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自强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5篇膀胱
  • 3篇移植瘤
  • 3篇分子
  • 3篇靶向
  • 3篇膀胱癌
  • 3篇膀胱肿瘤
  • 2篇原位
  • 2篇原位移植
  • 2篇原位移植瘤
  • 2篇探针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分子探针
  • 1篇蛋白
  • 1篇多光谱
  • 1篇多光谱成像
  • 1篇药物
  • 1篇移植瘤模型
  • 1篇荧光

机构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张自强
  • 6篇杨晓峰
  • 3篇王玮
  • 2篇张帆
  • 1篇张晓静
  • 1篇王东文
  • 1篇尹南
  • 1篇杨森
  • 1篇张伟

传媒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3篇2015
  • 4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肽类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研究表明肽类药物对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在肿瘤治疗方面有巨大潜能.多肽可以作为激素、疫苗、放射性核素及细胞毒药物的载体和抗肿瘤药物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多肽的靶向性化疗和靶向性的药物输送技术能使药物高度选择地、有效地聚集在预定目标,正逐渐成为传统化疗方案的一种补充治疗方案.
张自强杨晓峰刘杰昊
关键词:肿瘤肽类抗肿瘤药分子靶向治疗
异硫氰酸荧光素-CSNRDARRC分子探针的荧光特性及其在体标记膀胱癌原位移植瘤的靶向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FITC).CSNRDARRC分子探针的荧光特性及其在体标记膀胱癌原位移植瘤的靶向性。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采用分光光度仪及分子成像仪对FITC—CSNRDARRC探针的荧光特性及稳定性进行体外检测,确定其在体标记肿瘤的最佳浓度及成像时间窗。选取BALB—C系裸鼠30只,分成移植瘤组20只和正常组10只;其中正常组再分为结扎双侧输尿管组(A组)和未结扎输尿管组(B组),每组各5只。手术方法:建立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膀胱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建模2周后,30只裸鼠均经尾静脉注射最佳浓度的FITC-CSNRDARRC分子探针0.2ml,采用光学分子荧光成像仪分别检测注射后30min以及1、2、4、12h裸鼠的心、肺、肝、脾、双肾、膀胱及膀胱癌原位移植瘤中的分子影像,并测量其平均灰度值。结果FITC.CSNRDARRC探针220μmol/L为最佳注射浓度,循环4h为最佳时间窗,光照和温度对FITC—CSNRDARRC探针的荧光信号强度影响不大。30只裸鼠经尾静脉注射FITC—CSNRDARRC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肿瘤组织荧光信号逐渐增强,在4h时荧光信号强度达到最强,1、2、3、4、5、6、8、12h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74.22、76.20、80.11、89.38、83.29、85.10、81.22、83.01;正常组织荧光信号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弱。注射4h时,A组除肝脏、胆囊有散在的荧光信号外,其余组织几乎看不到荧光信号;B组的胆囊和膀胱内可见较强的荧光信号。结论体外FITC—CSNRDARRC分子探针的荧光特性受浓度的影响,在体标记肿瘤的最佳浓度为220μmol/L,成像理想时间窗为4h;体内FITC-CSNRDARRC分子探针能明显富集在肿瘤组织。
闫三华庞建智杨晓峰刘杰昊张自强张帆罗俊茜
关键词:靶向性
建立膀胱癌细胞系BIU-87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建立人体膀胱癌细胞系BIU-87膀胱原位移植瘤模型的有效方法,为膀胱癌实验动物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BALB-C系裸鼠20只,分成A、B两组(各10只),A组采用手术方法于膀胱壁内注射人体膀胱癌细胞系BIU-87,B组经膀胱灌注人体膀胱癌细胞系BIU-87,分别观察不同阶段两组裸鼠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情况.实验终点(4周)处死裸鼠,进行瘤体大小及组织学检测.结果 A组裸鼠中,一只于术后第2d死亡,其余存活9只中,8只成瘤,成瘤率为89%;B组10只均未成瘤.结论 经膀胱灌注不能建立理想的膀胱原位移植瘤模型,手术方法建立膀胱原位移植瘤模型的效果确切,能较好地模拟人膀胱肿瘤的疾病发展过程,对国人膀胱肿瘤的研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闫三华杨晓峰刘杰昊张自强张帆罗俊茜庞建智王玮
关键词:膀胱肿瘤
人膀胱癌BIU-8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建立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 采用中国人膀胱癌BIU-87细胞系,并应用Matrigel基质胶作为细胞悬浮剂将癌细胞接种于裸鼠腋窝皮下,记录成瘤时间,计算成瘤百分率,测量肿瘤长径、短径、重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成瘤时间约为6~7d,成瘤率达到了100%,皮下接种28d后移植瘤平均长径为(19.58±1.85) mm,平均短径为(14.18±1.59)mm,平均体积为(2098.13±556.88)mm3,平均瘤重为(0.92±0.27)g.移植瘤HE染色显示,癌细胞的大小不一,排列紊乱,极性消失,核分裂像多见,细胞核染色深.结论应用Matrigel基质胶作为癌细胞的悬浮剂成功建立了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后续进行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的科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杰昊杨晓峰王玮张自强闫三华罗俊茜
关键词:膀胱肿瘤
肿瘤靶向特异性光学分子探针的结构与设计策略被引量:1
2014年
肿瘤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传统的检查方法难以从分子水平早期诊断肿瘤。光学分子成像技术是一种采用光学成像,通过分子荧光标记靶向目标,形成光学分子影像进行肿瘤早期非侵入诊断的方法。光学分子探针是光学分子成像技术的核心,如何设计出具有靶向性和高度亲和力的理想探针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同时随着新型成像仪器的开发和光学分子探针的不断发展,光学成像技术将不断完善,成为临床分子水平早期诊断肿瘤的重要方法。
刘杰昊杨晓峰王玮闫三华罗俊茜张自强
关键词:分子探针
多光谱成像在膀胱镜检查中应用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光谱条件下膀胱镜检查的成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采用随机化分组表选取膀胱肿瘤患者1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4例、膀胱及下尿路正常的上尿路疾病患者5例行普通光谱条件下的膀胱镜检查。男31例,女4例。年龄43~84岁,平均56岁。35例均行膀胱CT检查,膀胱肿瘤患者行TURBT及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硬膜外麻醉下,采用多光谱内镜光源与27F电切镜连接,经尿道置入膀胱,观察在白光、紫外光(401.0nm)、蓝光(467.6nm)、绿光(534.2nm)、红光(660.6nm)、近红外光(763-8nm)等6种光谱照射条件下,膀胱腔的可视度以及膀胱黏膜与黏膜下层的移动度。观察膀胱黏膜和膀胱肿瘤的表面色泽、血管密度、血管清晰度、血管立体状结构等特征。结果本组35例,紫外光和近红外光照射时,视频显示器不显像;绿光照射膀胱黏膜时,能清晰显示黏膜表面和黏膜下层血管,并呈立体网状结构;蓝光照射时,黏膜表面和黏膜下层的血管密度增加,但清晰度较差;红光照射时,黏膜均呈红色,不能区分黏膜下血管和黏膜。16例TURBT术中,7例肿瘤切除至黏膜下层时,白光下见结构完整的浅表肌层,绿光下看不到血管,术后病理证实为T1期;6例绿光下能够识别黏膜血管与肿瘤血管间的结构关系,术后病理证实为Ta期;3例切除肉眼所见肿瘤后,于白光观察正常的膀胱黏膜处,绿光下发现点状血管形态结构异常,术后病理证实为Tis期。结论不使用荧光染料,紫外光、蓝光、红光和近红外光在膀胱镜检查中没有使用价值。绿光(534.2nm)照射正常膀胱黏膜时,黏膜表面和黏膜下层血管共同呈现立体网状结构,有助于识别微小的肿瘤和实时分析肿瘤的浸润深度。
杨晓峰张晓静杨森张自强尹南张伟王东文
关键词:膀胱黏膜膀胱肿瘤光学成像膀胱镜
膀胱癌特异性导向肽受体蛋白的研究
目的:建立中国人膀胱癌BIU-87细胞系的裸鼠移植瘤模型,并对膀胱癌导向肽CSNRDARRC与中国人膀胱癌细胞系的亲和性及特异性进行鉴定,同时分离膀胱癌细胞与导向肽的结合蛋白,并对其进行分析鉴定。为将来临床上对膀胱肿瘤进...
张自强
关键词:膀胱癌受体蛋白免疫组化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