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社区精神分裂...
  • 1篇社区精神分裂...
  • 1篇农村
  • 1篇前瞻性对照研...
  • 1篇罪行
  • 1篇精神分裂症
  • 1篇精神分裂症患...
  • 1篇犯罪
  • 1篇犯罪行为
  • 1篇分裂症

机构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香港大学
  • 1篇成都市精神卫...

作者

  • 1篇胡世辉
  • 1篇乔聚耀
  • 1篇廖志刚
  • 1篇张浪
  • 1篇陈丽云
  • 1篇毛文君
  • 1篇冉茂盛
  • 1篇陈鹏宇

传媒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成都市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行为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行为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成都市新津县农村社区中5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犯罪行为及其临床症状、社会功能、治疗、照管等情况进行了14年(1994-2008年)的随访调查。调查工具包括精神现况检查第9版(Present State Examination,PSE-9)、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以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等。结果:在14年的随访调查中有489例患者(95.9%)完成了随访。随访患者终身犯罪行为的发生率为13.5%。犯罪行为在未婚(19.1%)、较年轻[平均年龄(41.2±16.6)岁]、发病年龄较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8.4±10.4)岁]中较常发生。随访资料中,患者家庭经济状况较差(16.6%)、缺乏监护照管人(28.6%)、无家可归(25.0%),及PANSS总分(68.7±28.7)和阳性(14.1±7.4)、阴性(19.3±10.2)分较高的患者中犯罪行为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犯罪行为在农村社区中较为常见,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制定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政策、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及家庭干预时,应考虑社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犯罪行为及其危险因素(如患者的婚姻、家庭及监护照管状态、社会支持系统等)。
陈鹏宇冉茂盛廖志刚毛文君唐翠萍胡世辉张浪乔聚耀林福荣陈刚尹韡马晓静李斯干陈丽云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犯罪行为农村前瞻性对照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