张朴罗凉昭
- 关键词:西南民族
- 藏北牧区村落社会的人口和家庭特征及其生育意愿——以那曲县达村和宗村为例被引量:4
- 2012年
- 民主改革后,藏北牧区逐渐出现村落的形态,村落中的牧民一直保持自然生育的状态,加之营养卫生条件的改善,牧民人口呈现由增加型向稳定性过渡的特点。而人口性别特点表现为低龄组男性人数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组的增加,性别比值逐渐接近,至高龄段时,女性人数逐渐超过男性人数。藏北牧民家庭规模呈扩张态势,人口的增长快于家庭的分化,大家庭比例增加成为必然结果。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是藏北牧民主要的家庭类型,单身家庭、联合家庭和其他家庭类型也同时存在。牧民期望多子女的意愿还具有普遍性,但少生优生的观念已在悄然兴起。
- 郎维伟张朴
- 关键词:村落社会生育意愿
- 从“民族内婚”到“族际通婚”的突破——关于凉山彝族族际通婚的探讨被引量:14
- 2007年
- 上个世纪50年代完成的民主改革,结束了在凉山延续千年的奴隶制度。但与原有社会形态相适应的以"民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不婚"等为核心内容的旧有婚姻制度仍然主宰着凉山彝族的婚姻生活,且得到习惯法的严格保护。直至改革开放,凉山彝族旧有婚姻制度才被打破,族际婚姻不断增加和扩展。本文主要讨论凉山彝族婚姻制度之"民族内婚"到"族际通婚"的突破、演变及其影响。
- 张朴李豫浔
- 关键词:凉山彝族族际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