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若

作品数:10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制造业
  • 3篇制造业聚集
  • 2篇省际
  • 2篇省际贸易
  • 2篇贸易成本
  • 2篇贸易模式
  • 2篇开放经济
  • 2篇空间格局演变
  • 1篇对外贸易
  • 1篇新经济
  • 1篇新经济增长
  • 1篇新经济增长理...
  • 1篇沿海城市群
  • 1篇一体化
  • 1篇一体化经济
  • 1篇异质型
  • 1篇异质型人力资...
  • 1篇人力资本
  • 1篇人力资本理论
  • 1篇省份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0篇张若
  • 7篇陈秀山
  • 1篇杨艳

传媒

  • 2篇经济理论与经...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领导之友
  • 1篇工业经济
  • 1篇决策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放经济下区域贸易模式与空间格局演变:基于改进C-R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理解中国的区域贸易是理解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区际经济关系的重要视角。对一个区域而言,贸易包括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面向其它国家的对外贸易;二是面向国内其它地区的区际贸易。对外贸易和区际贸易的发展,不仅是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的腾飞...
张若
西北地区贸易联系与空间流向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北各省区对外贸易和省(区)际贸易的绝对量逐步增大,对内和对外开放程度均有所提高。空间上呈现两大特征:一是地区内省(区)际贸易联系较强;二是地区外贸易具有明显的东部沿海指向。对外贸易特别是边境贸易的繁荣是西北各省区国内贸易增长和空间格局变动的重要原因。继续推进西北地区在东、西两个方向上的流通通道建设,同时加强地区内各省区之间的产业关联建设,是促进对外贸易和省(区)际贸易同步发展的关键。
陈秀山张若杨艳
关键词:对外贸易
国外沿海城市群发展模式的启示与借鉴被引量:10
2007年
21世纪是城市群主导经济发展的世纪。目前,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沿海城市群主要有:美国大西洋沿岸(“波士华”)、太平洋沿岸两个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东海道)城市群,荷兰兰塔斯德城市群等等。这些沿海城市群已经成为各国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主要载体,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陈秀山张若
关键词:城市群发展沿海城市群经济发展国际分工
中部地区省际产品贸易流量估算与空间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近年来,中部各省的国内和国际贸易量逐步增大,市场一体化程度有所提高。从空间流向上看,省际贸易具有明显的沿海指向,特别是制成品贸易,主要集中于临近的沿海经济核心区。中部各省之间贸易联系松散,一方面是由于受到东部沿海经济核心区强大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地区内贸易成本偏高、省际产业关联度低和产品结构趋同所致。消除地区间各种有形、无形的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促进空间一体化市场的形成,是加强中部省际贸易联系的关键。
陈秀山张若
关键词:省际贸易
开放经济下区域贸易模式与空间格局演变
张若
关键词:区域贸易省际贸易一体化经济
主体功能区从构想走向操作被引量:26
2006年
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如何确定,到底是全国制定统一标准,还是允许各省份制定自己不同的标准;划分的层级是中央“一刀切”,还是省级、市县层层划分;划分的单元在多大的空间范围,主体功能区划分是否覆盖全部国土——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在操作过程中解决。
陈秀山张若
关键词:功能区划省份
对外开放对中国制造业聚集的影响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迅速地融入全球经济,并且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国内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活动布局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外贸政策的倾斜,对外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出口贸易占全国比...
张若
关键词:制造业规模经济国际竞争力
对外开放、贸易成本与中国制造业聚集
2007年
贸易成本的变化是影响制造业空间聚集的重要因素;区域对外贸易成本的差异,促进了国内制造业向沿海地区聚集;区域市场的分割削弱了“国内市场效应”,致使制造业聚集呈现低水平特征。提高内地开放程度、缩小地区间外贸成本差距和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降低区际贸易成本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陈秀山张若
关键词:制造业聚集贸易成本
异质型人力资本在区域经济差距中的贡献研究被引量:19
2006年
长久以来,人力资本在解释收入差异问题中郡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和马歇尔的研究,但直到20世纪中期,舒尔茨、明塞尔以及贝克尔等人才构建起人力资本理论的完整框架。早期的人力资本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经济领域,即认为个人的教育水平及工作经验对收入具有决定性作用。但随后人力资本理论也被用于宏观经济研究当中,如丹尼森和约根森等人在进行经济增长核算时,考察了劳动力质量的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TVP)的影响程度,是对人力资本理论的有力支持和补充。此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鼓舞下,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进入了第二个高潮。其中,卢卡斯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正是他的内生增长模型激发了人们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热情。近10年涌现出的大量跨国或跨区域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不仅检验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同时也试图解释各国经济增长差异的源泉,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人力资本。根据大量“巴罗”式的增长回归分析提供的证据,入学率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人均GDP每年增长1到3个百分点;而国民教育年限增加1年,也将导致经济增长提速1个百分点。
陈秀山张若
关键词:异质型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差距新经济增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宏观经济研究内生增长模型
对外开放、贸易成本与中国制造业聚集被引量:10
2007年
贸易成本的变化是影响制造业空间聚集的重要因素;区域对外贸易成本的差异,促进了国内制造业向沿海地区聚集;区域市场的分割削弱了“国内市场效应”,致使制造业聚集呈现低水平特征。提高内地开放程度、缩小地区间外贸成本差距和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降低区际贸易成本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陈秀山张若
关键词:制造业聚集贸易成本
共1页<1>
聚类工具0